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让花意更浓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课文人物,理解课文人物,把握课文人物特点,以及有效发挥人物在课文中的作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个学段中都提出了对课文人物的阅读任务。对人物的认识、理解与把握的要求会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步提高。从对感兴趣的人物说说感受,到关心人物的命运,再到喜恶、崇慕人物,层层深入。人物是理解课文的窗口,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也是熏陶学生心灵的凭借。阅读教学中,教者对课文典型人物讲解不遗余力,但往往忽视课文中的非典型人物,使得对人物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也不细腻,因而不能有效完成课文人物的阅读理解任务。本文试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非典型人物角度,谈谈如何更加有效实行阅读教学,把握课文人物,深刻体悟课文中心。
  一、非典型人物在课文中的价值取向
  非典型人物虽然处于典型人物的隶属层级,但并不代表在文章中可有可无,依然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非典型人物在课文中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形态存在。
  1.衬托
  所谓衬托,就是非典型人物是作为典型人物的陪衬角色出现的,通过他们的表现来烘托、深化与升华典型人物的形象。比如五年级上学期的《师恩难忘》(苏教版,以下举课文之例如不作说明,皆为苏教版)一课中的“我”就是非典型人物。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是这样写“我”的: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课文以作为一年级学生的“我”在课堂中“如醉如痴,宛见其境”的表现,来衬托田老师优秀的课堂智慧、课堂无限的吸引力。通过“我”的衬托,使得田老师的教学形象更为鲜明,更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连接
  所谓连接,就是非典型人物是作为课文情节连接的角色出现的。这也是在课文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形态。如果课文中缺少了此种非典型人物,会使课文的理解出现脱节,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有了这些人物的存在,课文的理解就会脉络通连、意畅思接。比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的儿子就是衔承式人物。文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就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了。
  有了儿子来到高尔基疗养的岛上的栽种,才有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育,以及从儿子的栽种结果所悟出的普遍性真理:给永远比拿快乐。否则,作为典型人物的高尔基不会有着如此的感慨,是儿子作为连接式的非典型人物存在活动,使得课文事件完整。
  3.补充
  所谓补充,就是通过非典型人物的活动言态,对课文事件或课文典型人物进行性格、品质等方面的补充,使得典型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比如五年级上学期《艾滋病的小斗士》中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描述: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课文通过非典型人物曼德拉的言语,使得小斗士恩科西小小年纪面对灾难时的不屈不挠,顽强与病魔斗争的杰出形象深入到南非各阶层人的心中。
  二、非典型人物在课文中的作用探微
  非典型人物是课文中的一个部分,也是课文学习的一条线索。恰当有效地运用,会使非典型人物在课文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加速、加宽与加深对课文典型人物形象、写作意旨的把握。
  1.深化课文意旨
  课文中心的体现与发掘,与典型人物的认知理解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但也会与非典型人物的言语活动、心理感受等紧紧相连。比如六年级上学期《鞋匠的儿子》一课中的参议员们,他们是作为一个非典型示范人物的群体出现的。课文主要是以参议员们的语言呈现,来加深人们对典型人物林肯伟大品质的认知。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参议员们的挑衅,为林肯的智慧爆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林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他平静而饱含深情的叙述中,完成了对父亲敬爱之情的一次完美的告白,最终使得参议员们窘态万千,其临场不乱、危中取胜的人格魅力获得了极佳的展示。
  2.丰满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而不能畅所欲言,特别是非典型人物的语言,或者动作、心理等,不可能得到尽情的文字展现。这时,关注非典型人物并在教学中有力发掘,会让课文内容更加丰满。比如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的乘客就是非典型人物群体。课文中描写他们的只有一处: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课文主要是为了表现艄公技高胆大的品质,而乘客只是陪衬,不可能用过多的笔墨对他们进行描写。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句,引导学生说出:乘客指指点点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指指点点?他们为什么面对惊涛骇浪还如此谈笑风生?还可以重点抓住六个中的一两个非典型人物进行重点体验。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来还原和扩展他们在筏子上的共性与个性的表现,从而衬托艄公驾驭黄河筏子的杰出本领。这样,课文内容就丰满起来,理解也就深刻起来。
  3.凸显主人翁形象
  人物形象要想立体起来、高大起来,就必须运用多种手段,而其中对非典型人物的关注是有效的一招。比如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一个外国学生就是课文中的非典型人物。课文是这样记述外国学生言词的: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课文通过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蔑视,激发徐悲鸿的励志学画意志。毋庸置疑,没有外国学生的讽刺,徐悲鸿也能成才,但有了外国学生的嘲弄,使得徐悲鸿内心的不屈与不服得以勃发,更加坚定了徐悲鸿成才的决心。一个不甘于种族打击、不迷信于外国高等智慧的种子从此在徐悲鸿的心田里生根开花。
  三、非典型人物在课文中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有效进行非典型人物的教学设计,会使课文典型人物的把握,课文中心的理解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刻。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非典型人物在课文的价值呢?
  1.咀嚼言词
  ”非典型人物在文中语言是非常少的,但却非常精练到位。教学中若准确地抓住非典型人物的言词进行品味,会使课文典型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中的非典型人物沃克对典型人物刘伯承说了这样一段话:“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有位老师教学时作了这样的言词品味设计。
  师:同学们,请你们画出语句中的一个词——男子汉,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老师,沃克对刘伯承评价相当准确。男子汉就是不怕困难,不怕痛苦。说刘伯承是男子汉,就是他面对撕心裂肺的手术疼痛,虽然脸色苍白,但却报之笑意。
  师:说得好!在如此痛苦面前,刘伯承却谈笑风生,实在了不起。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男儿有泪不轻弹。
  师:你们想做男子汉吗?
  生:想。
  师:那应该怎么做?
  生:向刘伯承元帅学习,面对困难不怕难,面对痛苦不惧苦。
  师:人物的语言不在多,而在精。沃克不仅医术高明,语言的概括同样高明。我喜欢沃克这个人物。
  沈从文说:“表现抽象美丽印象,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不如音乐。如何运用和经营文字,使之可能保存和重现这种由幻想而来的形式和流动不居的感性之美。”这就告诉我们:要想走进人物的心灵,必须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下工夫。教学中如何发现文字的美,欣赏文字的美,品味文字的美,升华文字的美,从而达到理解典型人物的真正目的,是每个教师应关注的事情。就像本篇课文,沃克医生的话语成为教学中一个宽阔的平台,登上这个平台之后,就会发现文字的玩味是那样的迷人。
  2.创设情境
  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情境,会让文学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止为动态,让儿童产生参与的激情。教学中通过抓住非典型人物的文字片段创设情境,让儿童感受非典型人物的言语举止,并与之对话,从而让典型人物与课文中心的理解更为直接、更加透彻。比如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我们可以创设评议非典型人物的父母言语活动情境,加深对法布尔的理解。课文中有两处地方出现父母的言语:
  (1)“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第七自然段)
  (2)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根据这两段话,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模仿父母的话进行角色阅读,对法布尔进行训斥,充分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兴趣的不易。
  师:同学们,阅读这两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法布尔做自己喜爱事情的不容易?
  生:我从父亲的神态和语言中的词语感受到法布尔做自己喜爱事情的不容易。“怒气冲冲”说明父亲非常生气,生气到责骂法布尔。“快给我扔了”是父亲的命令,是叫法布尔必须停止自己的爱好,认认真真地放鸭子。
  师: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学生大声而气急败坏读“快给我扔了”这句话,甚至体现出父亲的凶狠)
  生:我从母亲的语言中也读出了母亲坚决不同意法布尔的爱好。母亲几乎也是凶恶的,是声嘶力竭的。
  生:你能把这种语气模仿出来吗?(学生读,读得大声,读得干脆,透露出不容置辩的语气)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们,遇到父母这样的阻拦,还会做你自己喜爱的事情吗?
  生:如果是我,面对父母的坚决反对,我是不敢的。
  师:认为不敢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可我们的小法布尔屈服了吗?他没有屈服,正是他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如果是对的,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成绩。
  生:做成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各种各样的打击。
  生: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要不怕挫折。
  师:对,要不怕挫折,要知难而上。只有知难而上,才会踏上成功的道路。
  通过以上的课堂情境设计,让情境再现,学生获得了充分感受:即使像非典型父母那样的百般干涉,也阻挡不了作为典型人物的小法布尔喜爱并研究昆虫的步伐。
  3.拓散思维
  思维是理解课文的翅膀,驱遣思维,会让理解课文的翅膀奋飞。阅读教学中,有效抓住思维、激活思维,会使课文人物更加立体,使课文中心更加开阖,深入学生的心中。有位教师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抓住了课文非典型人物托利亚进行设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托利亚。课文只在第一自然段交代出场人物的时候写了她,别处只语未提。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托利亚笑眯眯的,非常可爱的样子。她是萨沙的姐姐,也是一个小孩,可妈妈为什么没有把伞给她呢?
  生:(思考)因为托利亚是萨沙的姐姐,她比萨沙大,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妈妈没有把伞给她。
  生:托利亚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而妹妹是最弱小的,所以妈妈将伞给萨沙,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妈妈做得非常对,所以笑眯眯的。
  师:想象一下,如果时间过了30年,一家人又来到了这个地方,又遇上了雨,托利亚会得到伞吗?
  生:会的,30年后,萨沙最年轻,而托利亚相对来说大一些,萨沙会将伞给托利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萨沙成了保护他人的人,而托利亚比萨沙大,是弱老的人,需要保护,所以萨沙会将伞给托利亚。
  师:托利亚接到伞以后,会如何做呢?
  生:托利亚接到萨沙给予的伞后,还会将伞转给妈妈。因为妈妈和她相比,又是更为弱老的人。
  师:妈妈还会将伞给爸爸。哦,原来托利亚获得的不仅仅是伞,而是关爱。她们一家传递的是关爱。托利亚成了爱传递的桥梁。
  教学设计使得课文理解更具人性化,深化了故事情节所要表达的中心,使一个易被忽视的非典型人物活跃起来,走到故事的前台,使得整个故事充满张力。
  非典型人物是学习课文的较好抓手,但不能滥用,更不能在教学时喧宾夺主,抢占典型人物的风头。合理地运用它,会使课文理解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多巴胺强化学习的值的分布式编码  nature封面:大脑同时考虑未来的多种可能的奖赏。nature杂志第779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大脑学习过程中奖赏预测相关研究。神经递质多巴胺密切参与这种形式的学习:如果某个事件的结果比预期好,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活性就会增加;如果结果比预期差,活性则会降低。学习一直被视作大脑在评估可能的平均结果。Will Dabney和同事以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强化学习为灵感,在分析了小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为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专家指出,我国化肥使用存在过量使用、盲目使用的问题,不但损耗土壤基础肥力、增加种粮成本,而且已危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1%的人口,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地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土壤生态持续恶化。因此,农业部及时作出了
【案例背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依然没有超越传统的计算机课,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发展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下面,笔者以《我的母校》为例谈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海洋吸收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00ppm,是80万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缺氧等现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自然生态
编者注:《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2年第8期和2015年第9期分别刊登过著名特级教师徐斌的两篇同题文章,副标题分别是“以数与代数的教学为例”“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  无痕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把教育的目的与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间接和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实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几何直观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并对几何直观作了阐述:“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几何直观能力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基
课标对写字目标的制订是从实用和审美两个维度上同时着眼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是写字之初即应掌握的,这为写字教学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奠定了基础。而“喜欢学习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不仅指出了学习写字的动力,而且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基本要求。但是,就当前的写字教学来看,普遍处于一手硬一手软的尴尬境地。对于写字的实用目标,教师们普遍给予了关注和落实,而对于写字的审美价
度量角的大小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往往都是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再由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过程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如何让数学技能的教学更厚重些,而不是理解为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与训练,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自己日常教学中的所见所思略作探索。  
策划人语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已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使用修订后的新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以大开本、明朗清新的风格展示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  教材修订并不是新编教材,因此,教材总体的指导思想、主体结构和主要特点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实验教材十年使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实验教材的完善和提升,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更加清晰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
最近,从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孩子撅着嘴没好气。其母说:“我病一天你就这样,如果我岁数大了,久卧病床,你该如何?”孩子回答:“妈,别急,不会让你受罪的。”其母感到欣慰,心想女儿还真懂事,不由得又问:“怎么个不受罪法?”其女回答:“安乐死!”母亲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对这件事情,我们且不去探究它的真实性,但这却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但他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