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9-01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现状,更暴露出了作文教学的尴尬。新课改背景下,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改进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必要而迫切。下面是我个人对于作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量严重欠缺,学生积累薄弱。对周边农村高一学生的调查显示,完整的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人不足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他经典就更不用说了。学生人均每年课外阅读的经典不到0.5本。好多农村家庭父母基本就不读书(也没时间读),家里的存书基本就是学生用过的教科书,再加上整个社会浮躁的功利化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能期望学生受到多好的文化熏陶?能期望多少学生静下心去阅读思考?一些学生的写作不要说什么文质兼美,连基本的表达清楚都做不到。
(二)作文教学脱离本质,学生写作闭门造车。我无意否定写作要讲一定的技巧,但如果一味关注技巧,忽视对学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的培养,就会背离写作的本质,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能是花拳绣腿的“花架子”。这种功利化的、浮躁的、企图速成的作文指导,只能使学生的写作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平庸。
(三)语文学科“边缘化”,作文训练时间不足。在唯分数论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影响下,语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学生普遍认为,语文提高慢,学不学一个样,在语文上花气力不如花在更容易提高成绩的科目上。试问一下,如今高中学生还有几个愿意主动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而作文训练恰好是一个耗时较多的学习过程,它需要深入的思索,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表达。
(四)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方法单一,讲评简单重复。多年来语文教育专家一直讲作文“精批细改,徒劳无益”,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学生下去很少仔细看,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老师们也深知这一点。可是迫于学校的检查考核,教师只好硬着头皮应付。这必然导致许多作文批改停留于形式上,批改方式单一,评语大而无当,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引。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读书,强化学生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目前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制约学生主动深入阅读的因素很多,但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生活,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积累,进而以读促写。
(二)作文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思想情感才是作文的本质,丰厚的思想情感的积淀不仅从阅读中的来,更从生活实际中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感受思考生活,注意身边的任何事。除此而外,要有意识的在作文教学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乡土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文化现象。比如我在教完《胡同文化》教学之后,给了学生一个研究性题目“早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两个月后,展示研究成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在诸多方面的研究不得不让我惊叹。有的写“早胜民居文化”,写了从“地坑院”到“四合院”的变迁,其中既有对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喜悦,也有对由于居住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人情淡漠的惆怅;写早胜“赶集文化”,有写到腊月二十八“赶鬼集”的趣味,有写到农村妇女跟着男人“吃过街”的得意;写早胜“饮食文化”,写到了什么“羊肉泡”、“油糕”、“狗舌头馍”、“凉粉”、“酿皮子”等;写早胜的“民俗艺术”,不但写出了“刺绣”、“剪纸”、“香包”等民间艺术的特点,而且写到了这些民间艺术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做了令人惊讶的挖掘。
(三)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冲破一切阻碍的最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致力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比如开展班级写作竞赛,举办班级作文交流评选活动,把握教学契机,随时激发学生写作欲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像我在教《邶风·静女》的时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改变成小故事或者现代诗,写成后在班上交流,效果很好;在教《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学生学了课文感触很深,我就抛给他们几个题目:《恶世中的鲜花——评兰芝》、《软弱的反抗,悲情的殉葬——评焦仲卿》、《悲剧的刽子手——评焦母》、《恶浊世界的爱之悲歌——评焦刘的爱情》等等,让他们写评论,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不但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而且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教《项链》的时候,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如果项链没有丢会怎样?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怎样?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在召开过主题班会《我的梦,中国梦》之后,学生感触很深,非常激动,我把握时机,让他们以“梦想”为话题写作,结果许多学生写出了立意深刻,文气充沛的文章。
(四)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批改的实效性指导性,注重个性化的评语。作文批改应走出教师精批细改、疲于应付,学生轻视批改结果的怪圈,注重实效性和指导性。采用教师批改,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改推荐,优秀作文自建交流等多种有效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作文的批改这一在原创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中来。教师的评语要切中要害,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同时,学校在作文批改的要求和考核上应立足实际,更新观念,建立新的、多元化的作业检查评价制度,解放教师批改作文的自主性,激活其批改作文的创造意识。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素养”,既包括积累、语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更包括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作文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取得突破,践行新课程理念,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质,回归学生的生活是必由之路。高中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的写作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巢宗祺语),是“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是“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的自主写作”。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现状,更暴露出了作文教学的尴尬。新课改背景下,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改进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必要而迫切。下面是我个人对于作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量严重欠缺,学生积累薄弱。对周边农村高一学生的调查显示,完整的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人不足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他经典就更不用说了。学生人均每年课外阅读的经典不到0.5本。好多农村家庭父母基本就不读书(也没时间读),家里的存书基本就是学生用过的教科书,再加上整个社会浮躁的功利化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能期望学生受到多好的文化熏陶?能期望多少学生静下心去阅读思考?一些学生的写作不要说什么文质兼美,连基本的表达清楚都做不到。
(二)作文教学脱离本质,学生写作闭门造车。我无意否定写作要讲一定的技巧,但如果一味关注技巧,忽视对学生观察思考生活能力的培养,就会背离写作的本质,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能是花拳绣腿的“花架子”。这种功利化的、浮躁的、企图速成的作文指导,只能使学生的写作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平庸。
(三)语文学科“边缘化”,作文训练时间不足。在唯分数论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影响下,语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学生普遍认为,语文提高慢,学不学一个样,在语文上花气力不如花在更容易提高成绩的科目上。试问一下,如今高中学生还有几个愿意主动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而作文训练恰好是一个耗时较多的学习过程,它需要深入的思索,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表达。
(四)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方法单一,讲评简单重复。多年来语文教育专家一直讲作文“精批细改,徒劳无益”,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学生下去很少仔细看,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老师们也深知这一点。可是迫于学校的检查考核,教师只好硬着头皮应付。这必然导致许多作文批改停留于形式上,批改方式单一,评语大而无当,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引。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读书,强化学生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目前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制约学生主动深入阅读的因素很多,但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生活,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积累,进而以读促写。
(二)作文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思想情感才是作文的本质,丰厚的思想情感的积淀不仅从阅读中的来,更从生活实际中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感受思考生活,注意身边的任何事。除此而外,要有意识的在作文教学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乡土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文化现象。比如我在教完《胡同文化》教学之后,给了学生一个研究性题目“早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两个月后,展示研究成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在诸多方面的研究不得不让我惊叹。有的写“早胜民居文化”,写了从“地坑院”到“四合院”的变迁,其中既有对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喜悦,也有对由于居住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人情淡漠的惆怅;写早胜“赶集文化”,有写到腊月二十八“赶鬼集”的趣味,有写到农村妇女跟着男人“吃过街”的得意;写早胜“饮食文化”,写到了什么“羊肉泡”、“油糕”、“狗舌头馍”、“凉粉”、“酿皮子”等;写早胜的“民俗艺术”,不但写出了“刺绣”、“剪纸”、“香包”等民间艺术的特点,而且写到了这些民间艺术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做了令人惊讶的挖掘。
(三)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冲破一切阻碍的最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致力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比如开展班级写作竞赛,举办班级作文交流评选活动,把握教学契机,随时激发学生写作欲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像我在教《邶风·静女》的时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改变成小故事或者现代诗,写成后在班上交流,效果很好;在教《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学生学了课文感触很深,我就抛给他们几个题目:《恶世中的鲜花——评兰芝》、《软弱的反抗,悲情的殉葬——评焦仲卿》、《悲剧的刽子手——评焦母》、《恶浊世界的爱之悲歌——评焦刘的爱情》等等,让他们写评论,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不但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而且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教《项链》的时候,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如果项链没有丢会怎样?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怎样?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在召开过主题班会《我的梦,中国梦》之后,学生感触很深,非常激动,我把握时机,让他们以“梦想”为话题写作,结果许多学生写出了立意深刻,文气充沛的文章。
(四)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批改的实效性指导性,注重个性化的评语。作文批改应走出教师精批细改、疲于应付,学生轻视批改结果的怪圈,注重实效性和指导性。采用教师批改,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改推荐,优秀作文自建交流等多种有效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作文的批改这一在原创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中来。教师的评语要切中要害,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同时,学校在作文批改的要求和考核上应立足实际,更新观念,建立新的、多元化的作业检查评价制度,解放教师批改作文的自主性,激活其批改作文的创造意识。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素养”,既包括积累、语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更包括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作文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取得突破,践行新课程理念,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质,回归学生的生活是必由之路。高中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的写作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巢宗祺语),是“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是“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的自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