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笔者认为,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 以情燃情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分析到父亲蹒跚的为“我”买橘的背影时,我常常动情的向学生讲述我的父母对我的关心,还把我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那一次我的心流泪了》读给学生。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联系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课文的介绍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今还欠款1000元”是个歧义句,“还”的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生气地说“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3 扮演角色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变色龙》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警官奥楚蔑洛夫从广场走过的样子,处理狗咬人事件穿脱大衣的动作,我请一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去研究,对人物的性格仔细的去揣摩。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初三的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4 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则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竞赛激发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麦琪的礼物》一文中,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设置悬念之处,看谁找得多、快!学生被激发了全部的主动性,紧张的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了问题。
6 补改结尾
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放性结尾,可以很好的达到目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于勒发财归来后的命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写菲利普夫妇把于勒接回家;有的写于勒没过多久又变成了穷光蛋;有的写于勒成为了大资本家……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把握得很好。《小麻雀》中,也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小麻雀的各种未来。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学生写小麻雀终于回到广阔的天地,天高任鸟飞。有的则写小麻雀痛苦的死亡。还有的写依旧是从前的生活……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许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切身的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笔者认为,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 以情燃情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分析到父亲蹒跚的为“我”买橘的背影时,我常常动情的向学生讲述我的父母对我的关心,还把我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那一次我的心流泪了》读给学生。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联系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课文的介绍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今还欠款1000元”是个歧义句,“还”的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生气地说“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3 扮演角色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变色龙》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警官奥楚蔑洛夫从广场走过的样子,处理狗咬人事件穿脱大衣的动作,我请一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去研究,对人物的性格仔细的去揣摩。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初三的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4 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则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竞赛激发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麦琪的礼物》一文中,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设置悬念之处,看谁找得多、快!学生被激发了全部的主动性,紧张的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了问题。
6 补改结尾
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放性结尾,可以很好的达到目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于勒发财归来后的命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写菲利普夫妇把于勒接回家;有的写于勒没过多久又变成了穷光蛋;有的写于勒成为了大资本家……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把握得很好。《小麻雀》中,也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小麻雀的各种未来。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学生写小麻雀终于回到广阔的天地,天高任鸟飞。有的则写小麻雀痛苦的死亡。还有的写依旧是从前的生活……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许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切身的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