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它不但可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而且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景营造、时空转换、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且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芽”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我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又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让学生去自主挑选商品,自己结算价格,自己总结付钱的方法、交流经验,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配套光盘,在课堂上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近几年的数学教科书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图形和画面,有时只有一个画面,学生必须从中找到条件和问题,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并会解答,这离不开观察。所以说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学生常常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能使原来因观察角度和演示时实物被挡住等原因,而导致实物不易展示的情况得以改变。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触摸感知后,通过屏幕展示观察。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的理解,而且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相对面、相对棱等性质及特征。由于远程教育资源画面动静结合,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便可以及时把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①把12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起来);②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③把其中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④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以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我们可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这样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远程教育资源的课程资源中的习题精选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如利用配套光盘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选择答案不正确,屏幕上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總之,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配套光盘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且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芽”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我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又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让学生去自主挑选商品,自己结算价格,自己总结付钱的方法、交流经验,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配套光盘,在课堂上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近几年的数学教科书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图形和画面,有时只有一个画面,学生必须从中找到条件和问题,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并会解答,这离不开观察。所以说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学生常常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能使原来因观察角度和演示时实物被挡住等原因,而导致实物不易展示的情况得以改变。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触摸感知后,通过屏幕展示观察。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的理解,而且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相对面、相对棱等性质及特征。由于远程教育资源画面动静结合,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便可以及时把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①把12朵花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起来);②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③把其中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④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以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我们可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这样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远程教育资源的课程资源中的习题精选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如利用配套光盘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选择答案不正确,屏幕上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總之,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配套光盘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