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途径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心理分析可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与组织解题信息的能力;
  (2)排除问题的背景干扰,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3)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解题思想方法的能力;
  (4)将数学运算、推理、作图等技巧运用于解题过程的能力;
  (5)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6)强烈、执著的探索意识。
  由此可见,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个综合能力,人们把问题解决视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视为数学能力培养的是最终目标。在数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例、习题演练配置好的数学问题
  我们教材中的例、习题对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例、习题形式单一、解答过程过于程式化,这类习题的长期演练显然不利于学生树立探索意识、掌握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学生进行例、习题练习的基础上适当配置一些“好”的数学问题。
  1.紧扣教学内容,配置具有启迪性的问题
  就是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的探索和结果的获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思想方法,并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这样的问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来选择、编制。
  例1:工作流水线上顺次排列五个工作台A、B、C、D、E,一只工具箱应该放在何处,才能使工作台上操作的工人取工具所走的路程之和最短?
  学生无论用几何或代数知识都可以得出结论。接下来考虑两个引申问题:
  引申问题1如果工作台改为6个,那么工具应如何放置才使得6个人所走的路最短?
  引申问题2当流水线上有n个工作台呢?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学效果表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思维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巩固了有关知识,而且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2.针对学生的情意状态配置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学生对常规的习题演练,一般情况下总带有完成教师交待任务的性质,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与被动性。于是,学生丰富的情绪感受被纳入冰冷的逻辑推理与形式概念之中。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刻配置具有趣味性及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具有强烈感染性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诸如兴趣、困惑、欲望等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解题活动之中。
  3.配置具有应用情境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我们的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具有实际背景,如函数与最值问题,银行存款、借贷问题,生产效益,直线方程与规划等,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应用因素,编制相应的问题。
  例2:商店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衬衫,如按50元一件的单价出售,能出售500件,根据市场预测,单价每提高1元,其销售量将减少20件,问怎样定衬衫的销售价才能取得最大利润?
  对于这类生活情景题,要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作出猜想,通过亲自体验课题研究的活动过程,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意识。我们老师在编制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原则: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②紧扣教学内容;③反映时代特征;④符合客观现实。
  二、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题策略就是寻找或探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题策略可以减少解题的盲目性,较快地确定解题方向,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首先来自于理解题意和寻找解题途径,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采用习惯的思维模式和熟悉的的方法,当他们解题遇到障碍时,便采用盲目尝试的办法,刚想到一个念头就动手解题,不管想到的这个念头是否合理,有时甚至会钻进“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学生最不习惯的是解完题之后的反思与总结工作。一求得答案便万事大吉,接着做其它的题,其结果必然成为“解题机器”。因此,教师应在解题的各个阶段(理解题意阶段、探求途径阶段、反思提高阶段),设计一系列体现各种解题策略基本思想的提示问题,用来启发学生思考,指出思考的方向与方法,使学生在提示的指引下或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探索解题途径的方法,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形成并掌握解题策略。
  三、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
  创设一个既有利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能自然放松地、真实流畅的表达情感,从而逐步养成自我负责、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个性。显然,这种个性无疑会对问题解决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最终导致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的过程,有的教师在给出问题之后,总害怕学生解不出来,于是迫不及待地讲解自己的思路或答案,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
  老师在解题教学中,所配置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他们也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成功的体验会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2.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指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信赖的关系,以情感沟通和鼓动为手段,达到以爱动其心、以理晓其弊、以严导其行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活动课, 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 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思考、 主动实践,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增强才干。  一、 活动氛围要和谐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 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上活动课时, 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 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
期刊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教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家庭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
期刊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数学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
期刊
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从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  一、以旧带新法引入新课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
期刊
说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谈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生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最主要的还是从思想上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准备和思路。融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要培养学
期刊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淡薄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实现“人人学有价
期刊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让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完全深入课堂,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集数、形于一身的抽象的自然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数学课件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在此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针,坚持教学的素质教育进入课堂,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讲评等环节上狠下工夫,才能使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好教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要明确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领导过程  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行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人是群体活动和群体信念最有影响的人。教师都是由学校指派来管教学生的当然领导,每天面对他的被领导者——学生,要不断地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同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使得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次辅导,以达到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较大进步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