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评价老师立足于什么样的原则,将直接影响到老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仅仅是强调每位老师所执教学科的名次、分数,不仅达不到学校管理的初衷——整体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会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会使教师感觉心理压力过重,对工作和身心都不利。因此,在评价老师方面,笔者认为:应该突出整体,即对整个年级同一学科的评价;应该淡化名次,只要相互之间的差距处于合理的分布之内,都应该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次全体老师会议上,校长郑重地宣布:“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将把此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两次校內调研的成绩全部张榜公布。”校长接着解释说:“学校此项决定旨在希望大家都能以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工作去。”
两个星期后,期末全体教师会议准时在会议室召开,第一项议程就是由抓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代表学校公布本学期以来四次考试的成绩,从语文到数学,再到英语,按年级顺序,依次公布。看得出来,虽然同样是开会,但此时大家的表情中都多了一份严肃。按照我的惯性思维:副校长在公布的时候,肯定对名列前茅者加以褒奖,而对处于全年级下游的班级进行点名批评。但副校长渐入状态的点评却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料,他点评的关键词是:整体情况、纵向比较。所谓整体情况就是:整个年级的同一学科的成绩是否呈现比较理想的分布状态,比较理想的分布状态就是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差距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越小越好!所谓纵向比较,即从四次考试来分析某个具体的班级在这门学科上是否呈现一种积极的上升状态。在这种评价思想的指导下,副校长在点评成绩时,那些虽然有个别班级成绩非常突出,但班级与班级之间差距特别大的年级整体受到了批评,而那些年级整体差距很小,合格率和均分率都处于比较理想状态中的年级受到了表扬:那些在四次考试中成绩起伏较大的班级,副校长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在四次考试中成绩稳步提升的班级得到了副校长充分的肯定,副校长尤其褒奖了那些本来有不及格现象、经过老师精心辅导后达到人人及格的班级,副校长说这叫“绿色接力”!副校长在点评即将结束的时候,提醒每位老师:学校评价老师注重的是年级整体的教学情况,突出的是班级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学校并不特别看重谁第一、谁最后,也不会按照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名,更不会把排名与老师的福利、待遇相结合。
副校长的点评在全体老师的掌声中结束了,但留给笔者的思考却在延续……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应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上面这则管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评价老师的过程中,要突出整体,淡化名次。
第一,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在的那一个年级组。尤其是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的课改理念下,这一评价原则将会使大家意识到团队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于营造良好的年级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组内教研等等都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现在有些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年级组内的活动,之所以会流于形式,甚至难以开展,和我们对每一位老师的评价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试想:如果我们的评价每次都是突出取得第一名所在班级的那位老师,还有谁会热心于奉献自己的时间与智慧呢?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那如果整个年级都不思进取呢?那该怎么评价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为每一门学科确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了。还有人会说:如果我们的评价过于注重整体,那会不会使大家都丧失了创造“奇迹”的热情呢?其实,老师都希望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大家都不会失去创造“奇迹”的热情,但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把那一个又一个“奇迹”大评特评的吋候,有时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会相信那是一个个真实的结果吧!
第二,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执教的那个时间段。由于种种原因,班级和班级之间肯定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考试成绩上面。试想如果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总是抓住那最好的和最差的进行最尖锐的评价,那还有谁会看到前进的动力和胜利的希望呢,难道还有比让老师失去信心的评价更失败的吗?因此,评价时要突出一位老师在执教某一学科一个时间段内的整体评价,至少是一学年。而且在评价吋,不要仅仅看其与同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更应该突出这一时间段内,他(她)所执教的这一门学科的整体情况,是原地徘徊,还是有所提升,抑或是缩小了与年级最高班级的差距。只要是后两者,不管幅度的大小,笔者认为都应该得到肯定。当然对于这一个整体的评价,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一年级就带起的老师的整体评价,还要尽可能地消除年级因素的影响,毕竟低、中、高年级是不可能用同一个尺度衡量的。
第三,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执教的那一个具体的班级。班级孩子们的整体学科学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孩子们各项成绩的具体数据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其实是最需要我们在评价老师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的。我们首先要鼓励通过教学让孩子们人人都能够合格,这样就能为学科教学以及今后的继续学习构建一个基础,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评价老师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其次,我们要鼓励大部分孩子能够获得优秀,当然这仅仅是刘小学学习而言,这能为班级的整体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是达到这样的状况,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予表扬;第三,我们要提倡让小部分孩子能够获得非常突出的成绩,这便于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习的动力。如果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予奖励。换言之,在我们评价某一位老师的时候,就应该淡化名次,充分把握住这样一些关键的数据,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效果一定比只看名次的评价要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评价的时候,如果仅仅抓住名次,而没有突出名次背后的整体,名次背后老师所在的年级组、所执教的时间段、所执教的具体班,这样的评价,只会增添老师无限的埋怨与反感,甚至会让老师怨声载道。如果在评价老师的时候,我们能够突出整体、淡化名次,就能为老师的成长构建无限广阔的平台、注入源源不竭的热情、增加不断超越的信心、取得源源不竭的成功!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次全体老师会议上,校长郑重地宣布:“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将把此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两次校內调研的成绩全部张榜公布。”校长接着解释说:“学校此项决定旨在希望大家都能以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工作去。”
两个星期后,期末全体教师会议准时在会议室召开,第一项议程就是由抓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代表学校公布本学期以来四次考试的成绩,从语文到数学,再到英语,按年级顺序,依次公布。看得出来,虽然同样是开会,但此时大家的表情中都多了一份严肃。按照我的惯性思维:副校长在公布的时候,肯定对名列前茅者加以褒奖,而对处于全年级下游的班级进行点名批评。但副校长渐入状态的点评却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料,他点评的关键词是:整体情况、纵向比较。所谓整体情况就是:整个年级的同一学科的成绩是否呈现比较理想的分布状态,比较理想的分布状态就是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差距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越小越好!所谓纵向比较,即从四次考试来分析某个具体的班级在这门学科上是否呈现一种积极的上升状态。在这种评价思想的指导下,副校长在点评成绩时,那些虽然有个别班级成绩非常突出,但班级与班级之间差距特别大的年级整体受到了批评,而那些年级整体差距很小,合格率和均分率都处于比较理想状态中的年级受到了表扬:那些在四次考试中成绩起伏较大的班级,副校长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在四次考试中成绩稳步提升的班级得到了副校长充分的肯定,副校长尤其褒奖了那些本来有不及格现象、经过老师精心辅导后达到人人及格的班级,副校长说这叫“绿色接力”!副校长在点评即将结束的时候,提醒每位老师:学校评价老师注重的是年级整体的教学情况,突出的是班级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学校并不特别看重谁第一、谁最后,也不会按照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名,更不会把排名与老师的福利、待遇相结合。
副校长的点评在全体老师的掌声中结束了,但留给笔者的思考却在延续……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应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上面这则管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评价老师的过程中,要突出整体,淡化名次。
第一,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在的那一个年级组。尤其是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的课改理念下,这一评价原则将会使大家意识到团队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于营造良好的年级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组内教研等等都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现在有些校本教研活动,尤其是年级组内的活动,之所以会流于形式,甚至难以开展,和我们对每一位老师的评价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试想:如果我们的评价每次都是突出取得第一名所在班级的那位老师,还有谁会热心于奉献自己的时间与智慧呢?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那如果整个年级都不思进取呢?那该怎么评价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为每一门学科确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了。还有人会说:如果我们的评价过于注重整体,那会不会使大家都丧失了创造“奇迹”的热情呢?其实,老师都希望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大家都不会失去创造“奇迹”的热情,但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把那一个又一个“奇迹”大评特评的吋候,有时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会相信那是一个个真实的结果吧!
第二,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执教的那个时间段。由于种种原因,班级和班级之间肯定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考试成绩上面。试想如果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总是抓住那最好的和最差的进行最尖锐的评价,那还有谁会看到前进的动力和胜利的希望呢,难道还有比让老师失去信心的评价更失败的吗?因此,评价时要突出一位老师在执教某一学科一个时间段内的整体评价,至少是一学年。而且在评价吋,不要仅仅看其与同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更应该突出这一时间段内,他(她)所执教的这一门学科的整体情况,是原地徘徊,还是有所提升,抑或是缩小了与年级最高班级的差距。只要是后两者,不管幅度的大小,笔者认为都应该得到肯定。当然对于这一个整体的评价,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一年级就带起的老师的整体评价,还要尽可能地消除年级因素的影响,毕竟低、中、高年级是不可能用同一个尺度衡量的。
第三,要突出整体,就要突出他(她)所执教的那一个具体的班级。班级孩子们的整体学科学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孩子们各项成绩的具体数据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其实是最需要我们在评价老师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的。我们首先要鼓励通过教学让孩子们人人都能够合格,这样就能为学科教学以及今后的继续学习构建一个基础,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评价老师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其次,我们要鼓励大部分孩子能够获得优秀,当然这仅仅是刘小学学习而言,这能为班级的整体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是达到这样的状况,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予表扬;第三,我们要提倡让小部分孩子能够获得非常突出的成绩,这便于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习的动力。如果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予奖励。换言之,在我们评价某一位老师的时候,就应该淡化名次,充分把握住这样一些关键的数据,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效果一定比只看名次的评价要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评价的时候,如果仅仅抓住名次,而没有突出名次背后的整体,名次背后老师所在的年级组、所执教的时间段、所执教的具体班,这样的评价,只会增添老师无限的埋怨与反感,甚至会让老师怨声载道。如果在评价老师的时候,我们能够突出整体、淡化名次,就能为老师的成长构建无限广阔的平台、注入源源不竭的热情、增加不断超越的信心、取得源源不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