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84-01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长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长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适合自己、适合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摆正教师的位置,要做到真正的"主导"而不是"主宰",就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另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自我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进而引导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1、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教师的音容笑貌可能给学生创作的是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应以和谐可亲的教态、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宽松的氛围。
2、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提倡活跃和活动,提倡质疑发问,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想象、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争辩、敢于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儿童理解和熟悉的语言,联系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插入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多费心思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积极探究的学习气氛。如《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小蝌蚪找妈妈》和《骆驼和羊》等等以对话为主的,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就可以采取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如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讲一讲来进行探究,让学生真正自主、投入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
二、 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是启发学生答出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现成答案,而且最好把老师将要板书的内容和词语答出来;若有"越轨",老师马上会"启发"其转回到老师的思路上来。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阻碍学生质疑、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尝试、实践等活动来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如《捞月亮》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几点:"为什么要捞月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去读书,找伙伴交流、指图说说、合作演演。整節课,学生始终都是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主人,学习效果非常好。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归纳为一个问题:"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很不同,青蛙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吗?"然后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问题的答案,再让学生分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方法去证明: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学生分别选择了小组齐读书,分角色读书、演一演、画一画、讲故事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探究证明,学生学得非常主动,非常投入。
相信长期这样的训练,不但能让学生真正学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意识会得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也会随之养成。
三、 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从重传道向重方向转变,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并且鼓励学生的求异、求变、求新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不同的读书感受。例如:《小猴子下山》一课,在理解完课文后,教师没有直接问学生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而是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小猴子,你第二次下山,又会怎样呢?然后在四人小组里演一演,最后再上台演给全班看,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马上就动起来了,他们自编自演,把自己理解的道理"做事专一,不能见了一样好东西就把原来的好东西丢掉"。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可是有些学生却有疑问了:为什么一定要满足于已拥有的好东西,而不可以尽量争取更好的好东西呢?所以他们认为第二次"下山"可以吸取上次的经验,带上篮子、袋子、小车等东西去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回来。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些同学的创新精神,并对他们敢于质疑、发表独立见解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在热烈的讨论、激励的争辩中,大家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有了更新、更深的见解:做事确实要目标明确,要专一,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既不丢掉原有的好东西,又把新的好东西带上,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的进步了。多好的读书感受,多好的创新意识啊!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长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长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适合自己、适合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摆正教师的位置,要做到真正的"主导"而不是"主宰",就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另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自我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进而引导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1、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教师的音容笑貌可能给学生创作的是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应以和谐可亲的教态、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宽松的氛围。
2、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提倡活跃和活动,提倡质疑发问,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想象、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争辩、敢于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儿童理解和熟悉的语言,联系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插入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多费心思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积极探究的学习气氛。如《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小蝌蚪找妈妈》和《骆驼和羊》等等以对话为主的,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就可以采取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如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讲一讲来进行探究,让学生真正自主、投入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
二、 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是启发学生答出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现成答案,而且最好把老师将要板书的内容和词语答出来;若有"越轨",老师马上会"启发"其转回到老师的思路上来。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阻碍学生质疑、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尝试、实践等活动来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如《捞月亮》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几点:"为什么要捞月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去读书,找伙伴交流、指图说说、合作演演。整節课,学生始终都是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主人,学习效果非常好。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归纳为一个问题:"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很不同,青蛙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吗?"然后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问题的答案,再让学生分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方法去证明: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学生分别选择了小组齐读书,分角色读书、演一演、画一画、讲故事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探究证明,学生学得非常主动,非常投入。
相信长期这样的训练,不但能让学生真正学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意识会得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也会随之养成。
三、 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从重传道向重方向转变,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并且鼓励学生的求异、求变、求新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不同的读书感受。例如:《小猴子下山》一课,在理解完课文后,教师没有直接问学生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而是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小猴子,你第二次下山,又会怎样呢?然后在四人小组里演一演,最后再上台演给全班看,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马上就动起来了,他们自编自演,把自己理解的道理"做事专一,不能见了一样好东西就把原来的好东西丢掉"。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可是有些学生却有疑问了:为什么一定要满足于已拥有的好东西,而不可以尽量争取更好的好东西呢?所以他们认为第二次"下山"可以吸取上次的经验,带上篮子、袋子、小车等东西去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回来。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些同学的创新精神,并对他们敢于质疑、发表独立见解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在热烈的讨论、激励的争辩中,大家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有了更新、更深的见解:做事确实要目标明确,要专一,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既不丢掉原有的好东西,又把新的好东西带上,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的进步了。多好的读书感受,多好的创新意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