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的组织形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课堂架构的变化,课堂评价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学语文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主旨的感悟,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品悟等方式,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格教育和品德教育。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特点:
1.课堂评价由单纯的教师评价模式转变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师师互评的多元评价模式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評价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出要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评价以及教师之间的评价都被广泛采用。多元评价模式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评价,将评价的注意力从自身的表现转移到了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上。这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
2.评价方式由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评价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性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的表现。由此,终结性评价被推翻,而发展性评价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发展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将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主体来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综合分析,不再是“一刀切”或者一锤定音,从而对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和学习的兴趣的激发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3.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更加合理
新课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读懂文本、理解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使其对自己的情感和道德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从自身经历出发,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与此同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从单纯的知识性评价转变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评价,这意味着要对中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作出评价。
4.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激励与探究
新课改之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没有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不准确的学生所作出的评价都是消极和否定的,而是提出要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逐渐侧重于鼓励学生去探讨,为学生的探究和展示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用评价作为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中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踊跃展示自我的平台。
然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缺乏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剧烈发展的阶段,其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对待学习不能够积极主动。中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够作出最好的引导和评价,而且已经采用的评价手段并不能完全对所有学生都起作用,这都降低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 课堂评价机械僵化
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内容的安排等方面不能够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而且教师除了进行教学活动,还要参与学校的其他事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知识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往往对很多问题采用同样的评价方式,最终导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显得有些呆板和僵化。
3. 教师对课堂内容评价的把握仍然不够精准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内容的完成和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的习得上,教师即使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了全面的构架,在遇到课堂生成不一致的时候,也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反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上难免会出现差别。
4. 课堂评价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中学语文课的展示除了教师的引导,其实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感悟,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对问题的理解有一个或快或慢的过程,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预定任务,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展示,最终造成评价过于简单而显得程式化,或者评价过于复杂而显得累赘。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1.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要恰当,对学生特点的把握要准确,对课堂生成要冷静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有一个微观上的掌握。在做好课堂预设的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对有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作充分的准备。在遇到没有准备的课堂生成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要以课堂任务为主,根据当时的课堂环境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引导学生中肯地评价同学和教师,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激励和保护
生生互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和展示兴趣,同时,也加大了让教师对生生评价以及师生互评的把握难度。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对生生互评有一个合理的度之外,教师对生生互评还要有精确的控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涉及到师生互评的问题时,教师的评价要以点评知识、情感等为主,兼顾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教师对评价语的设计方式要恰当
中学生的自尊心超越了小学阶段甚至高中大学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要慎重使用合适的语言。对那些个性强的学生,要学会以柔克刚;对那些外强中干的学生,要学会刚中带柔。采取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而言之,中学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语文教师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只有合理应用评价手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高效有序,也才能有质的飞跃。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特点:
1.课堂评价由单纯的教师评价模式转变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师师互评的多元评价模式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評价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出要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评价以及教师之间的评价都被广泛采用。多元评价模式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评价,将评价的注意力从自身的表现转移到了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上。这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
2.评价方式由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评价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性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的表现。由此,终结性评价被推翻,而发展性评价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发展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将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主体来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进行综合分析,不再是“一刀切”或者一锤定音,从而对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和学习的兴趣的激发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3.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更加合理
新课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读懂文本、理解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使其对自己的情感和道德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从自身经历出发,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与此同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从单纯的知识性评价转变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评价,这意味着要对中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作出评价。
4.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激励与探究
新课改之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没有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不准确的学生所作出的评价都是消极和否定的,而是提出要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逐渐侧重于鼓励学生去探讨,为学生的探究和展示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用评价作为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中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踊跃展示自我的平台。
然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缺乏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剧烈发展的阶段,其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对待学习不能够积极主动。中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够作出最好的引导和评价,而且已经采用的评价手段并不能完全对所有学生都起作用,这都降低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 课堂评价机械僵化
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内容的安排等方面不能够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而且教师除了进行教学活动,还要参与学校的其他事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知识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往往对很多问题采用同样的评价方式,最终导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显得有些呆板和僵化。
3. 教师对课堂内容评价的把握仍然不够精准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内容的完成和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的习得上,教师即使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了全面的构架,在遇到课堂生成不一致的时候,也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反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上难免会出现差别。
4. 课堂评价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中学语文课的展示除了教师的引导,其实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感悟,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对问题的理解有一个或快或慢的过程,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预定任务,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展示,最终造成评价过于简单而显得程式化,或者评价过于复杂而显得累赘。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1.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要恰当,对学生特点的把握要准确,对课堂生成要冷静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有一个微观上的掌握。在做好课堂预设的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对有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作充分的准备。在遇到没有准备的课堂生成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要以课堂任务为主,根据当时的课堂环境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引导学生中肯地评价同学和教师,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激励和保护
生生互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和展示兴趣,同时,也加大了让教师对生生评价以及师生互评的把握难度。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对生生互评有一个合理的度之外,教师对生生互评还要有精确的控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涉及到师生互评的问题时,教师的评价要以点评知识、情感等为主,兼顾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教师对评价语的设计方式要恰当
中学生的自尊心超越了小学阶段甚至高中大学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要慎重使用合适的语言。对那些个性强的学生,要学会以柔克刚;对那些外强中干的学生,要学会刚中带柔。采取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而言之,中学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语文教师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只有合理应用评价手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高效有序,也才能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