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这门学科的内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跨度都很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由于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地球运动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地球运动;形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53-1
地理这门学科中的内容,十分抽象,在实践与空间上跨度很大,而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更是晦涩抽象,不易理解,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地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应当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形象法应用到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一、借助多媒体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对于一个好的地理学科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掌握,就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感受,才能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下面就以地球自转这节为例:
教师在教授地球的自转一节时,由于地球自传在空间上的跨度很大,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观看有关“地球自转”的片段,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宇宙浩瀚无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宇宙的方向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感到困惑,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更加深入地指导。
然后教师借助地球仪,继续进行讲解。将地球仪的侧面展示给学生,然后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想象自己正在跟着地球仪一起转动。然后老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一首诗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诗说出了一个怎样的地理知识呢?学生就会明白,是由于地球在自转,每天转动360度,而赤道的长度大约是八万里,所以在赤道上的人即使不动,但是地球在转动也就相当于走了八万里。
接着教师可以分别让学生从地球仪的两极观察地球的自转,然后提出问题:从两极上空对地球的自转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给出答案:从两极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同的,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进行运动,而在北极看则是逆时针运动。
教师通过演示以及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于原本十分抽象的事物有所了解,然后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主动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讲所观察的事物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这是形象法在地球运动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方式。
二、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化繁为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通过想象领会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地球上的物质对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地球的自转比喻成舞蹈演员,当舞蹈演员单腿旋转式,如果将手臂和腿伸出,就会减缓转动的速度,而手脚并拢回来,则会加快转动的速度,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会让学生对学习这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增加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大胆思考,又能由于这种形象的比喻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结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各个学科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的,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部分较为深奥的问题进行更好的理解。例如运用物理学中力学部分的知识,地球的运动状态进行讲解,因为地球转动状态的变化与所受到的外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图所示,两个球体受到相同的外力,但是它们的力矩不同,所以会让两个球体的转动速度会有一定的变化。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能够让学生对于深奥的问题有个较为形象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形象法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
对于地球运动中所提到的角速度、线速度,这原本是物理中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涉及到,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地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消化体会。具体步骤是: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跟着老师进行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二面角有更好的认识,建立一个感性的概念;其次,教师跟学生一起结合地球仪和教材,观察经纬线之间二面角的变化;最后,根据学生的观察对比,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五、总结
以上这些,都是形象法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调节课堂上的氛围,提高所教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下,更深入地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掌握其中的精髓,在课后再配合一些相应的练习,及时将课堂内容进行巩固,这对这一方面的学习更加有利。
所以教师在讲授地球运动这方面内容时,应该多对形象法加以运用,而不仅仅是单调地讲解,只有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地球运动;形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53-1
地理这门学科中的内容,十分抽象,在实践与空间上跨度很大,而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更是晦涩抽象,不易理解,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地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应当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形象法应用到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一、借助多媒体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对于一个好的地理学科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掌握,就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感受,才能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下面就以地球自转这节为例:
教师在教授地球的自转一节时,由于地球自传在空间上的跨度很大,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观看有关“地球自转”的片段,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宇宙浩瀚无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宇宙的方向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感到困惑,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更加深入地指导。
然后教师借助地球仪,继续进行讲解。将地球仪的侧面展示给学生,然后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想象自己正在跟着地球仪一起转动。然后老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一首诗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诗说出了一个怎样的地理知识呢?学生就会明白,是由于地球在自转,每天转动360度,而赤道的长度大约是八万里,所以在赤道上的人即使不动,但是地球在转动也就相当于走了八万里。
接着教师可以分别让学生从地球仪的两极观察地球的自转,然后提出问题:从两极上空对地球的自转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给出答案:从两极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同的,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进行运动,而在北极看则是逆时针运动。
教师通过演示以及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于原本十分抽象的事物有所了解,然后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主动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讲所观察的事物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这是形象法在地球运动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方式。
二、巧妙运用生活实例,化繁为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通过想象领会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地球上的物质对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地球的自转比喻成舞蹈演员,当舞蹈演员单腿旋转式,如果将手臂和腿伸出,就会减缓转动的速度,而手脚并拢回来,则会加快转动的速度,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会让学生对学习这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增加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大胆思考,又能由于这种形象的比喻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结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各个学科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的,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部分较为深奥的问题进行更好的理解。例如运用物理学中力学部分的知识,地球的运动状态进行讲解,因为地球转动状态的变化与所受到的外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图所示,两个球体受到相同的外力,但是它们的力矩不同,所以会让两个球体的转动速度会有一定的变化。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能够让学生对于深奥的问题有个较为形象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形象法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
对于地球运动中所提到的角速度、线速度,这原本是物理中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涉及到,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地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消化体会。具体步骤是: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跟着老师进行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二面角有更好的认识,建立一个感性的概念;其次,教师跟学生一起结合地球仪和教材,观察经纬线之间二面角的变化;最后,根据学生的观察对比,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五、总结
以上这些,都是形象法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调节课堂上的氛围,提高所教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下,更深入地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掌握其中的精髓,在课后再配合一些相应的练习,及时将课堂内容进行巩固,这对这一方面的学习更加有利。
所以教师在讲授地球运动这方面内容时,应该多对形象法加以运用,而不仅仅是单调地讲解,只有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