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微技能(micro-skill)(泛读教学中的语篇微技能训练——《复旦教育论坛》)的研究是立足于具体微小教学问题的研究,并且可以从自身教学出发,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是基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利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技能研究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永无止境的探究课题,它所追求的目标是:花最少的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最多的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物理微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行为为观察对象,借助引入课的不同形式,课堂讲授情况,课堂提问行为,课堂讨论互动,课堂情感交流等作为重点观察研究的内容,达到对物理教学的微技能的浅层次研究,进而提高有效教学.
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是互动的主要形式,而对话和讨论的核心是以集体学习为基本的,其重点是在交往与互动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是重在培养其自主性和主动建构性,教师既不宜在课堂中进行过多指导也不宜不进行指导,要指导但要淡化“启发”、“诱导”、“导入”等其中的讲解意识而强化问题意识,利用互动合作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处于“愤”、“悱”的状态,即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主张在课本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教师有时候并不是“做实验”而是在“讲实验” .怎样让学生提高实验观察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只要这样才能不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感到轻松,还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更可以培养彼此之间主动合作的意识,不断地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离不开观察,在讲授压力一节时,通过让学生不断观察图片和实验现象,通过让学生观察雪地中不同的脚印情况和亲自动手做实验来体会感受.
1情景导入说明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
(1)一位小孩子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到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在雪面上滑雪,几乎没有陷入雪里.
(2)用细线勒紧橡皮泥,一块垫有薄片,一块直接压在橡皮泥上.
(3)用铅笔的两端顶在手指两端,让学生尝试感觉.
教师:通过你的尝试和观察图片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师: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吧?
小组1:小孩和大人不一样重,压力不一样.
小组2:小孩直接站在雪地上接触面积小,大人站在雪橇上接触面积大.
小组3:笔尖和笔帽与手指接触面积不一样.
……
在本节课中,压力作用效果的表现以及其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动手做实验,自觉主动去挖掘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状态,组织学生用手压笔的体会,“笔尖处与笔尾处”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最后提出实验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相同吗?作用效果相同吗?
2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因素
【自主探究实验互动环节】
教师:根据你们所讨论的,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可探究的实验?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是有关系的呢?
学生思考可以猜想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
教师:那么,我们设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利用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情况,引导学生怎么控制变量,学生讨论分析实验过程.
小组1:通过控制放在桌上的砝码的个数就可以控制压力的大小.
小组2:通过将小桌子正放和倒放就能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视指导,并随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教學反思
点评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策略,从学生的主动探究入手,通过合作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互动探究,不断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思考,设计和进行实验的操作,分析论证及其交流的互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探究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内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结论物理实验及其日常现象的观察需要学生的自主、互动交流来品尝“发现”的乐趣.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完成,但有时候达不到学生潜能的发挥,而通过动手操作、平等性探究来体会“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实验的展开需要教师激发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者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质疑,以交流互动的形式将“悱”而“发”,为下一步能自主设计和制定完成探究实验步骤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技能研究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永无止境的探究课题,它所追求的目标是:花最少的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最多的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物理微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行为为观察对象,借助引入课的不同形式,课堂讲授情况,课堂提问行为,课堂讨论互动,课堂情感交流等作为重点观察研究的内容,达到对物理教学的微技能的浅层次研究,进而提高有效教学.
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是互动的主要形式,而对话和讨论的核心是以集体学习为基本的,其重点是在交往与互动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是重在培养其自主性和主动建构性,教师既不宜在课堂中进行过多指导也不宜不进行指导,要指导但要淡化“启发”、“诱导”、“导入”等其中的讲解意识而强化问题意识,利用互动合作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处于“愤”、“悱”的状态,即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主张在课本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教师有时候并不是“做实验”而是在“讲实验” .怎样让学生提高实验观察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只要这样才能不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感到轻松,还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更可以培养彼此之间主动合作的意识,不断地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离不开观察,在讲授压力一节时,通过让学生不断观察图片和实验现象,通过让学生观察雪地中不同的脚印情况和亲自动手做实验来体会感受.
1情景导入说明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
(1)一位小孩子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到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在雪面上滑雪,几乎没有陷入雪里.
(2)用细线勒紧橡皮泥,一块垫有薄片,一块直接压在橡皮泥上.
(3)用铅笔的两端顶在手指两端,让学生尝试感觉.
教师:通过你的尝试和观察图片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师: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吧?
小组1:小孩和大人不一样重,压力不一样.
小组2:小孩直接站在雪地上接触面积小,大人站在雪橇上接触面积大.
小组3:笔尖和笔帽与手指接触面积不一样.
……
在本节课中,压力作用效果的表现以及其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动手做实验,自觉主动去挖掘未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尝试来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愤”、“悱”状态,组织学生用手压笔的体会,“笔尖处与笔尾处”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讨论都有一定的形变,教师引导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最后提出实验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相同吗?作用效果相同吗?
2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因素
【自主探究实验互动环节】
教师:根据你们所讨论的,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可探究的实验?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是有关系的呢?
学生思考可以猜想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
教师:那么,我们设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利用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情况,引导学生怎么控制变量,学生讨论分析实验过程.
小组1:通过控制放在桌上的砝码的个数就可以控制压力的大小.
小组2:通过将小桌子正放和倒放就能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视指导,并随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教學反思
点评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策略,从学生的主动探究入手,通过合作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互动探究,不断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思考,设计和进行实验的操作,分析论证及其交流的互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探究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内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结论物理实验及其日常现象的观察需要学生的自主、互动交流来品尝“发现”的乐趣.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完成,但有时候达不到学生潜能的发挥,而通过动手操作、平等性探究来体会“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实验的展开需要教师激发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者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质疑,以交流互动的形式将“悱”而“发”,为下一步能自主设计和制定完成探究实验步骤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