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以来,由宜昌市教育局牵头的市直驻五峰县傅家堰乡桥料村工作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深入调研,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凸显教育扶贫扶智优势,力促桥料村2017年完成“户脱贫、村出列”的帮扶任务目标。
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围绕桥料村实际,对照村出列“九有”标准,扶贫工作队深入全村各组,围绕基础设施、易地搬迁安置和村民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桥料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首要问题是交通不便。扶贫工作队按照“九有”标准制定帮扶策略,将完善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开局任务,市教育局、市文联、人福药业三家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就村阵地建设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累计筹措资金150余万元,建成桥料村党群活动中心。通过细化党支部和党小组工作任务,优化党小组分工布局,在地广人稀的桥料村构建党员干部一小时服务圈,为桥料村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桥料村内事务处理由附近党员代表就近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让村民感受到了党的力量和温暖。两年来,围绕交通问题,先后从县交通局、县国土局等部门争取村级道路扩建和硬化项目60余公里,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落实水电改造项目,基本解决桥料村电压不稳,靠天吃水等问题,新建电网台站7座,新建水池20余座,发放水管近万米,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扶持,力促均衡。“治贫先治愚”,从进村之初,扶贫工作队就高度关注桥料村教育事业。经统计,桥料村现有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适龄儿童59人,其中部分小孩随父母外出务工,村内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在傅家堰乡幼儿园和傅家堰乡中小学就读。市教育局将教育帮扶重点落实到帮扶傅家堰中小学和傅家堰幼儿园。通过安排市16中、宜昌市幼儿园、宜昌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同傅家堰乡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教师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傅家堰乡教育质量,让桥料村和傅家堰乡的学生享受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围绕教育资源共享,市教育局组织完成了空中课堂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实现了城区学校同傅家堰中小学同上一堂课,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产业引领,精准帮扶。在落实精准扶贫任务中,产业引领一直是驻村工作队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成为驻村工作隊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向。2016年,在工作队的指导下,桥料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将桥料村的蔬菜种植、生猪、山羊、土鸡养殖作为支撑桥料村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联合大的合作社共同发展,引导种植辣椒、娃谷、高山蔬菜等蔬菜产品,实现平均每户增收1000元。在养殖发展方面,扶持村民养殖生猪、山羊和土鸡,为村民养殖送技术、送药品、送信息,先后组织全市各学校食堂到桥料村进行直销对接,通过桥料村蔬菜、肉类产品进食堂,确保了产品销路,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对接五峰开展全域旅游的机会,桥料村将村内情况简单梳理为山高、路险、空气好,适合野外宿营和徒步等项目的开展,工作队一方面引导村民结合旅游扶贫政策开起了3家农家乐,平均营业收入均超过2万元。融合五峰全域旅游的桥料村域旅游发展规划也正在修订和完善。为实现将桥料村打造成“花果山”的具体目标,扶贫工作队先后投入10万余元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努力营造庭院经济,帮助村民增收。通过规模化发展,形成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进村旅游住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优势,多次组织村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村内培育更多职业农民。
激發动力,精准指导。工作队结合上级“宁可土里刨,决不等靠要”的要求,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帮扶工作重要内容。从帮扶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帮扶责任人帮扶贫困户时,原则上不直接送钱送物,重点以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为主,帮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找销路等。通过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分析原因,寻求发展思路,鼓励贫困户对接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扶持政策,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信,更好的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
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围绕桥料村实际,对照村出列“九有”标准,扶贫工作队深入全村各组,围绕基础设施、易地搬迁安置和村民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桥料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首要问题是交通不便。扶贫工作队按照“九有”标准制定帮扶策略,将完善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开局任务,市教育局、市文联、人福药业三家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就村阵地建设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累计筹措资金150余万元,建成桥料村党群活动中心。通过细化党支部和党小组工作任务,优化党小组分工布局,在地广人稀的桥料村构建党员干部一小时服务圈,为桥料村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桥料村内事务处理由附近党员代表就近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让村民感受到了党的力量和温暖。两年来,围绕交通问题,先后从县交通局、县国土局等部门争取村级道路扩建和硬化项目60余公里,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落实水电改造项目,基本解决桥料村电压不稳,靠天吃水等问题,新建电网台站7座,新建水池20余座,发放水管近万米,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扶持,力促均衡。“治贫先治愚”,从进村之初,扶贫工作队就高度关注桥料村教育事业。经统计,桥料村现有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适龄儿童59人,其中部分小孩随父母外出务工,村内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在傅家堰乡幼儿园和傅家堰乡中小学就读。市教育局将教育帮扶重点落实到帮扶傅家堰中小学和傅家堰幼儿园。通过安排市16中、宜昌市幼儿园、宜昌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同傅家堰乡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教师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傅家堰乡教育质量,让桥料村和傅家堰乡的学生享受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围绕教育资源共享,市教育局组织完成了空中课堂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实现了城区学校同傅家堰中小学同上一堂课,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产业引领,精准帮扶。在落实精准扶贫任务中,产业引领一直是驻村工作队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成为驻村工作隊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向。2016年,在工作队的指导下,桥料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将桥料村的蔬菜种植、生猪、山羊、土鸡养殖作为支撑桥料村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联合大的合作社共同发展,引导种植辣椒、娃谷、高山蔬菜等蔬菜产品,实现平均每户增收1000元。在养殖发展方面,扶持村民养殖生猪、山羊和土鸡,为村民养殖送技术、送药品、送信息,先后组织全市各学校食堂到桥料村进行直销对接,通过桥料村蔬菜、肉类产品进食堂,确保了产品销路,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对接五峰开展全域旅游的机会,桥料村将村内情况简单梳理为山高、路险、空气好,适合野外宿营和徒步等项目的开展,工作队一方面引导村民结合旅游扶贫政策开起了3家农家乐,平均营业收入均超过2万元。融合五峰全域旅游的桥料村域旅游发展规划也正在修订和完善。为实现将桥料村打造成“花果山”的具体目标,扶贫工作队先后投入10万余元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努力营造庭院经济,帮助村民增收。通过规模化发展,形成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进村旅游住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优势,多次组织村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村内培育更多职业农民。
激發动力,精准指导。工作队结合上级“宁可土里刨,决不等靠要”的要求,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帮扶工作重要内容。从帮扶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帮扶责任人帮扶贫困户时,原则上不直接送钱送物,重点以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为主,帮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找销路等。通过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分析原因,寻求发展思路,鼓励贫困户对接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扶持政策,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信,更好的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