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至7月3日,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邀我为学校从事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志愿者做专项培训。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不多,语文、化学、地理教师各2人,信息技术教师1人。
培训历时两天,采取“做中学”方式。前两天为学习设计,一开始难免无从下手,漏洞百出。但是,经过陈述与答辩再行修改后的学习设计方案,明显渐入佳境:达成目标具体精准,学习任务“问题开路”(课前),微项目学习(课堂)精彩纷呈,引得一位教师感叹:“现在看来,我们过去上课(指传统教学)像是瞎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现在找到课改的感觉了。”我于是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翠坊黄昏望灵岩,中山夕照看云天。
莫道玄机在精准,功夫直下赏新篇。
模拟教学那天很有意思,信息技术教师因病去医院,剩下三个学科的六位教师,两位当“教师”,四位当“学生”。
地理教师先上阵,开始模拟教学,学习内容是《地球和地球仪》。经过检测、横向拓展,再到微项目学习——橙子变成地球仪,学员教师干得认真欢畅,可是有教师没有用到吸管(可以穿过橙子形成“地轴”),在没有南北极的情况下画上经线,这明显不合格。当问及地轴的南北极在哪儿时,学员教师发现了问题,立马重新操作,于是对连接南北极的经线有了深刻认识。地理教师解释说:“往常在教学中,总有学生搞不清经线与地轴、南北极的关系,如今有微项目学习,这种情况应当不会再有。”
第二节化学课《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碳酸氢铵加热实验,学生观察变化情况,发现物质对社会的意义,最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得兴趣盎然。
特有意思的是第三节语文课,内容是《渔家傲·秋思》。由于抓住了关键词和全诗内容的理解,又抓住了格律的感知,以及意象与文学语言之问转换的训练,还用江南水乡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结果,两位学员教师居然创作出完整的《渔家傲》:
渔家傲(化学教师周才萍作)
粉墙黛瓦晨雾绕,临水而居以家傲,童颜鹤发人人笑,吴歌妙,百丈龙门鲤鱼跳。
昨日故乡把我教,今日风景吾辈描,明日家乡因我耀,不争俏,悠悠天地任我翱。
渔家傲·木渎(地理教师卢小琴作)
曲桥黛瓦红枫丽,花岗游人千载绎,写生拍照脚步挤,池石里,佳人儿童把水戏。
天平灵岩蕴正气,穹窿孙武西南立,地灵人杰风光旖,范祠屹,文正秒训传万里。
执教的语文教师为之愕然,问:她们本来就会写吧?答日:从来没有写过。语文教师顿觉无语。
其实,道理很簡单,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从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中,从经验主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产生内化知识的见解中,演绎出“学什么,会什么”的真谛。由于脚手架搭建得好,学员教师心中的情感便化作诗词汩汩而出。
培训历时两天,采取“做中学”方式。前两天为学习设计,一开始难免无从下手,漏洞百出。但是,经过陈述与答辩再行修改后的学习设计方案,明显渐入佳境:达成目标具体精准,学习任务“问题开路”(课前),微项目学习(课堂)精彩纷呈,引得一位教师感叹:“现在看来,我们过去上课(指传统教学)像是瞎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现在找到课改的感觉了。”我于是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翠坊黄昏望灵岩,中山夕照看云天。
莫道玄机在精准,功夫直下赏新篇。
模拟教学那天很有意思,信息技术教师因病去医院,剩下三个学科的六位教师,两位当“教师”,四位当“学生”。
地理教师先上阵,开始模拟教学,学习内容是《地球和地球仪》。经过检测、横向拓展,再到微项目学习——橙子变成地球仪,学员教师干得认真欢畅,可是有教师没有用到吸管(可以穿过橙子形成“地轴”),在没有南北极的情况下画上经线,这明显不合格。当问及地轴的南北极在哪儿时,学员教师发现了问题,立马重新操作,于是对连接南北极的经线有了深刻认识。地理教师解释说:“往常在教学中,总有学生搞不清经线与地轴、南北极的关系,如今有微项目学习,这种情况应当不会再有。”
第二节化学课《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碳酸氢铵加热实验,学生观察变化情况,发现物质对社会的意义,最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得兴趣盎然。
特有意思的是第三节语文课,内容是《渔家傲·秋思》。由于抓住了关键词和全诗内容的理解,又抓住了格律的感知,以及意象与文学语言之问转换的训练,还用江南水乡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结果,两位学员教师居然创作出完整的《渔家傲》:
渔家傲(化学教师周才萍作)
粉墙黛瓦晨雾绕,临水而居以家傲,童颜鹤发人人笑,吴歌妙,百丈龙门鲤鱼跳。
昨日故乡把我教,今日风景吾辈描,明日家乡因我耀,不争俏,悠悠天地任我翱。
渔家傲·木渎(地理教师卢小琴作)
曲桥黛瓦红枫丽,花岗游人千载绎,写生拍照脚步挤,池石里,佳人儿童把水戏。
天平灵岩蕴正气,穹窿孙武西南立,地灵人杰风光旖,范祠屹,文正秒训传万里。
执教的语文教师为之愕然,问:她们本来就会写吧?答日:从来没有写过。语文教师顿觉无语。
其实,道理很簡单,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从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中,从经验主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产生内化知识的见解中,演绎出“学什么,会什么”的真谛。由于脚手架搭建得好,学员教师心中的情感便化作诗词汩汩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