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朗读自古以来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文字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强化朗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点引导和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小学;朗读能力;教学策略
  朗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与之相悖的课堂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学生以默读、速读代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习惯让学生默读、速读课文。默读、速读代替了朗读,成为课堂上阅读文本的主要阅读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几乎没有朗读,更别说专门的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必然下降,这也必然累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其二是很多教师注重讲解,轻视朗读。教师越是注重讲解,学生便越会不求甚解,教师轻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不了解,有的甚至未读过一遍课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就会不知所言,教学事倍功半。针对此,笔者尝试了一些做法,以期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鼓励所有学生敢于开口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学生日常口头表达能力成正比,朗读水平越高,学生日常口头表达能力就越高。相反,学生日常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出其朗读水平。有的学生学习了将近六年的语文,还不會朗读,即便是读自己写的作文,也往往会结结巴巴,这种现状叫人心焦。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反思过后,应该是:“重视不够,训练太少。”面对此种现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张开口朗读课文。
  朗读是一个广大的舞台,不应该只出现“独朗”“独唱”的场面,教师应该关注朗读的广度和宽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当然,在班级中总会有学生因为基础差而缺乏朗读的信心,更不敢在众人面前放声朗读,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朗读彻底失去兴趣。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最初可以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要能做到敢读、读顺就可以。教师要多鼓励和指导这些学生,大家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方式营造互相帮助、全员共同参与的良好朗读氛围。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要让学生主动地读,自觉地读,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
  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必须要进行指导,一般都要求使用普通话,读音准确清晰、连贯,不添字,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不读破句,朗读节奏要控制自然。朗读一篇文章要区分句子中的逗号、句号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清楚在朗读不同的文章时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会。
  另外,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名篇名著,语言运用精挑细选,反复推敲,生动优美,是学生朗读的第一手材料,如能充分利用,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提升学生朗读的能力必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昧文章的内涵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并用的有声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学生以声解义,以声传情,发展口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从文本的声律气韵人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揣摩感情,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再朗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过程中,由于诗歌的写作年代离学生较远,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没有急于分析诗歌的内容,而是首先引导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其次把握朗读时诗句的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对读每小节的前后两句,之后再将学生分为两组,对比着反复朗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两种对立的人物形象就越发地鲜明起来。最后分析诗中所描写的两种人的表现及下场,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多种朗读形式促使学生喜欢朗读
  要使学生喜欢朗读,朗读的形式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可以让学生范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还可以分角色读等;开展朗读比赛、游戏、表演等增加朗读的趣味性、竞技性,使学生喜欢朗读,主动朗读,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种朗读形式的功用:如用“范读”或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用“个别读”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用“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用“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记边想,在进行朗读比赛、游戏表演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评比规则。重点在此过程中对朗读的准确率、节奏感流畅度、感情渲染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评比,从而形成一种训练朗读的体系,只要有完整的训练朗读的体系并一直坚持,那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教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找4位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最初可以自由组合,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比赛,找出朗读较好的学生再组队进行朗读比赛,最终挑出4位学生在班中进行范读。之后,这4位范读的学生再回到原组,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最好在之后的时间里能够再进行赛读,以督促学生进行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五、营造朗读氛围,使学生爱上朗读
  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朗读中,教师还应尽量多地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如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专门进行朗读训练,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形式。最初,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教材上的文章进行朗读,朗读的形式可以自选,既可以是个人朗读,也可以同学间配合朗读,读过的文章也可以进行挑战朗读,目的就是熟悉课文的内容,激发朗读的兴趣。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配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专题的朗读了,如古诗专场、现代诗专场、经典美文专场,甚至可以更加细化的描写专场: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这样学生在寻找朗读素材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朗读的组织活动上。为了组织好朗读活动,学生就会寻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并从中筛选适合的材料。如果想组织得更好,还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材料选取合适的音乐,便于学生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等等,这无疑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活力、时常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的,最美好的句子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表现出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能力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爱上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新的人才观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批判、理解、反思、建构、迁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核心所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维开发的启蒙期,注重数学说理表达能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来促进自己的思维发展,再由思维发展来促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在说理表达中培养学生严密地思维与有序的表达,使学习走向深度。  关键词:说理表达;深度学习;数学语言表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着丰厚的优越条件,更契合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统一起来。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了四条在小学语文课教学過程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灵活借
摘 要:小学是道德培养的重要阶段。文章分析了小学生上网情况、网络对其影响等基本情况,结合网络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探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的策略:强化教师引导,提高小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开展“绿色上网,健康上网”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上网环境;强化教育队伍,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网络;小学德育;德育工作  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
【摘 要】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即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要对象,认为良好的小组合作应“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掌握技能,提高效率”、“重视评价,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同时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教师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规定的
摘要: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古诗语言简短和晦涩,再加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提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并且强调:“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科学课堂不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指示。在基础教育中,小学的班队活动是最直接的德育教育纽带和劳动养成的阵地。新冠疫情时期教师依托独特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养成教育,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师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再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最后从制作美味佳肴的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劳动带来的美好感受。  关键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肩负着传承文化、涵养人文素养的重任。文章指出识别语言文字的能力、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记忆加工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点,提出语文课上训练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策略:观察词句,打下语言文字基础;文本诵读,培养感知能力;有意记忆,培养学生记忆加工能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开展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
摘 要:阅读是拓展知识格局、丰富生活经历、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渠道。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快乐读书吧”将课内外阅读有效地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对之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