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活动教学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教师要积极开放学习的空间,主动创设广阔的信息空间、思维空间和心灵空间,让学习的主体性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释放。在开展语文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理念、智慧、文化三个导向。
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教学 理念导向 智慧导向 文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112-01
1 理念导向——以活动促发展
1.1自主探究活动
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的权利,在知识习得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致橡树》时,我先给学生两把“钥匙”,即意象和意境,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两钥匙来赏析诗歌。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2体验活动
要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即调动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可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角色,在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下,通过象征性移情,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现实化、具体化,使学习活动更为多姿多彩,更有吸引力。我主动挖掘教材中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动,感觉自己就是教材中的一个角色的体验。
1.3交往活动
交往活动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从小组学习的组织到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从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到反馈的有效度,都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体会到小组学习内容要博与精结合;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自行探索和研讨。更重要的是组织好小组间的反馈交流,处理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反应快捷和滞后学生间的关系。
1.4创造活动
语文活动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在语文活动教学中,许多问题尽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解决,促进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新诗《再别康桥》时,学生先学习了一组送别诗后,我让他们进行生活创造:设想当自己要毕业时,怎么与老师告别呢?有的即兴作诗,有的当场演唱,有的作画,有的演讲……师生情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充溢着整个课堂。
2 智慧导向——以开放达和谐
2.1开放物理空间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打破教室的“墙垛”,让学生虽身处教室,但感觉到教室是“无墙”的?我把教室建成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学生的研究室和作品展览室。在教室的四面墙上,全都由学生精心布置作品,可以是学生的习作、自办的小报、小型的研究报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地布置,不受时间与内容的限定。
2.2开放信息空间
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相联系,与学生智能水平与发展可能相联系,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联系,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创设“师——生——机”立体交叉的多向学习环境。通过计算机展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让儿童足不出户便可“走天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给师生源源不断的资源。学生获得信息不会再紧紧依靠老师讲解,学生会逐渐习惯于从网络中搜集资料,拓展阅读空间。
2.3开放心灵空间
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多元、动态、内涵丰富的、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民主、平等、无威胁的师生关系中,在允许提问、无所畏惧、独立探索的心态下,在一种心灵世界完全开放的人文环境中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强调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留下主体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安全和自由,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师生之间动作上、思想上、语言上的和谐,是需要努力达到的又一新境界。
3 文化导向——以综合求共生
3.1文本资源的统整
语文活动教学不能只囿于有限的语文课本信息,应引领学生漫步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实践中,要对重组教材内容的进行研究,加强文本知识的整体联系与统整。一是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开拓知识视野。二是补充课外读物,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三是吸收时代最新信息,感受社会前进的步伐。四是语文自身知识的结合。文本之间的综合既要注重学习内容,更要注重表达形式、语言文字、审美价值、背景材料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与联系,文本材料、音像材料、网上资源的利用都可为孩子们学好语文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
3.2个体经验的分享
经验资源是原生态、原创性的,学生的个体经验始终处于自我增长的过程,且充满着乐趣。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平原、海边长大的孩子,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个体经验。生活经验的不同,有利于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个体经验的整合、互补与分享。我们可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挖掘课堂新的生长点。课堂上,我经常请学生“现身说法”。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的不同,“个性资源”也就不一样。老师只要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把它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课程资源来挖掘和利用,就会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3.3信息资源的支撑
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获取新信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与别人交流,并且增加有关生活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信息。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辅助材料。这种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的做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季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应用型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孙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8.
[3]余红杨.基于中职学生语文现实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D福建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孙月娟.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2006.
[5]黎爱斌.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新余高专学报,2002.
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教学 理念导向 智慧导向 文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112-01
1 理念导向——以活动促发展
1.1自主探究活动
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的权利,在知识习得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致橡树》时,我先给学生两把“钥匙”,即意象和意境,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两钥匙来赏析诗歌。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2体验活动
要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即调动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可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角色,在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下,通过象征性移情,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现实化、具体化,使学习活动更为多姿多彩,更有吸引力。我主动挖掘教材中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动,感觉自己就是教材中的一个角色的体验。
1.3交往活动
交往活动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从小组学习的组织到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从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到反馈的有效度,都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体会到小组学习内容要博与精结合;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自行探索和研讨。更重要的是组织好小组间的反馈交流,处理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反应快捷和滞后学生间的关系。
1.4创造活动
语文活动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在语文活动教学中,许多问题尽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解决,促进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新诗《再别康桥》时,学生先学习了一组送别诗后,我让他们进行生活创造:设想当自己要毕业时,怎么与老师告别呢?有的即兴作诗,有的当场演唱,有的作画,有的演讲……师生情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充溢着整个课堂。
2 智慧导向——以开放达和谐
2.1开放物理空间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打破教室的“墙垛”,让学生虽身处教室,但感觉到教室是“无墙”的?我把教室建成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学生的研究室和作品展览室。在教室的四面墙上,全都由学生精心布置作品,可以是学生的习作、自办的小报、小型的研究报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地布置,不受时间与内容的限定。
2.2开放信息空间
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相联系,与学生智能水平与发展可能相联系,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联系,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创设“师——生——机”立体交叉的多向学习环境。通过计算机展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让儿童足不出户便可“走天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给师生源源不断的资源。学生获得信息不会再紧紧依靠老师讲解,学生会逐渐习惯于从网络中搜集资料,拓展阅读空间。
2.3开放心灵空间
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多元、动态、内涵丰富的、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民主、平等、无威胁的师生关系中,在允许提问、无所畏惧、独立探索的心态下,在一种心灵世界完全开放的人文环境中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强调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留下主体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安全和自由,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师生之间动作上、思想上、语言上的和谐,是需要努力达到的又一新境界。
3 文化导向——以综合求共生
3.1文本资源的统整
语文活动教学不能只囿于有限的语文课本信息,应引领学生漫步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实践中,要对重组教材内容的进行研究,加强文本知识的整体联系与统整。一是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开拓知识视野。二是补充课外读物,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三是吸收时代最新信息,感受社会前进的步伐。四是语文自身知识的结合。文本之间的综合既要注重学习内容,更要注重表达形式、语言文字、审美价值、背景材料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与联系,文本材料、音像材料、网上资源的利用都可为孩子们学好语文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
3.2个体经验的分享
经验资源是原生态、原创性的,学生的个体经验始终处于自我增长的过程,且充满着乐趣。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平原、海边长大的孩子,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个体经验。生活经验的不同,有利于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个体经验的整合、互补与分享。我们可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去挖掘课堂新的生长点。课堂上,我经常请学生“现身说法”。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的不同,“个性资源”也就不一样。老师只要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把它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课程资源来挖掘和利用,就会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3.3信息资源的支撑
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获取新信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与别人交流,并且增加有关生活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信息。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辅助材料。这种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的做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季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应用型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孙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8.
[3]余红杨.基于中职学生语文现实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D福建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孙月娟.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2006.
[5]黎爱斌.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新余高专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