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缘文化·香港中远·珩隆国际拍卖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三足炉
  高19.6cm ,口径. 17.3cm
  弄铜鼎、簋、尊、盘、爵等待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持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琦(款)《粉彩人物纹》
  瓷板画四条屏
  长均为119.4cm ,宽均为36.2cm
  王琦(1884——1937)别号子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十七岁时来到景德镇,以捏面人为主,后学画瓷板像。1922年瓷业美术社成立,王琦与汪晓棠一道被推为副社长,为“珠山八友”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立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用工之妙。
  开片莲花口盘
  直径最长18.8cm 底径5.5cm
  官瓷代表着汉族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主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万。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汉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开片花鸟纹瓶
  高21 .5cm,口径6cm,底径, 6cm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轴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万珍稀名贵。
  “清中期”送子观音天然翡翠摆件
  清代玉器中世俗化的倾向较为明显,所以玉制品在器型、纹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更多的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吉祥图案、文人画等。这种具有明显的祈福象征的"观音送子"玉雕,就是在以上世俗化背景中产生的,是一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陈设品。
  “清代”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双龙寿宇币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中央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比当时流行的鹰洋重一分五厘;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 。开始时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九成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八六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八成足银。又把后四种分别称为“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四开及八开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
  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我国的货币单位。七钱二分一说由此而来。
  “战汉”布币一组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是中国古代货币,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清代”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
  奉天市面流通货币紧缺,奉天当局将奉天造币厂改名奉天银元总局,开铸银、铜元。此际铸造的银元不再是元、角、分,而是以库平两、钱、分、厘为纪重单位。该年特地铸造了一枚“奉天一两”孤品样币,该币正面上镌“奉天省造”、中间镌“光绪元宝”、左右镌“癸卯”、下面镌“库平银一两”正中为满文。该币反面内圈镌龙图,外圈镌英文。纪重36.7克。
  “清代”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
  长须龙是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其他文献
“三羊开泰”,最早出自华夏传统文化典籍《周易》(又称《易经》),意指“冬去春来”。其称爻(yáo)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而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十月为纯阴之象的坤卦,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为春天开始,有“吉亨兴盛之象”。故古人取“羊”谐音“阳”,称为“三羊(阳)开
期刊
“镇江画派”是清代中后期乾、嘉年间活跃在镇江地区的地方画派,亦称“丹徒派”、“京江派”,主要画家有张、顾鹤庆、潘恭寿等。他们主张师法自然,画风具有地方特色,和当时的正统画派“娄东派”崇尚摹古、陈陈相因的画风有明显区别,但同清初“金陵八家”邹等人的画风又有相近之处,因此,有人将其视为“金陵画派”的传承者,而忽视了“镇江画派”的客观存在。清末蒋宝龄《墨林今话》曰:张“诗画著名京口,花卉、竹石、佛像皆超
期刊
马家窑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属于公元前3300到21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已有58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些陶器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命名为马家窑彩陶。  远古时期,当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彩陶延续发展数千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家窑
期刊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据传说是因为生性忠厚老实,所以被狡诈的老鼠抢占了生肖首位。中国以农业为本,寒来暑往、春耕秋收,默默无闻的老牛,任劳任怨,耕耘希望,护卫丰收。因此,牛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成为了历代诗词歌赋、丹青妙笔中的主角,人们日日照容的青铜镜也不例外。  铜镜上以牛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在定名上往往比较混乱,如“吴牛喘月”、“犀牛望月”等等。实际上,铜镜背面装饰的牛,根据场景的不同,意义也不尽
期刊
还是说地摊的事。  还是初学时,一半清醒,一半懵懂。常和两位老同事结伴而行。其中一位从八十年代逛摊一直逛到现在,算个老玩家,眼力是不错的。在初学的我看来他有光环,有神秘感,下意识地将他当老师,不管买什么,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另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若老师不在,我们就商商量量买东西,可以增加一点保险系数。  后来我自己给自己放了单飞。他俩依然结伴。因为我的喜欢和他俩的喜欢不一样了,常常我看中的东西,他们
期刊
提起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八十一磨难,一路降妖伏魔,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小说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如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在中国文
期刊
(接上期)  清 石涛《竹石梅兰图》 纸本墨笔  纵205.9厘米 横9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竹影轻摇,寒梅吐蕊,幽兰飘逸,块石磊磊,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干竹叶间。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石涛(1614-?一作1642-1718),僧,本姓朱
期刊
创烧于清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以“手工拉坯、名家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享誉四海,是“全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中,抗战期间烧制的建水紫陶,记载着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信息。  建水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距离中越边境线200多公里,是雄镇滇南的军事重镇和关津要冲之地。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企图北上进犯昆明,兵指重庆。面对新的局势,以龙云为首的云南省政府,炸毁滇越铁路河口大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
期刊
朱三松,明代竹刻家。名稚征,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活跃于明末。出身竹刻世家,祖父朱鹤(号松邻),父亲朱缨(号小松),均以刻竹闻名,有“三朱”或“竹三松”之称。朱氏本为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徒,遂为嘉定人。  朱三松款竹雕《松鹤人物》笔筒,高10厘米,直径11.9厘米。为一段竹节雕成,圆筒状,平口,直壁。色似栗皮,色泽光润。笔筒以竹节处为底,顺竹壁刻成三
期刊
明嘉靖剔彩风调雨顺菱花式盘  口径22.7厘米。盘菱花式,盘心正中雕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环饰如意云头框,四角各雕游龙一条,间以“大”字纹及宝瓶纹;内壁分八格,每格雕八宝之一。盘外壁八格内分别雕各种折枝花,底髹黑漆,阴刻描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此盘以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为饰,题材极为独特,别树一格。龙纹、蜡烛与星辰可视作皇帝祭天之举,莲花及禾穗则代表农作物,故合起来有向天祝祷风调雨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