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本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一谈本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这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在教学中必须克服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市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融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一些荒诞的想法。我们都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精心设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一定要杜绝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必须按教师“画的线”去走的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应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设疑,使学生由疑问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争强好胜、自信等心理要细心观察。
  三、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发问。因为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可以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次经历,再次体验。教师不仅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更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掌握每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正> 写好政工论文,只把眼光放在“文”内诸因素上——即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上——是不够的,还要看到“文”外因素的影响。这里对影响论文质量的“文”外因素试举一二:一拥而上
正威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亲历和见证了生物学科的课程目标从“双基”走向“三维”,对中学生物学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修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作
藏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小学生学习藏语文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做好课堂教学,又要加强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中生动有趣,课堂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升人文素养,学以致用,不断将藏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小学藏语文课堂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每个中国人应该记住并传承的文化遗产。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我们的语文课程是实现文化传承,进行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应从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育方法,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小学语文与中华美德  1.中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学生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
科技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产品的“用户”,试图让“用户”依从和适应技术的做法是难以成功的,只有让技术服务并服从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才能换来师生的认同,这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要走的关键一步。而交互电子白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地适应了课堂上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而且教师和学生不用再“吃”粉筆灰,免受机器般的待遇,这应该是科技与人文兼顾的一个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
在小学教学中,藏语文是必修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生了解世界以及认知世界的窗口,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方式上,由于藏语文学科具有必须连续性、传统性等特点,导致在小学藏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阻力。作为长期性学习的科目,小学藏语文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藏语文教育的成效。在学生的系统藏语文教育中,小学藏语文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小学藏语文教学必须应与
<正> 1月12日的《辽宁日报》刊登裴烽、于泰厚的文章提出,不能把产品经济当作旧观念破除。文章说:有些同志在谈到更新观念时,往往把产品经济也划归旧观念之列,提出要用商品经
<正> 金秋九月,我们来到民航北京管理局油料处了解青工轮训情况。该处党委自今年六月以来,从理想纪律教育入手,解开了青工的思想疙瘩,消除消极埋怨情绪,使油料处工作面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