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概念的建立、规律、原理的得出大多通过实验,所以,实验是科学的灵魂.“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明白了”,只有经过学生亲身动手实验得到的规律、原理才是学生能透彻理解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
目前,初中科学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中,而实验教学的改革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现用的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把学生实验分离出来,另编了一本实验活动练习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先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然后带学生到实验室验证学过的知识,即先教后实验模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验在时间、空间上的隔离,学生实验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若把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即先让学生做实验探究,然后老师再教,效果会如何呢?笔者将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中的15个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研究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模式的教学过程分四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2.学生实验: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3.学生反馈:学生交流实验结果;4.教师释疑: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释疑,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研究时选择两个平行班,对这两个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先进行预测,即学完某一内容后对每个学生立刻进行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后,对两班学生成绩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然后采用轮组实验法对两个班级分别施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学生实验安排在新课教学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先教后实验模式.每次学习内容完成后,对所学内容立即进行测试,所得的学生成绩再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同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学生实验安排在学习新知识时进行.
下面对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何会明显高于对照班以及把学生实验放到新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先教后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明显不如实验班,原因之一是“先教后实验”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实验的作用.课堂上学生由于缺少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刺激,没有亲身的体验,因此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反过来也会影响以后的学生实验效果.例如,在学习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时,由于教师演示的可见性差,尤其是后排学生不容易看清天平的结构和教师的操作,影响了他们的听课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隔几天带学生到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一部分学生就不知道怎么操作或乱操作.
“先教后实验”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了有关的原理、规律,知道了实验的结果,学生实验主要是起到验证作用.这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对实验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低水平的感觉兴趣和操作兴趣上,即学生对实验的各种仪器、装置产生兴趣,对亲自动手操作产生兴趣,而缺乏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所以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无关信息所分散,而对有关信息的学习被干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比如,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室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由于老师在教室里已经做过演示实验,学生知道实验现象和规律,因此对照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远不如实验班学生强烈,明显缺乏探究的兴趣.
2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后的优势
2.1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认识过程.
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且抽象思维还常常需要直观材料和感性经验的直接帮助.而初中科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基本测量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等等,这些事物大多是形象具体的.因此让学生从实验入手,从具体的事实、材料入手,围绕着问题做实验,可以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容易在感知、知觉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确切的表象,作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基础,为教师的“教”作好准备.例如,在学习虾的形态结构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实验室完成这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虾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研究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有了感性的经验和理性的认识,教师只需稍加指点,学生便可掌握学习内容.
2.2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深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的材料不易被遗忘.把学生实验安排到新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验,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师生间、學生间网络状的交流.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学习内容,那么知识是他自己发现所得,印象必然较深;若通过实验、思索还不能掌握学习内容,那么经教师释疑后,学生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从而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会加深.
另外,将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在一起,可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学习的意向是死记硬背,那么不管学习材料是否有潜在意义,学习都是机械的.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释疑、总结阶段,由于学生已通过实验储备了大量的感性信息,形成了鲜明的表象,教师就容易激发起学生有意义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加强了记忆的深刻性.
2.3符合初中学生注意力维持的特点
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心理学研究表明,[HJ1.55mm]对初中学生的讲述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教师讲述时间超过这个限度,学生就会产生分心、注意力转移现象,有时还会诱发行为问题.将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而教师“教”的时间相对缩短.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就能延长.在教师释疑、总结阶段,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实验结论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注意力也比较能够集中. 3“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的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所占的时间比重较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从而将外部的动机转化为内部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强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后,由于实验结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可避免繁多重复的习题练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各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活动.
此外,将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起来,还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实验时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对大部分学习内容已能把握,教师不必再把学习内容“嚼”得很碎,唯恐学生不能理解,从而节约了教学时间.许多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后,本来需要两课时的学习任务现在一课时就能完成.例如,学习弹簧测力计、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識点时,传统的安排是教师先讲一课时,带学生到实验室去操作、验证一课时.而将学生实验安排在新课上,只需一节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4“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讲授新课时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因此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不能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从而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扩散思维,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实验时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实验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结论片面等问题,教师要先肯定其正确部分和探究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互交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重做实验争取成功.
另外,与新课同时进行的学生实验,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上编排的一些学生实验,学校、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也改为学生实验,在实验室开设出来,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探究.教师也不要将这些实验只安排在公开课上,应努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实验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目前,初中科学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中,而实验教学的改革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现用的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把学生实验分离出来,另编了一本实验活动练习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先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然后带学生到实验室验证学过的知识,即先教后实验模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验在时间、空间上的隔离,学生实验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若把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即先让学生做实验探究,然后老师再教,效果会如何呢?笔者将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中的15个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研究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模式的教学过程分四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2.学生实验: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3.学生反馈:学生交流实验结果;4.教师释疑: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释疑,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研究时选择两个平行班,对这两个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先进行预测,即学完某一内容后对每个学生立刻进行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后,对两班学生成绩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然后采用轮组实验法对两个班级分别施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学生实验安排在新课教学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先教后实验模式.每次学习内容完成后,对所学内容立即进行测试,所得的学生成绩再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同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学生实验安排在学习新知识时进行.
下面对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何会明显高于对照班以及把学生实验放到新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先教后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明显不如实验班,原因之一是“先教后实验”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实验的作用.课堂上学生由于缺少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刺激,没有亲身的体验,因此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反过来也会影响以后的学生实验效果.例如,在学习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时,由于教师演示的可见性差,尤其是后排学生不容易看清天平的结构和教师的操作,影响了他们的听课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隔几天带学生到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一部分学生就不知道怎么操作或乱操作.
“先教后实验”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了有关的原理、规律,知道了实验的结果,学生实验主要是起到验证作用.这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对实验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低水平的感觉兴趣和操作兴趣上,即学生对实验的各种仪器、装置产生兴趣,对亲自动手操作产生兴趣,而缺乏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所以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无关信息所分散,而对有关信息的学习被干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比如,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室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由于老师在教室里已经做过演示实验,学生知道实验现象和规律,因此对照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远不如实验班学生强烈,明显缺乏探究的兴趣.
2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后的优势
2.1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认识过程.
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且抽象思维还常常需要直观材料和感性经验的直接帮助.而初中科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基本测量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等等,这些事物大多是形象具体的.因此让学生从实验入手,从具体的事实、材料入手,围绕着问题做实验,可以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容易在感知、知觉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确切的表象,作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基础,为教师的“教”作好准备.例如,在学习虾的形态结构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实验室完成这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虾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研究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有了感性的经验和理性的认识,教师只需稍加指点,学生便可掌握学习内容.
2.2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深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的材料不易被遗忘.把学生实验安排到新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验,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师生间、學生间网络状的交流.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学习内容,那么知识是他自己发现所得,印象必然较深;若通过实验、思索还不能掌握学习内容,那么经教师释疑后,学生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从而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会加深.
另外,将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在一起,可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学习的意向是死记硬背,那么不管学习材料是否有潜在意义,学习都是机械的.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释疑、总结阶段,由于学生已通过实验储备了大量的感性信息,形成了鲜明的表象,教师就容易激发起学生有意义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加强了记忆的深刻性.
2.3符合初中学生注意力维持的特点
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心理学研究表明,[HJ1.55mm]对初中学生的讲述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教师讲述时间超过这个限度,学生就会产生分心、注意力转移现象,有时还会诱发行为问题.将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而教师“教”的时间相对缩短.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就能延长.在教师释疑、总结阶段,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实验结论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注意力也比较能够集中. 3“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的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所占的时间比重较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从而将外部的动机转化为内部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增强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后,由于实验结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可避免繁多重复的习题练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各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活动.
此外,将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起来,还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实验时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对大部分学习内容已能把握,教师不必再把学习内容“嚼”得很碎,唯恐学生不能理解,从而节约了教学时间.许多学生实验融合到新课教学后,本来需要两课时的学习任务现在一课时就能完成.例如,学习弹簧测力计、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識点时,传统的安排是教师先讲一课时,带学生到实验室去操作、验证一课时.而将学生实验安排在新课上,只需一节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4“学生实验与新课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讲授新课时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因此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不能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从而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扩散思维,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实验时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实验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结论片面等问题,教师要先肯定其正确部分和探究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互交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重做实验争取成功.
另外,与新课同时进行的学生实验,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上编排的一些学生实验,学校、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也改为学生实验,在实验室开设出来,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探究.教师也不要将这些实验只安排在公开课上,应努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实验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