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外,还要引导他们在日常观察中,善于发现美的事物、美的生活,從而陶冶他们的心灵和情操,并将这种情感倾注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此,本文对渗透美育与“轻松习作”教学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渗透;美育;轻松习作;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素质。而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教师应顺应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习作教学中遵循新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受到高尚情操与美的熏陶,发展个性。
一、美育的重要性
虽然社会上存在不少丑恶现象和事物,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我觉得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便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环境美和社会环境美。优美的自然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良好的社会环境则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对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怀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却不仅仅是靠一两节课、一两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而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
二、如何渗透美育轻松习作
第一,发现自然美。谁都知道,蜜蜂要酿蜜,先要采花粉。就拿对自然环境的欣赏来说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把他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宛如“井底之蛙”,忙碌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几年来,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就带领他们出去游玩,让他们将看到的优美景色记录下来,并写成作文。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美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他们作文时有了可写之物,于是一篇篇优秀的作品便不断地从他们的笔端溢出,不少作品刊登在我校的板报上,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挖掘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只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如何透过事物的表象,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从而挖掘出潜在的美。记得有一次作文课,我出了一道作文题《东江河畔的落日》,当时,有好多同学皱起了眉头,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东江河太普通了,它的落日又能美到哪里去?于是我便拿出了自已在东江河畔落日下拍的几张照片,同学们一看都惊呆了——东江河真的有照片上那么美吗?于是,我带领学生去观赏了东江河畔的日落。我想,那天我的学生一定都被东江河畔落日的那种独特的美所震撼,从他们后来交上来的作文中可以证明。有一个同学在结尾中这样写道:“……夕阳收去了她最后一缕余晖,东江河畔的一切便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好似一位含羞的少女。面对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由衷地赞叹道: ‘多美的东江河畔,多美的落日!’”那次的观赏活动不但使同学们写出了优美的文章,而且让他们认识到了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第三,发现社会环境的美。比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美包含的内涵则要广泛得多。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发现社会环境的美会有较大困难。我认为,要让小学生发现社会环境中的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适应能力较强的最佳时期,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因而在美丑观念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更要注意引导和教育他们。几年前,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萝卜裤”,一时间不少年青人不管高低胖瘦,都来赶这种时髦。这股风也吹到了学校,尽管校领导三令五申禁止穿“萝卜裤”,但仍屡禁不止。我们姑且不谈这种时髦的美与丑,我认为,这种时髦对学生来说是极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呢?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小学生怎样穿着才是美”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之前,我把事先指定的两名学生叫到讲台前,这两个学生个头差不多,其中一个穿着“萝卜裤",而另一个则是穿着平常的校服,然后问:“同学们,哪一个同学的穿着显得精干,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一比较,学生们发现,本来身材相当的两个人,由于穿着不一样,竟有很大差别:穿“萝卜裤”的同学显得矮了许多,胖了许多。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将讨论引向深入——对于学生来说,究竟怎样的穿着打扮才是真正的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学生的穿着应符合学生的身份,自然、活泼、纯朴才是美。机不可失,我马上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并选送了几篇在板报上发表,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很快,“萝卜裤”便在我校销声匿迹了。之后,我又组织学生围绕“留长发”“戴耳环”等现象进行讨论并作文,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丰富写作素材,习作自然就轻松了。
三、育美促写,有机结合
生活,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社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学生平时的作文,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正如前面所述,由于他们视野不开阔,作文范围无非是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而生活在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又是那么普通,他们不可能像英雄人物那样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这大概就是许多学生觉得无事可写的原因吧!但实际上,我们周围的人虽然普通,但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优点,也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凡却也感人的事情,只不过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的美罢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身上的闪头点,充实到他们的作文中,去展现人性中的美。这样,何愁学生作文立意不新,内容不丰富呢?多年来,我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鼓励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这种训练方式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它既对学生进行了美学教育,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习作就轻松了。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五年级‘轻松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67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冯明德.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09.
【关键词】渗透;美育;轻松习作;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素质。而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教师应顺应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习作教学中遵循新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受到高尚情操与美的熏陶,发展个性。
一、美育的重要性
虽然社会上存在不少丑恶现象和事物,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我觉得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便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环境美和社会环境美。优美的自然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良好的社会环境则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对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怀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却不仅仅是靠一两节课、一两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而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
二、如何渗透美育轻松习作
第一,发现自然美。谁都知道,蜜蜂要酿蜜,先要采花粉。就拿对自然环境的欣赏来说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把他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宛如“井底之蛙”,忙碌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几年来,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就带领他们出去游玩,让他们将看到的优美景色记录下来,并写成作文。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美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他们作文时有了可写之物,于是一篇篇优秀的作品便不断地从他们的笔端溢出,不少作品刊登在我校的板报上,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挖掘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只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如何透过事物的表象,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从而挖掘出潜在的美。记得有一次作文课,我出了一道作文题《东江河畔的落日》,当时,有好多同学皱起了眉头,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东江河太普通了,它的落日又能美到哪里去?于是我便拿出了自已在东江河畔落日下拍的几张照片,同学们一看都惊呆了——东江河真的有照片上那么美吗?于是,我带领学生去观赏了东江河畔的日落。我想,那天我的学生一定都被东江河畔落日的那种独特的美所震撼,从他们后来交上来的作文中可以证明。有一个同学在结尾中这样写道:“……夕阳收去了她最后一缕余晖,东江河畔的一切便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好似一位含羞的少女。面对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由衷地赞叹道: ‘多美的东江河畔,多美的落日!’”那次的观赏活动不但使同学们写出了优美的文章,而且让他们认识到了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第三,发现社会环境的美。比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美包含的内涵则要广泛得多。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发现社会环境的美会有较大困难。我认为,要让小学生发现社会环境中的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适应能力较强的最佳时期,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因而在美丑观念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更要注意引导和教育他们。几年前,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萝卜裤”,一时间不少年青人不管高低胖瘦,都来赶这种时髦。这股风也吹到了学校,尽管校领导三令五申禁止穿“萝卜裤”,但仍屡禁不止。我们姑且不谈这种时髦的美与丑,我认为,这种时髦对学生来说是极不方便又不美观的。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呢?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小学生怎样穿着才是美”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之前,我把事先指定的两名学生叫到讲台前,这两个学生个头差不多,其中一个穿着“萝卜裤",而另一个则是穿着平常的校服,然后问:“同学们,哪一个同学的穿着显得精干,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一比较,学生们发现,本来身材相当的两个人,由于穿着不一样,竟有很大差别:穿“萝卜裤”的同学显得矮了许多,胖了许多。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将讨论引向深入——对于学生来说,究竟怎样的穿着打扮才是真正的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学生的穿着应符合学生的身份,自然、活泼、纯朴才是美。机不可失,我马上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并选送了几篇在板报上发表,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很快,“萝卜裤”便在我校销声匿迹了。之后,我又组织学生围绕“留长发”“戴耳环”等现象进行讨论并作文,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丰富写作素材,习作自然就轻松了。
三、育美促写,有机结合
生活,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社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学生平时的作文,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正如前面所述,由于他们视野不开阔,作文范围无非是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而生活在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又是那么普通,他们不可能像英雄人物那样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这大概就是许多学生觉得无事可写的原因吧!但实际上,我们周围的人虽然普通,但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优点,也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凡却也感人的事情,只不过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的美罢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身上的闪头点,充实到他们的作文中,去展现人性中的美。这样,何愁学生作文立意不新,内容不丰富呢?多年来,我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鼓励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这种训练方式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它既对学生进行了美学教育,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习作就轻松了。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五年级‘轻松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67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冯明德.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