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的恐怖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分支,就是宗教类恐怖片,其中深厚的宗教底蕴常常渗透在这类电影中,使得宗教宣扬的理念得以在恐怖片中存续,也成为取得良好市场和口碑效应的有力武器。宗教信仰与娱乐形式的双刃剑为世界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电影艺术做出了独特的推动。本文将恐怖片中的宗教类型作为研究框架,结合几部宗教类的恐怖影片的经典之作作为具体的研究文本,采用一般理论体系研究与个案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析其中所反映的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宗教元素;数字;魔鬼形象;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3
引言:
“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的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却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宗教和电影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宗教和电影艺术在其所在的西方世界上层建筑领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
西方恐怖片将宗教元素融入影片的创作中,汲取宗教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得到了西方乃至世界观众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西方恐怖片对于西方的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迥异于东方国家的独特恐怖风格。这种题材和风格的越来越受到认可,浓厚的宗教文化给予了西方恐怖片的灵魂,受众在娱乐中接受宗教文化的传播,西方的民族文化逐渐浸淫。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宗教类型的恐怖片中出现的宗教符号,从电影中发掘出宗教文化的审美因子,结合魔鬼和驱魔形象,进一步阐述电影所抒发的宗教理念,剖析宗教文化容易渗入到西方恐怖片的深层原因。
1、西方恐怖片中的宗教符号
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过一种说法,“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宗教学家保罗·蒂利希也认为宗教是文化的本体,文化是宗教的形式。宗教与文化、艺术有着相辅相成的微妙关系,要是想了解西方的文化艺术,就必须了解基督文化。电影作为现代文化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作为“第七艺术”,通过新形式新和新手法媒介的运用,对宗教的描述也更加生动化。西方恐怖片往往将宗教元素淋漓尽致的宣泄于影片的细节中,回顾恐怖片发展历程可以看窥视到,故事的脉络千变万化,主角几经更迭,宗教标志性的符号从没有改变。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义为“某种在某一方面对某人而言、代表某事物的东西。”有这样一些标志符号代表着宗教,是其教理教义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比如影片中常常看到的十字架,圣经,特殊的数字等。
在西方民族思维中,数字在基督教中构成了某种超乎本身的意义,是价值,观念和象征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生成与运用均与宗教文化存在密切的关联。宗教活动促进了数字的抽象化进程。同时,数字成为了神秘的宗教符号。例如数字666,666在《圣经》中是敌基督魔鬼撒旦的记号,凡将来接受“666”记号的都会受神的审判下地狱。666是魔鬼的代码,是邪恶的记号。电影《凶兆》(The Omen)的上映日期,之就是1976年的6月6日,为的就是配合片中的“666”主题,而剧中的故事也发生在1966年的6月6日早上6点。
电影《第九道门》则大量的提到了666这个数字:电影中藏书家巴尔坎是法卢西(恶魔)忠实的信徒,的电梯和书室密码都是666,藏书家要求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科索鉴定市面上存在的三本古书《第九道门》的真伪。在对比三本书的时候,科索发现三本插图9幅画分别都不同之处,但是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扇门。九幅版画、九扇门。每幅画还有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就是一个数字和一句密语,这些用所有的希伯来神秘学、恶魔学、哲学……融合拉丁文密语和那些希腊文,还有希伯来文。alepheisionmad风 bethduoiicis土 gimeltreisiiiem水dalethtesaresvoexe绳子 hepentevoexe绳索 vauesvicis银 zayineptaviicis石 chethoctoviiiem铁 tethenneaviiiioded火
这九个要素九种要素放在一旁,朝着旭日升起的方向,自右至左,它的腹部将出现农神的封印……农神的封印是神秘学里最简单和古老的画:一到九这九个数字放在九个方格里,排出无论是直线、横线或对角线,加起来都是一样的结果。4 9 2=154 3 8=154 5 6=15;3 5 7=159 5 1=152 5 8=15;8 1 6=152 7 6=15。有一个古人没注意到的地方,或至少没说出来的地方……无论用什么方向加出来的结果都是l5,运用希伯来神秘学家的方法,15就是l和5,这样又得出了6。也就是说,每个方向得出来的都是6……这就是藏在方格的每一端,象征兽(恶魔)的数字。
再如,7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被赋予很多特殊的意义。基督教认为,上帝創造万物是在7天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7天之分;主祷文分为7个部分;圣母玛利亚有7件欢乐的事,7件悲哀的事等等。在《启示录》里“七”起着中要的作用:7座教堂、羔羊的7只角和7只眼睛,以及上帝大怒的7个金碗,而《启示录》里“盖有七印”。第七封印的解开,象征着最后“审判日”来临。
电影《第七封印》中村民们面临着黑死病的猥亵,都以“审判日的来临”来解释:是上帝发怒里,惩罚于人类,在影片最后,骑士率领着众人回到城堡,大家共进晚餐,妻子在一旁念七封印的故事,画面如梦如幻似乎浸入了名画《最后的晚餐》。借此完成了对于上帝和信仰根源的追问与探讨。
恐怖电影中的数字的使用与宗教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说,数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数量的意义以及承年华载民族文化的内涵。在宗教电影中,数字符号在描写功能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扩张——成为了电影语言群体的精神,情感,信仰等形而上因素的外观,数字符号不仅可以描写,还可以承载电影人的精神。此时的宗教信仰行使着不可缺席的功能,宗教通过数字符号在电影中展示出了重要的文化维度。 2、欧美恐怖片中的魔鬼形象
欧美恐怖片中的魔鬼形象往往用两种形态展示出来,一种是面部狰狞可怖或者带有宗教隐喻的事物,它们往往带有邪恶的摧毁力量,或者乔装成普通人的形象,或者是甚至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如《驱魔人》中的女孩儿形象。
另一种则是疯狂而执拗的狂热分子,心灵扭曲了的人。表达的着人性的灾难,往往是异教徒对宗教疯狂的执念导致的人性泯灭的悲剧。
恶魔电影《女巫》中多次出现了野兔,黑山羊,乌鸦三宗动物,尤其是野兔和黑山羊。故事讲述了一家人因为在小镇上传教受到教会不满被放逐到了荒郊野外,不久家中的小婴儿山姆则消失了,从此母亲以泪洗面,并且总是找大女儿的茬,实际上山姆是被女巫夺走了做了人血滋补膏,电影给了吃掉婴儿的女巫头部的特写,然而镜头拉远后则变成了一只乌鸦。
大儿子打算去打猎给家人树立男子汉的形象,以改善家里窘迫的现状,然而在山林中他看到了女巫的第二个幻术:兔子。于是追赶而去,随后被女巫用美色引诱与之接吻。
收于卢浮宫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提香的画《圣母与小兔》中,圣母左手抓着一只白兔,而白兔在宗教画中却很罕见,因为它代表的意义是多产,因此经常被视为七宗罪中淫欲的魔鬼象征。而圣母抓着兔子,则代表着克制淫欲。电影中的兔子就暗示了女巫对于大儿子凯乐布进行了性迷惑。
家中的黑山羊间离家人,告诉两个孩子女主是杀害弟弟山姆的凶手。而汤玛斯在挤羊奶的时候竟然挤出血来,作为清教徒的父亲看到这一切,加上自己的另外一个大儿子凯乐布赤身裸体的从森林回到家后暴毙,更是一口咬定是自己女儿汤玛斯是带来灾难的女巫,于是连同两个小孩子和女主一起关在羊圈里让他们忏悔。谁知当夜真正的女巫出现吸干了除了黑羊以外的羊的学,杀了小女儿和儿子,唯独留下了汤玛斯,而父亲错愕间被黑山羊撞死。——黑山羊在这里也是一种魔鬼的暗示。
母亲则看到了凯乐布和山姆的幻觉,试图给山姆喂奶,而实际上现实中则是一只乌鸦在啄食这她的胸部,按照《圣经》的记载,天主圣神是凭着鸽子的形象降临,赐予你灵魂的平安和精神的安宁。如果你恒心遵守天主的诫命和效法义人的榜样,那么,那只放出去不再飞回来的乌鸦,便是你的罪的象征了。”乌鸦常被看作一个黑暗的比兴——乌鸦象征罪恶。最后母亲得了失心疯要杀死汤玛斯,却被汤玛斯反杀死。
在这部电影中,怪物是幻化成了常见的动物。宗教恐怖片中的魔鬼往往不是仅仅是怪物的简单概念,因为它是从宗教中走来,带有神秘的隐喻。
第二种魔鬼形象,则是用狂热分子、异教徒、心理变态做为艺术形象。它表达的是个体偏离人性的宗教执念。通常,要用一个古老的宗教命题,在一个经验理性下常常被思索的问题,这就是尘世中无辜受难者的问题。
在某些电影中,持有偏执的宗教执念人认为这些受难者的磨难(实际是无辜的杀戮)是一种殉道。“martyr” r一词又译为致命圣人、殉教者,来自希腊文的martys (本意为见证、作证的人)。初期教会用此词时,均与「宗徒」一词相关连,后更引申为凡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及复活的救主而为此信仰作见证、受苦殉道的人,皆称为殉道者。在基督徒心目中圣司提反是第一位为耶稣基督而死的殉道者。
在基督宗教史初期,殉道者逐渐成为敬礼的对象。受人敬礼的殉道者须符合下列三条件:1)须牺牲其肉身生命,且真正经验到死亡。2)所宣扬的真理应是基督宗教所教导的。3)其死须有愿接受的,且因作见证、护卫基督信仰价值而起的。此外,确因作证而殉道的慕道者,也被视为因「血洗」的入门礼,已进入了基督徒团体。
而恐怖片中的邪教团体,往往是曲解“殉道者”的团体,他们通过折磨普通的无辜的人,另其超越痛苦而终极见证将要死去而未亡的路途中,所看到的边缘神迹。作为一种见证。
2008年的法国恐怖片《殉道者》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露西儿时被不名来源的人劫持虐待,像猪狗一样被拴上铁链,吃着难以下咽的猪食,并且不停的被殴打。偶然的一次机会她逃了出来,被收留在收容院。并且结识了唯一的好朋友:安娜。然而同年的虐待的记忆让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她既仇恨又恐惧,她总是幻想出一个像怪物一样被虐待的女人追杀她。
直到有一天,她拿着猎枪找到了虐待她的一家人,果断利落的枪口对着心脏,连同那队夫妇的小孩,都在几分钟内杀了干净。但是,在安娜眼里,这家人看起来普普通通,温馨而又平静,丝毫不像是虐待狂。
然而在安娜帮助露西清理尸体的时候,露西却在歇斯底里中自杀。安娜在伤心绝望中无意间发现这家人的惊天大秘密,在她家的壁橱中发现了秘室,里面竟然关着一个被虐待的女子,女子的头被订上了了金属的头盔,浑身被鞭打的没有一处不渗血。
顿时,安娜明白了露西发疯的原因,以及她总是幻想出来的怪物,实际上就是在她儿时逃跑中看到的另外一个被虐待的女人。不久,被安娜解救的女人并也产生了幻觉开始自虐,用头猛烈的撞击墙壁,刮蹭自己的伤口。安娜还在惶恐之时,屋内忽然闯入一群陌生人,枪杀了自虐的女人。
此时电影进入另一个高潮,女主安娜被这群人拉入那个密室,作为新的殉难者接受他们的折磨。女主从痛苦恐惧,到麻木认命。最后电影惊悚地展示了她被这群疯狂的邪教分子活活剥皮的过程。
“艺术在宗教束缚下发展到一定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营,即反过来利用宗教来实现自己的本质。”我们现代看到的宗教恐怖片,实际上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一样,利用宗教题材为契机,把怪物赋予人的内核,利用他们的画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文思想。类似的异教徒或者宗教狂热分子的电影都是在表达一个理念:这些借由他人来做殉道者的宗教极端主义卫道士实际上是因为不能忍受对于世界模糊不确定,似是而非的未知,因为科学没有能到使得其达到更高的层次,境界,获得对彼岸世界的“终极认识”,因为对于永恒和“真相”的渴望,进而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无法抑制的欲望。类似的电影还有很多:《异教徒》《万能钥匙》《七宗罪》等。电影中的变态恶魔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讓这种欲望无限膨胀,践踏着人性和道德的底线。所谓“宗教”的名义,都是他们泯灭人性实现自私目的借口和托词。 无论恐怖片中的哪一种魔鬼形象,实际上都是一种指代,“魔鬼是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奥古斯丁把符号定义为能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事物的事物;洛克则认为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表象;康德在洛克的基础上强调符号主体的表识能力,指出符号中含着的概念。从符号学的概念和符号的各种定义来看,符号的本质是概括和象征。在索绪尔的《一般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能指”(signifier符号的表示成分)和“所指”(signifiecl,符号的被表示成分)的概念。
符号学发现,象征总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也就是说象征是使二者之间发生意义的关系。恶魔的形象是被人类排斥的,但是恶魔实际上所指的却是人类本身。人类的习性,人类的罪恶。电影中的魔鬼,是人造的,是借以而魔鬼来“反映社会与人生,都是对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的揭示”,揭露人性中丑恶与阴暗的一面。
3、社会现实与西方恐怖电影的渊源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佛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好的内容”优秀的恐怖片,他们展示出的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的清晰,目的除了让观众“吓个半死”意外,而是要给人一种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能打开视野,能让我们看到我们非看不可的,或者说我们能够看到不愿意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东西。
驱魔类电影的鼻祖《驱魔人》从表面上看是神父帮助小女孩驱魔,最后和魔鬼同归于尽的故事,然而它却并非一个惩恶扬善的因果故事。被魔鬼附身的女孩儿芮根单纯善良,毫无攻击性,被魔鬼上身的神父也舍己为人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反思,为什么魔鬼撒旦会选择这样的替身?这与我们常常认为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传统思维背道而驰。
12岁的芮根已经能够分辨雌马和阉割了的马,有了最初的性意识。拥有一个事业型妈妈的她,鲜有和同龄人玩耍的经历,甚至在脑海中创造出一个“豪斯队长”的虚拟形象作为她的朋友。流言蜚语传到她的耳朵里让她知道自己的妈妈与某个导演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而父亲则对这个家不管不问,甚至连她的生日也没有打个电话。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芮根表面上看起来理性又有教养,她甚至暗示妈妈,她并不排斥她与别的男人结婚。
在这个男性缺失,女人成为男性角色的家里。真的就不会失控吗?表面上的教养不代表内心的粗鄙,温馨的母女关系无法弥补男性角色的缺失,女性进入职场,黑人运动此起彼伏,白人男性在那个年代地位的下降与缺失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狂乱。这位处于叛逆期的少女在没有温暖的家庭中失控了——以被魔鬼附身的方式。
与此同时为她驱魔的神父卡拉斯则与传统的虔诚的神父不一样,他外形像一个拳击手,朋友们认为他不神父,则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崇尚理性与科学的神父自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或者说,他自身就更接近于一个普通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徘徊在科学理性与主观信仰之间不知所措。
他的形象有点类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她们不再仅仅代表着虔诚神,还代表着有着人类的情与爱,是人类形象的幻化。——神父在芮根隔空让抽屉移动时,会让她再做一次以便揭露她的骗人的技法,他还会用普通的水来试探芮根是否真的被魔鬼附了身——他似乎和传统的,虔诚的神父有些不同。
六十、七十年代美国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头脑里充滿了性解放,反战,大麻,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离婚率,犯罪率都急剧升高。生活似乎处处都能看到恶魔的影子,许多人在外形中就被施暴,并且沦为施暴人。就像导演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词汇“Evil against evil”一样。这部电影是一部真实地反应当时社会万象的借喻,电影令驱魔人驱赶的不仅仅只是女孩儿身上的魔,还有社会的病态。12岁的处女在基督教中是最圣洁的,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被污秽玷污的人,恶魔选择她是在亵渎神灵,就和小女孩被附身后用十字架捅自己的下体一样,亵渎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神最珍视的东西最神圣的东西毁掉。——或许电影在向大众责问:是否上帝还存在?
宗教电影艺术的创作理应关照现实生活,并且关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永远站在理论的高度孑然傲视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托马斯阿奎那说道:“恐惧因爱而生。”宗教电影以强烈的冲击来拯救人们信仰的困顿,是对现实生活论断的完美执行。人们在欣赏宗教恐怖片的过程中,被各种惊悚的情节,恐怖的魔鬼形象吓得感情无所依托之时,就会及时的反省现实生活,寻求文化的依托,反思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宗教恐怖片的人性魅力所在。
4、结语
西方恐怖片以其自身对于基督文化的坚守而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国际声誉,是富有民族传统的电影艺术。尊重传统和人文价值观念,积极的反映社会现实,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宗教恐怖片。西方宗教恐怖片的发展历程对于社会背景而发自出天问式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恐怖电影的宗教元素创作探析——以《招魂》为例[J]. 黄昭旷. 人文论谭. 2016年00期
[2]论1999年以来泰国恐怖片中的佛教文化[J]. 杜晓文朱雪菲. 中华少年. 2016年15期
[3]西方恐怖电影的宗教渊源——圣经[J]. 杨春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12期
[4]章赟.论泰国电影的佛教文化特征[D].上 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14.
关键词:宗教元素;数字;魔鬼形象;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3
引言:
“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的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却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宗教和电影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宗教和电影艺术在其所在的西方世界上层建筑领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
西方恐怖片将宗教元素融入影片的创作中,汲取宗教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得到了西方乃至世界观众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西方恐怖片对于西方的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迥异于东方国家的独特恐怖风格。这种题材和风格的越来越受到认可,浓厚的宗教文化给予了西方恐怖片的灵魂,受众在娱乐中接受宗教文化的传播,西方的民族文化逐渐浸淫。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宗教类型的恐怖片中出现的宗教符号,从电影中发掘出宗教文化的审美因子,结合魔鬼和驱魔形象,进一步阐述电影所抒发的宗教理念,剖析宗教文化容易渗入到西方恐怖片的深层原因。
1、西方恐怖片中的宗教符号
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过一种说法,“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宗教学家保罗·蒂利希也认为宗教是文化的本体,文化是宗教的形式。宗教与文化、艺术有着相辅相成的微妙关系,要是想了解西方的文化艺术,就必须了解基督文化。电影作为现代文化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作为“第七艺术”,通过新形式新和新手法媒介的运用,对宗教的描述也更加生动化。西方恐怖片往往将宗教元素淋漓尽致的宣泄于影片的细节中,回顾恐怖片发展历程可以看窥视到,故事的脉络千变万化,主角几经更迭,宗教标志性的符号从没有改变。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义为“某种在某一方面对某人而言、代表某事物的东西。”有这样一些标志符号代表着宗教,是其教理教义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比如影片中常常看到的十字架,圣经,特殊的数字等。
在西方民族思维中,数字在基督教中构成了某种超乎本身的意义,是价值,观念和象征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生成与运用均与宗教文化存在密切的关联。宗教活动促进了数字的抽象化进程。同时,数字成为了神秘的宗教符号。例如数字666,666在《圣经》中是敌基督魔鬼撒旦的记号,凡将来接受“666”记号的都会受神的审判下地狱。666是魔鬼的代码,是邪恶的记号。电影《凶兆》(The Omen)的上映日期,之就是1976年的6月6日,为的就是配合片中的“666”主题,而剧中的故事也发生在1966年的6月6日早上6点。
电影《第九道门》则大量的提到了666这个数字:电影中藏书家巴尔坎是法卢西(恶魔)忠实的信徒,的电梯和书室密码都是666,藏书家要求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科索鉴定市面上存在的三本古书《第九道门》的真伪。在对比三本书的时候,科索发现三本插图9幅画分别都不同之处,但是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扇门。九幅版画、九扇门。每幅画还有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就是一个数字和一句密语,这些用所有的希伯来神秘学、恶魔学、哲学……融合拉丁文密语和那些希腊文,还有希伯来文。alepheisionmad风 bethduoiicis土 gimeltreisiiiem水dalethtesaresvoexe绳子 hepentevoexe绳索 vauesvicis银 zayineptaviicis石 chethoctoviiiem铁 tethenneaviiiioded火
这九个要素九种要素放在一旁,朝着旭日升起的方向,自右至左,它的腹部将出现农神的封印……农神的封印是神秘学里最简单和古老的画:一到九这九个数字放在九个方格里,排出无论是直线、横线或对角线,加起来都是一样的结果。4 9 2=154 3 8=154 5 6=15;3 5 7=159 5 1=152 5 8=15;8 1 6=152 7 6=15。有一个古人没注意到的地方,或至少没说出来的地方……无论用什么方向加出来的结果都是l5,运用希伯来神秘学家的方法,15就是l和5,这样又得出了6。也就是说,每个方向得出来的都是6……这就是藏在方格的每一端,象征兽(恶魔)的数字。
再如,7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被赋予很多特殊的意义。基督教认为,上帝創造万物是在7天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7天之分;主祷文分为7个部分;圣母玛利亚有7件欢乐的事,7件悲哀的事等等。在《启示录》里“七”起着中要的作用:7座教堂、羔羊的7只角和7只眼睛,以及上帝大怒的7个金碗,而《启示录》里“盖有七印”。第七封印的解开,象征着最后“审判日”来临。
电影《第七封印》中村民们面临着黑死病的猥亵,都以“审判日的来临”来解释:是上帝发怒里,惩罚于人类,在影片最后,骑士率领着众人回到城堡,大家共进晚餐,妻子在一旁念七封印的故事,画面如梦如幻似乎浸入了名画《最后的晚餐》。借此完成了对于上帝和信仰根源的追问与探讨。
恐怖电影中的数字的使用与宗教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说,数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数量的意义以及承年华载民族文化的内涵。在宗教电影中,数字符号在描写功能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扩张——成为了电影语言群体的精神,情感,信仰等形而上因素的外观,数字符号不仅可以描写,还可以承载电影人的精神。此时的宗教信仰行使着不可缺席的功能,宗教通过数字符号在电影中展示出了重要的文化维度。 2、欧美恐怖片中的魔鬼形象
欧美恐怖片中的魔鬼形象往往用两种形态展示出来,一种是面部狰狞可怖或者带有宗教隐喻的事物,它们往往带有邪恶的摧毁力量,或者乔装成普通人的形象,或者是甚至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如《驱魔人》中的女孩儿形象。
另一种则是疯狂而执拗的狂热分子,心灵扭曲了的人。表达的着人性的灾难,往往是异教徒对宗教疯狂的执念导致的人性泯灭的悲剧。
恶魔电影《女巫》中多次出现了野兔,黑山羊,乌鸦三宗动物,尤其是野兔和黑山羊。故事讲述了一家人因为在小镇上传教受到教会不满被放逐到了荒郊野外,不久家中的小婴儿山姆则消失了,从此母亲以泪洗面,并且总是找大女儿的茬,实际上山姆是被女巫夺走了做了人血滋补膏,电影给了吃掉婴儿的女巫头部的特写,然而镜头拉远后则变成了一只乌鸦。
大儿子打算去打猎给家人树立男子汉的形象,以改善家里窘迫的现状,然而在山林中他看到了女巫的第二个幻术:兔子。于是追赶而去,随后被女巫用美色引诱与之接吻。
收于卢浮宫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提香的画《圣母与小兔》中,圣母左手抓着一只白兔,而白兔在宗教画中却很罕见,因为它代表的意义是多产,因此经常被视为七宗罪中淫欲的魔鬼象征。而圣母抓着兔子,则代表着克制淫欲。电影中的兔子就暗示了女巫对于大儿子凯乐布进行了性迷惑。
家中的黑山羊间离家人,告诉两个孩子女主是杀害弟弟山姆的凶手。而汤玛斯在挤羊奶的时候竟然挤出血来,作为清教徒的父亲看到这一切,加上自己的另外一个大儿子凯乐布赤身裸体的从森林回到家后暴毙,更是一口咬定是自己女儿汤玛斯是带来灾难的女巫,于是连同两个小孩子和女主一起关在羊圈里让他们忏悔。谁知当夜真正的女巫出现吸干了除了黑羊以外的羊的学,杀了小女儿和儿子,唯独留下了汤玛斯,而父亲错愕间被黑山羊撞死。——黑山羊在这里也是一种魔鬼的暗示。
母亲则看到了凯乐布和山姆的幻觉,试图给山姆喂奶,而实际上现实中则是一只乌鸦在啄食这她的胸部,按照《圣经》的记载,天主圣神是凭着鸽子的形象降临,赐予你灵魂的平安和精神的安宁。如果你恒心遵守天主的诫命和效法义人的榜样,那么,那只放出去不再飞回来的乌鸦,便是你的罪的象征了。”乌鸦常被看作一个黑暗的比兴——乌鸦象征罪恶。最后母亲得了失心疯要杀死汤玛斯,却被汤玛斯反杀死。
在这部电影中,怪物是幻化成了常见的动物。宗教恐怖片中的魔鬼往往不是仅仅是怪物的简单概念,因为它是从宗教中走来,带有神秘的隐喻。
第二种魔鬼形象,则是用狂热分子、异教徒、心理变态做为艺术形象。它表达的是个体偏离人性的宗教执念。通常,要用一个古老的宗教命题,在一个经验理性下常常被思索的问题,这就是尘世中无辜受难者的问题。
在某些电影中,持有偏执的宗教执念人认为这些受难者的磨难(实际是无辜的杀戮)是一种殉道。“martyr” r一词又译为致命圣人、殉教者,来自希腊文的martys (本意为见证、作证的人)。初期教会用此词时,均与「宗徒」一词相关连,后更引申为凡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及复活的救主而为此信仰作见证、受苦殉道的人,皆称为殉道者。在基督徒心目中圣司提反是第一位为耶稣基督而死的殉道者。
在基督宗教史初期,殉道者逐渐成为敬礼的对象。受人敬礼的殉道者须符合下列三条件:1)须牺牲其肉身生命,且真正经验到死亡。2)所宣扬的真理应是基督宗教所教导的。3)其死须有愿接受的,且因作见证、护卫基督信仰价值而起的。此外,确因作证而殉道的慕道者,也被视为因「血洗」的入门礼,已进入了基督徒团体。
而恐怖片中的邪教团体,往往是曲解“殉道者”的团体,他们通过折磨普通的无辜的人,另其超越痛苦而终极见证将要死去而未亡的路途中,所看到的边缘神迹。作为一种见证。
2008年的法国恐怖片《殉道者》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露西儿时被不名来源的人劫持虐待,像猪狗一样被拴上铁链,吃着难以下咽的猪食,并且不停的被殴打。偶然的一次机会她逃了出来,被收留在收容院。并且结识了唯一的好朋友:安娜。然而同年的虐待的记忆让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她既仇恨又恐惧,她总是幻想出一个像怪物一样被虐待的女人追杀她。
直到有一天,她拿着猎枪找到了虐待她的一家人,果断利落的枪口对着心脏,连同那队夫妇的小孩,都在几分钟内杀了干净。但是,在安娜眼里,这家人看起来普普通通,温馨而又平静,丝毫不像是虐待狂。
然而在安娜帮助露西清理尸体的时候,露西却在歇斯底里中自杀。安娜在伤心绝望中无意间发现这家人的惊天大秘密,在她家的壁橱中发现了秘室,里面竟然关着一个被虐待的女子,女子的头被订上了了金属的头盔,浑身被鞭打的没有一处不渗血。
顿时,安娜明白了露西发疯的原因,以及她总是幻想出来的怪物,实际上就是在她儿时逃跑中看到的另外一个被虐待的女人。不久,被安娜解救的女人并也产生了幻觉开始自虐,用头猛烈的撞击墙壁,刮蹭自己的伤口。安娜还在惶恐之时,屋内忽然闯入一群陌生人,枪杀了自虐的女人。
此时电影进入另一个高潮,女主安娜被这群人拉入那个密室,作为新的殉难者接受他们的折磨。女主从痛苦恐惧,到麻木认命。最后电影惊悚地展示了她被这群疯狂的邪教分子活活剥皮的过程。
“艺术在宗教束缚下发展到一定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营,即反过来利用宗教来实现自己的本质。”我们现代看到的宗教恐怖片,实际上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一样,利用宗教题材为契机,把怪物赋予人的内核,利用他们的画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文思想。类似的异教徒或者宗教狂热分子的电影都是在表达一个理念:这些借由他人来做殉道者的宗教极端主义卫道士实际上是因为不能忍受对于世界模糊不确定,似是而非的未知,因为科学没有能到使得其达到更高的层次,境界,获得对彼岸世界的“终极认识”,因为对于永恒和“真相”的渴望,进而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无法抑制的欲望。类似的电影还有很多:《异教徒》《万能钥匙》《七宗罪》等。电影中的变态恶魔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讓这种欲望无限膨胀,践踏着人性和道德的底线。所谓“宗教”的名义,都是他们泯灭人性实现自私目的借口和托词。 无论恐怖片中的哪一种魔鬼形象,实际上都是一种指代,“魔鬼是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奥古斯丁把符号定义为能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事物的事物;洛克则认为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表象;康德在洛克的基础上强调符号主体的表识能力,指出符号中含着的概念。从符号学的概念和符号的各种定义来看,符号的本质是概括和象征。在索绪尔的《一般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能指”(signifier符号的表示成分)和“所指”(signifiecl,符号的被表示成分)的概念。
符号学发现,象征总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也就是说象征是使二者之间发生意义的关系。恶魔的形象是被人类排斥的,但是恶魔实际上所指的却是人类本身。人类的习性,人类的罪恶。电影中的魔鬼,是人造的,是借以而魔鬼来“反映社会与人生,都是对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的揭示”,揭露人性中丑恶与阴暗的一面。
3、社会现实与西方恐怖电影的渊源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佛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好的内容”优秀的恐怖片,他们展示出的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的清晰,目的除了让观众“吓个半死”意外,而是要给人一种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能打开视野,能让我们看到我们非看不可的,或者说我们能够看到不愿意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东西。
驱魔类电影的鼻祖《驱魔人》从表面上看是神父帮助小女孩驱魔,最后和魔鬼同归于尽的故事,然而它却并非一个惩恶扬善的因果故事。被魔鬼附身的女孩儿芮根单纯善良,毫无攻击性,被魔鬼上身的神父也舍己为人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反思,为什么魔鬼撒旦会选择这样的替身?这与我们常常认为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传统思维背道而驰。
12岁的芮根已经能够分辨雌马和阉割了的马,有了最初的性意识。拥有一个事业型妈妈的她,鲜有和同龄人玩耍的经历,甚至在脑海中创造出一个“豪斯队长”的虚拟形象作为她的朋友。流言蜚语传到她的耳朵里让她知道自己的妈妈与某个导演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而父亲则对这个家不管不问,甚至连她的生日也没有打个电话。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芮根表面上看起来理性又有教养,她甚至暗示妈妈,她并不排斥她与别的男人结婚。
在这个男性缺失,女人成为男性角色的家里。真的就不会失控吗?表面上的教养不代表内心的粗鄙,温馨的母女关系无法弥补男性角色的缺失,女性进入职场,黑人运动此起彼伏,白人男性在那个年代地位的下降与缺失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狂乱。这位处于叛逆期的少女在没有温暖的家庭中失控了——以被魔鬼附身的方式。
与此同时为她驱魔的神父卡拉斯则与传统的虔诚的神父不一样,他外形像一个拳击手,朋友们认为他不神父,则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崇尚理性与科学的神父自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或者说,他自身就更接近于一个普通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徘徊在科学理性与主观信仰之间不知所措。
他的形象有点类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她们不再仅仅代表着虔诚神,还代表着有着人类的情与爱,是人类形象的幻化。——神父在芮根隔空让抽屉移动时,会让她再做一次以便揭露她的骗人的技法,他还会用普通的水来试探芮根是否真的被魔鬼附了身——他似乎和传统的,虔诚的神父有些不同。
六十、七十年代美国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头脑里充滿了性解放,反战,大麻,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离婚率,犯罪率都急剧升高。生活似乎处处都能看到恶魔的影子,许多人在外形中就被施暴,并且沦为施暴人。就像导演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词汇“Evil against evil”一样。这部电影是一部真实地反应当时社会万象的借喻,电影令驱魔人驱赶的不仅仅只是女孩儿身上的魔,还有社会的病态。12岁的处女在基督教中是最圣洁的,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被污秽玷污的人,恶魔选择她是在亵渎神灵,就和小女孩被附身后用十字架捅自己的下体一样,亵渎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神最珍视的东西最神圣的东西毁掉。——或许电影在向大众责问:是否上帝还存在?
宗教电影艺术的创作理应关照现实生活,并且关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永远站在理论的高度孑然傲视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托马斯阿奎那说道:“恐惧因爱而生。”宗教电影以强烈的冲击来拯救人们信仰的困顿,是对现实生活论断的完美执行。人们在欣赏宗教恐怖片的过程中,被各种惊悚的情节,恐怖的魔鬼形象吓得感情无所依托之时,就会及时的反省现实生活,寻求文化的依托,反思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宗教恐怖片的人性魅力所在。
4、结语
西方恐怖片以其自身对于基督文化的坚守而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国际声誉,是富有民族传统的电影艺术。尊重传统和人文价值观念,积极的反映社会现实,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宗教恐怖片。西方宗教恐怖片的发展历程对于社会背景而发自出天问式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恐怖电影的宗教元素创作探析——以《招魂》为例[J]. 黄昭旷. 人文论谭. 2016年00期
[2]论1999年以来泰国恐怖片中的佛教文化[J]. 杜晓文朱雪菲. 中华少年. 2016年15期
[3]西方恐怖电影的宗教渊源——圣经[J]. 杨春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12期
[4]章赟.论泰国电影的佛教文化特征[D].上 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