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合格的品德课教师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将过去小学思想品德课改为了小学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中高段的品德与社会。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更体现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改变,由此也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一、她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学校等群体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的世纪,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而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前,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往往不再把原有的生活的价值目标和意义视作确定无疑的,生活世界的动荡不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而且导致的许多不良后果已有显现。
  事实表明,人类如果不努力克服主宰自己的价值理念的缺陷,将会在自己的辉煌中走向灭亡。因此,作为学校,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品德课教师应紧紧把握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优秀的、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教师首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迷惑和迷茫时予以正确的解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的。”由此足见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何等重要。
  
  二、她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哲学思想
  
  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要求教师人人都成为哲学家或像高校教师那样系统深入地去学习研究哲学,而是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思想武装头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全面、辩证、联系、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哲学的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思辨、学会选择、学会处理问题乃至学会生存。如“不和陌生人讲话”,这个结论正确吗?正确,为了我们的安全,不能和陌生人讲话,以防上当受骗。但这话又不完全正确,和陌生人连话都不讲,又怎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呢?那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譬如:“钱该怎么花”,在进行这个问题的教学时,节省着花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个观点,但是,在讨论中,一个学生提出了“我认为东西应该买贵的,因为便宜没好货”。怎么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这时,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允许两种观点的存在。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买东西时应根据需要,该买便宜的就买便宜的,该买贵的就买贵的,这样才是正确的。由此看出,我们的教学,实际上是在运用哲学的观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她要求教师具有营造对话氛围的能力
  
  品德课教学离不开对话。只有对话,才能让师生互相打开心扉,才能产生心灵的触动,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我们的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不断成长,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取得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具有营造对话氛围的能力。
  1.能抛话题
  作为综合课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涉及的领域广,话题多,需要的知识储备量大,学生往往不知从何思考,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抛话题的能力。
  在《通信连万家》一课教学中,当学生只认识到电话是生活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时,老师便适时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楼梯口的电信分户盒,社区的电信交接箱以及电信局交换机房的工作场景,深入学习,从而恍然大悟:原来通常的电话是这样传递信息的,难怪这么快捷!至此,教学并没有戛然而止,老师又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传递信息这么快捷,那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将他们了解到的各种生动事例进行交流。就这样,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的通信工具,更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传递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深入地感受到了发达而先进的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发话题,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2.能“火上浇油”
  品德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常常会因为观点的分歧和认知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冲突,作为引导者,应该巧用“矛盾”争议,通过适当的“颠簸”, 迸发智慧的火花,明白事理,积淀经验。
  例如《电脑网络——我们的新伙伴》一课,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明白了网络聊天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而且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受害,应该远离网络聊天工具。但也有学生不认同这个观点:“网络聊天很好,我爸爸就经常通过它传送文件。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我们家人都通过QQ跟国外的舅舅联系,又省钱又方便。”网络聊天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争执。此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给争论的学生“火上浇油”,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材料驳倒对方。学生们又收集了很多关于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的新闻报导,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学生明白了网络聊天工具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功能。
  3.善于推波助澜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通过其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所以不管教师准备的资料有多充分,讲授的内容有多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可能有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点拨、推波助澜,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教学时,一位学生说到发现交通警察也是自己生活中需要的人,因为交通警察保证了上学路上交通的顺畅。这时候,教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你的发现真好,如果同学们刚才说的是在生活中直接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那你的发现就告诉我们,有些人看起来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他们。同学们,你们还能发现这样的一些人吗?”由于老师善于捕捉契机,课堂教学不留痕迹地被引向了更高的层次。
  4.善于提升总结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作为核心理念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尤其关注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接触新生事物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但又要高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学生对保护环境认识很肤浅,只停留在口号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使用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生活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白餐巾纸和筷子的原料都是树木,人们在享受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在破坏森林资源,引导学生懂得:只要平常不用或尽量少用餐巾纸、一次性筷子,就是在为保护森林资源尽一份力。保护环境更需要具体的行动,为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了保护行动方案:倡议全校同学“告别餐巾纸”,提醒伙伴“今天你带了手帕吗?”
  四、她要求教师具有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教学,不只局限于教室里,操场、学校、社区、家庭都是学生学习的场地。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1.让文本真正成为资源
  小学品德教材表现形式很“浅”,但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深刻领会教材的这一特点,能避免仅仅将教学对话停留于“看图说话”、泛泛而谈的水平上。教师能把教材背后这个意义世界看得多远,学生就能跟着走多远。因此,每一位担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充分关注教材背后的意义世界,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从图文并茂的“浅教材”进入,慢慢融入到教材背后的“深意义”中去,善于基于学生认识基础提炼出教育的主题。教材虽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却是我们“用教材教”的教学资源的“源点”,因此,我们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让学生生活成为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对于原有的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变。它由过去单纯的、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说教变为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学会在生活和社会中做出合适选择的课程。因此,进行教学时,我们要结合教材,挖掘和提升教材教育主题,结合学生生活选择利用教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孩子的认知基础,更易于孩子们接受。通过学习,将认识到的知识、道德观点运用于生活,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3.让家庭成为一种资源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执行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必须有效地开发学生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家长教育子女的优势,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心和教育,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挥家长文化水平、职业背景等方面的优势,让家长成为课程的顾问。
  家长更是监督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中坚力量。例如涉及行为习惯培养的主题,教师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让小朋友自评、家长评,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让地域文化成为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课本通过舞狮、观花灯、贴窗花、逛花市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春节期间祖国处处热闹欢腾的场面和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那么如何找准过春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让学生交流大扫除、放鞭炮、拿压岁钱、吃饺子、蒸枣羔等具有北方地域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俗,研究这些习俗的起源或缘由。当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还藏着这么多知识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在教师让“我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揭题声中学生分组演习过年的情景……
  总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上好这门课程,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个合格的品德课教师。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王清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国际到国内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教学的重点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单一模式走向开放的、多元化的人文熏陶和主
训练内容这次习作要求写对民族风情的了解。选材的内容既可以是自己亲自采访了解的,也可以是从网上、报刊杂志上获取的。训练指导习作时,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了解的
或许是受儿时读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影响太深的缘故,我对孩子(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说的话坚信不移。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深深感到:孩子的性格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他们有时或许并未“吐真言…露真情”,所以我们应该当一个有心人,去解读孩子的“语言密码”,明白孩子的“弦外之音”!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都以值日为荣。这倒不是说他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在班级表现最出色的孩子才能享受劳动,自然值日成为他
锅炉燃烧劣质煤时易产生的问题是燃烧效率低、燃烧不稳定易灭火、炉内易结焦、高温腐蚀及大气污染严重。直流浓淡燃烧器能够形成高浓度煤粉 ,具有稳定燃烧、降低 NOx 和 SOx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
听课,是校长掌握教学情况、管理教学工作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听课、分析课既是校长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Listening to a lecture i
教学评论,是指对教学目的、行为、过程、结果等引发的批评与议论。小学数学教学评论是直接指向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批评与议论,它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微 Teaching comments refe
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方式。别人都说,作曲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和声学知识。我也没有学过,但是非常喜欢音乐,于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分别由德国和韩国引进的低温地板采暖供热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一部分单位和企业对如何充分利用地板辐射盘管,实现夏季降温
那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次习作: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要求是从几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方法,把自己想要介绍的物品介绍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