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由易到难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心理;生活经验;循序渐进;有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遵循初中学生心理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生活接触范围比较小,对身边的生活问题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前期,对自身和别人的形象开始有了较大重视,发育得很快,一件衣服可能几个月就穿小了,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跟着父母或亲戚朋友买新衣服的经历,所以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计算:某个服装商户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那么在这次买卖中,他是下列选项中( )。
A、不赚不赔;B、赚9元;C、赔18元;D、赚18元
几个答案中的那一个呢?一般学生都会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觉得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那还不简单,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生意是不赔不赚的保本生意,,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来解答这个题目:设赚的那件衣服进货价格为x;赔的那件衣服进货价格为y,那么赚了25%也就是x+25%x=135;赔了25%也就是y-25%y=135;由此得出x=108;y=180,那么x+y-135-135=18,也就是说这个服装商户赔了18元。问题的答案出来了,学生会觉得恍然大悟,原来事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呀,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光看问题的表面,要利用数学严谨的确定性来证明才行。
那么学生的脑海中会冒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精明的服装商户会做这个赔本生意呢?这个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答,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变化非常快,可能他这次不卖,也许过了这个季节这个款式或面料就过时了,那时说不定会变成存货砸在自己手里,所以还是及时变成现金比较合算,可以进新的款式和面料,赚回比赔的钱更多的钱来。
因为上述问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会觉得非常感兴趣,而对于这笔生意的原因分析,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有些画蛇添足,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不然,这样做不但会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二、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轻松了,可以让学生在完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初中学生在心理上以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学习数学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而且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对于教师的讲解还有很大的依赖性,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才能逐渐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逐步摆脱教师这根“拐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自主的驰骋在数学天地,汲取数学宝库中的知识琼浆。
例如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平面几何的数学知识,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化抽象为具象,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一课时,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非常难以理解,但假如教师在上课之前用大萝卜削成正方体,圆椎体,圆柱体,六棱体等各种形状,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用刀截成各种形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观展出一个平面可以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切截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弥补实物比较小,只有前面的人能够看清操作过程,而且只能进行有限次切截的不足,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数学规律。还可以联系医院现在常用的CT人体扫描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发现人体内的肿瘤等病灶的,只不过不是用刀,而是用射线而已,让学生觉得几何并不深奥,从而建立截面的空间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下面学到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如国旗上的五角星、蜂巢、扇子的运动轨迹等等从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拓展想象,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心理规律,有的放矢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由易到难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学习保持长久的关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中学数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刘华.2005.3.1
[3]七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爱好者(J).刘新江.2005.2
[4]心理学在数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思想方法(J).沈文选.2005.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心理;生活经验;循序渐进;有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遵循初中学生心理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生活接触范围比较小,对身边的生活问题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前期,对自身和别人的形象开始有了较大重视,发育得很快,一件衣服可能几个月就穿小了,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跟着父母或亲戚朋友买新衣服的经历,所以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计算:某个服装商户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那么在这次买卖中,他是下列选项中( )。
A、不赚不赔;B、赚9元;C、赔18元;D、赚18元
几个答案中的那一个呢?一般学生都会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觉得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那还不简单,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生意是不赔不赚的保本生意,,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来解答这个题目:设赚的那件衣服进货价格为x;赔的那件衣服进货价格为y,那么赚了25%也就是x+25%x=135;赔了25%也就是y-25%y=135;由此得出x=108;y=180,那么x+y-135-135=18,也就是说这个服装商户赔了18元。问题的答案出来了,学生会觉得恍然大悟,原来事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呀,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光看问题的表面,要利用数学严谨的确定性来证明才行。
那么学生的脑海中会冒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精明的服装商户会做这个赔本生意呢?这个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答,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变化非常快,可能他这次不卖,也许过了这个季节这个款式或面料就过时了,那时说不定会变成存货砸在自己手里,所以还是及时变成现金比较合算,可以进新的款式和面料,赚回比赔的钱更多的钱来。
因为上述问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会觉得非常感兴趣,而对于这笔生意的原因分析,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有些画蛇添足,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不然,这样做不但会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二、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轻松了,可以让学生在完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初中学生在心理上以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学习数学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而且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对于教师的讲解还有很大的依赖性,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才能逐渐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逐步摆脱教师这根“拐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自主的驰骋在数学天地,汲取数学宝库中的知识琼浆。
例如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平面几何的数学知识,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化抽象为具象,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一课时,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非常难以理解,但假如教师在上课之前用大萝卜削成正方体,圆椎体,圆柱体,六棱体等各种形状,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用刀截成各种形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观展出一个平面可以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切截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弥补实物比较小,只有前面的人能够看清操作过程,而且只能进行有限次切截的不足,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数学规律。还可以联系医院现在常用的CT人体扫描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发现人体内的肿瘤等病灶的,只不过不是用刀,而是用射线而已,让学生觉得几何并不深奥,从而建立截面的空间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下面学到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如国旗上的五角星、蜂巢、扇子的运动轨迹等等从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拓展想象,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心理规律,有的放矢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由易到难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学习保持长久的关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中学数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刘华.2005.3.1
[3]七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爱好者(J).刘新江.2005.2
[4]心理学在数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思想方法(J).沈文选.2005.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