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笔者充分认识到过渡环节对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通过民间群体游戏的嫁接,让孩子们轻松自然的渡过活动中的间隙时间,同时让老师更加的“省心”。
关键词:民间群体游戏;大班幼儿;过渡环节
【中图分类号】G613.7
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驛站”。但由于很多老师对过渡环节教育作用认识不够,并不注重对过渡环节的组织,导致大班幼儿经常会在集体活动后,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甚是危险。尽管老师们用尽各种方法,教育他们不要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可孩子们没过多少时间,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活力”。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以玩为裁体,民间群体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明确地提出来:"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为此,笔者特想到了是否能够利用我们现有的特色资源,贯穿于幼儿的过渡环节,将过渡环节中孩子们的消极现象转化为积极有趣的现象,也能增强孩子们的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孩子们喜爱幼儿园
笔者所在的大班是以“最炫民族风”的风格创设的。最亮丽的风景是用扇子职称的装饰,并且每个区角中也用到了扇子进行装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室里还有一处特色民间美食坊,用稻草搭建的屋顶,里面提供的“美食”烧烤架等材料,更是给教室的民族感增加了一丝韵味,使整个教室都有了红色民族风的感觉。
二、地方童谣——让孩子们在“大杂缸”中体验快乐
1.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地方童谣
民间童谣作为儿歌的一种,是指流传在民间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乐于传诵的短小韵文体。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孩子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听到不同地方的儿歌,我们特向家长们收集了各自家乡流传的“童谣”,并挑选适合我们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朗朗上口的童谣,装订成册。让孩子们在这个“大杂缸”中体验快乐。
2.在各方童谣中体验快乐
笔者所在的班级,利用自己班级收集起来的地方童谣,每天邀请孩子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伙伴,和小伙伴一起游戏,教室里充满了快乐!如诸暨儿歌《摇摇船》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对我笑, 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吃完饼儿还有糕。又如绍兴儿歌《鹅》:白白鹅,花花鹅,拍长队,到小河,摇摇头,摆摆尾,拍拍翅膀游过河。
如上四处流传朗朗上口的童谣,在过渡环节中,带领孩子们朗诵,并了解到童谣的有趣之处。不同口音让不同地区的孩子来当小老师,更让孩子自豪,感受到自己家乡的语言美。这样的形式这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了解到各地的风俗,并有效度过我们的过渡环节。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呀!
三、民间群体游戏——让孩子们过渡更精彩
民间群体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人们将日常生活中劳动的情节、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融入到民间群体游戏中,让游戏更容易贴近儿童的生活,使游戏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经验,增长能力。
民间群体游戏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民风密切相联。一些游戏在内容、形式、玩法不适宜于幼儿,需要进行创新,不断改进,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开展民间游戏。开展中我们将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法新玩,推陈出新”的原则,教师通过生本观察、集体教研,教师通过“改造、嫁接、移植”等方法,尝试创新民间游戏,使民间体育游戏和时代需要相结合,更适合幼儿游戏。例如:我们孩子最喜爱玩的“炒黄豆”“金锁银锁”“拉大锯”“抓七子”等民间群体游戏,许多民间群体游戏不仅有了朗朗上口的童谣做陪衬,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区角中的“民间益智游戏”—— 让孩子们选择的更多
笔者所在的班级的区角创设上,材料的投放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材料是区角游戏的保证,笔者根据孩子的兴趣,投放了扑克牌、小沙包、迷彩棒等,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并给孩子提供了与同伴间团结、合作的机会。
如大班益智区中提供的纸牌,孩子们就可以利用它,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翻牌、石头剪刀布等,多元的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又如在民间美食坊中,可以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游戏操作,产生更多的兴趣。
五、教研碰撞——保证过渡环节更加有效
笔者所在的大班,。当我们发现不管是童谣还是民间群体游戏,对孩子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审美疲劳,他们的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孩子们的自主活动,自主选择也受到了影响,这样好像违背了《指南》的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班里的三位老师一起查资料,一起商讨,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孩子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这样实施以后教室里虽然成了大闹市,但孩子们真的很开心,正真起到了过渡自然,精神放松,集体教学更有效。
笔者所在的班级老师结合幼儿园园本教研民间群体游戏活动的专项记录,采用文字表述,图片记载,摄影等生本观察,记录孩子们活动中的表现,利用QQ群教研,使孩子们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迎忍而解,提高了过渡环节中民间游戏的使用,我们还整理出一套,民间游戏过渡环节中大班年龄段孩子使用的民间游戏。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笔者发现混龄玩耍,让孩子自主选择后,孩子们对于童谣、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只要是听到老师说玩游戏的时候,孩子就兴奋不已,再也不会随意追逐打闹了,我园也充分利用本园的园本课程“民间童谣”、“民间群体游戏”等,解决了在大班幼儿过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民间游戏之花在幼儿园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69
[3]蒋丽萍.玩出幼儿的合作精神[J]幼教博览:2015,11:24
[4]李秋红 金叶珊.利用户外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J]上海托幼:2015,9:38
关键词:民间群体游戏;大班幼儿;过渡环节
【中图分类号】G613.7
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驛站”。但由于很多老师对过渡环节教育作用认识不够,并不注重对过渡环节的组织,导致大班幼儿经常会在集体活动后,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甚是危险。尽管老师们用尽各种方法,教育他们不要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可孩子们没过多少时间,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活力”。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以玩为裁体,民间群体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明确地提出来:"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为此,笔者特想到了是否能够利用我们现有的特色资源,贯穿于幼儿的过渡环节,将过渡环节中孩子们的消极现象转化为积极有趣的现象,也能增强孩子们的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孩子们喜爱幼儿园
笔者所在的大班是以“最炫民族风”的风格创设的。最亮丽的风景是用扇子职称的装饰,并且每个区角中也用到了扇子进行装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室里还有一处特色民间美食坊,用稻草搭建的屋顶,里面提供的“美食”烧烤架等材料,更是给教室的民族感增加了一丝韵味,使整个教室都有了红色民族风的感觉。
二、地方童谣——让孩子们在“大杂缸”中体验快乐
1.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地方童谣
民间童谣作为儿歌的一种,是指流传在民间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乐于传诵的短小韵文体。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孩子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听到不同地方的儿歌,我们特向家长们收集了各自家乡流传的“童谣”,并挑选适合我们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朗朗上口的童谣,装订成册。让孩子们在这个“大杂缸”中体验快乐。
2.在各方童谣中体验快乐
笔者所在的班级,利用自己班级收集起来的地方童谣,每天邀请孩子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伙伴,和小伙伴一起游戏,教室里充满了快乐!如诸暨儿歌《摇摇船》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对我笑, 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吃完饼儿还有糕。又如绍兴儿歌《鹅》:白白鹅,花花鹅,拍长队,到小河,摇摇头,摆摆尾,拍拍翅膀游过河。
如上四处流传朗朗上口的童谣,在过渡环节中,带领孩子们朗诵,并了解到童谣的有趣之处。不同口音让不同地区的孩子来当小老师,更让孩子自豪,感受到自己家乡的语言美。这样的形式这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了解到各地的风俗,并有效度过我们的过渡环节。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呀!
三、民间群体游戏——让孩子们过渡更精彩
民间群体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人们将日常生活中劳动的情节、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融入到民间群体游戏中,让游戏更容易贴近儿童的生活,使游戏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经验,增长能力。
民间群体游戏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民风密切相联。一些游戏在内容、形式、玩法不适宜于幼儿,需要进行创新,不断改进,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开展民间游戏。开展中我们将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法新玩,推陈出新”的原则,教师通过生本观察、集体教研,教师通过“改造、嫁接、移植”等方法,尝试创新民间游戏,使民间体育游戏和时代需要相结合,更适合幼儿游戏。例如:我们孩子最喜爱玩的“炒黄豆”“金锁银锁”“拉大锯”“抓七子”等民间群体游戏,许多民间群体游戏不仅有了朗朗上口的童谣做陪衬,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区角中的“民间益智游戏”—— 让孩子们选择的更多
笔者所在的班级的区角创设上,材料的投放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材料是区角游戏的保证,笔者根据孩子的兴趣,投放了扑克牌、小沙包、迷彩棒等,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并给孩子提供了与同伴间团结、合作的机会。
如大班益智区中提供的纸牌,孩子们就可以利用它,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翻牌、石头剪刀布等,多元的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又如在民间美食坊中,可以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游戏操作,产生更多的兴趣。
五、教研碰撞——保证过渡环节更加有效
笔者所在的大班,。当我们发现不管是童谣还是民间群体游戏,对孩子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审美疲劳,他们的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孩子们的自主活动,自主选择也受到了影响,这样好像违背了《指南》的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班里的三位老师一起查资料,一起商讨,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孩子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这样实施以后教室里虽然成了大闹市,但孩子们真的很开心,正真起到了过渡自然,精神放松,集体教学更有效。
笔者所在的班级老师结合幼儿园园本教研民间群体游戏活动的专项记录,采用文字表述,图片记载,摄影等生本观察,记录孩子们活动中的表现,利用QQ群教研,使孩子们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迎忍而解,提高了过渡环节中民间游戏的使用,我们还整理出一套,民间游戏过渡环节中大班年龄段孩子使用的民间游戏。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笔者发现混龄玩耍,让孩子自主选择后,孩子们对于童谣、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只要是听到老师说玩游戏的时候,孩子就兴奋不已,再也不会随意追逐打闹了,我园也充分利用本园的园本课程“民间童谣”、“民间群体游戏”等,解决了在大班幼儿过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民间游戏之花在幼儿园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69
[3]蒋丽萍.玩出幼儿的合作精神[J]幼教博览:2015,11:24
[4]李秋红 金叶珊.利用户外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J]上海托幼:201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