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应用之我见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作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主动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学习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学习者可从工作、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参与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参与式教学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参与式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作“接收”或“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视作具有潜能的创造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富有兴趣地参与课堂教学。俗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令人不感兴趣的强制性教学活动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在参与式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2.分层次“训”,异步参与。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训”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问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
  3.有侧重“练”,同步参与。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设计“练”时要有所侧重。可以采取“分食制”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避免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
  4.重视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要坚持发展性、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全面性的评价以及评价分层原则,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节、反馈的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改变教师一锤定音、学生唯师是从的现象。积极探索将师评、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例如,在一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不管回答得精不精彩,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再做最后补充。这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增强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另外,教学评价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更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每个教师都要从思想、情感、行动上接纳智力、爱好、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评价学生,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勇于创新、是否敢于质疑问难,学生思想道德、遵规守纪、学习兴趣、实践和应用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如何,同时将课堂学习表现、学习习惯、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各类活动情况、学习品质等结合起来,将考试与成长记录袋、课外阅读反馈表等质性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评价变成师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沟通,形成积极、平等、和谐的评价关系。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调动学生主动、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调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主动参与学习。
  常言道:“学问,学问,要学习,就要问,通过问的学习,才能有学问。”在参与式的课堂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大胆地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们感到他们不仅是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受体”,而且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一部分。从而学生能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创新意识;再者,这样又能够不知不觉地促使学生在课外时间去找相关参考资料,独立思考研究课堂有关内容,进而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新理念的提出,给作文教学以广阔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入问题,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语文课堂引入问题意识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作文指导也是这样,学生的心中一旦建立起问题意识,
【摘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有关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课程 内容开设 理论导向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理论导向趋势  (一)强调以竞技体育为导向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在20世纪70年代,竞技体育成为当时我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共识。然而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因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而导致课堂冷漠的现象还很普遍,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要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教师自身着眼,寻求情感互动的途径。  【关键词】冷漠 教师情感 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气氛的压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中学数学改革的方向。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兴趣;展开联想,激发创新欲望;提供探索机会,发展创新能力;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创新素质。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结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这节课,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就必须先有创新性的教师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新性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定,教育教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质和观念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笔者通过学习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现谈谈课程观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力求做到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以加强
【摘要】音乐新课改呼唤和谐的音乐课堂,提倡师生共同成长。调动学生情感的共鸣是和谐课堂的基础;音乐鉴赏多样性的实施是和谐课堂的保证(应当引起重视的是鉴赏形式的多样性与鉴赏内容的相关延伸与扩展);关于在音乐课堂贯穿实践活动的正确理解是和谐课堂的根本。看待音乐实践活动的视角应当是广义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乐于实践、主动实践。  【关键词】和谐 情感 多样性 实践     自高中音乐新课改开展以来,有关音乐教
【摘要】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历史上也是渊源颇深,加之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大致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与日本的社会改革运动。因此,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就在所难免,笔者将在本文初步探讨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改革运动 相同     中国的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到1894年间,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