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选材别具一格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批评学生的习作像流水账一样,指的就是习作中心不够明确,事无巨细地一顺溜写下来,没有重点,没有主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问题出在学生抓不住重点,不会选材。
  擒贼擒王
  其实,只要你知道兵法“擒贼擒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要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布局,以“点”带“面”,以“面”衬“点”。第二,要关注细节,疏密有致。写文章和画国画一样,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妙趣。兴致上来,挥毫泼墨,浓墨重彩;气息沉静,惜墨如金,大片留白。这细密之处便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能反映中心的人物细节,都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来细致描述。正如特级教师蒋军晶所说,我们要把一秒钟的事写出三百个字来。细节处,针扎不进,水泼不进,风亦难以吹进。而疏朗处,一笔带过,甚至不着一字,凌空飞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顺手牵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最新鲜的素材都来自于多彩的生活。学生习作喜欢无病呻吟,好多人抄袭成风,究其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提炼习作的素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顺手牵羊”帮助学生选材入文。
  那么究竟哪些“羊”可以牵来进入学生的习作呢?生活中的“羊”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是一些深刻的、有趣的、快乐的、惊喜的、刺激的、意外发生的小事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来自生活的新鲜的“羊”,抓住机遇,趁着学生兴致犹存,趁热打铁,让学生一鼓作气,即席创作。如,刚举行过激烈的体育比赛,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意外,课间活动有趣的一幕,同学间的一次误会,班级里出现的新流行……当这些生活中真实的小镜头出现时,我们切不可让学生错失良机。
  釜底抽薪
  习作要想拿高分,必须标新立异,选材要与众不同,不落俗套。例如亲情话题的习作,很多学生会选择“生病了妈妈照顾我,考试成绩退步了妈妈鼓励我,妈妈送我去上学,妈妈为我做早餐,妈妈为我织毛衣……”,这些题材差不多都是从“妈妈的爱”的角度来选材的,人云亦云,差不多都写烂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换一个视角去选材,成长中母亲的批评声,父亲的一记耳光,《学会看病》《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中这些狠心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一种亲情呢?
  对于一些熟悉的题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势,运用逆向思维,从常规的反面切入,反弹琵琶,另辟蹊径。比如,写父母的爱,别人都写得到的爱,一位学生却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让我和同学产生了隔阂。希望父母不溺愛我,这才是真正的爱我。”
  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是指在文章的选材上欲扬先抑,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变化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纵”是为了更好地“擒”,但纵也要巧妙、得法,恰到好处,否则过度放纵,如野马脱缰就难以“擒”住了。
  那么,如何在习作中运用“欲擒故纵”法进行安排材料呢?我们以老舍的《母鸡》为例。首先,从选取内容上,要注意把握价值取向。老舍“纵”的是母鸡外在样子丑陋、叫声令人厌烦,而“擒”的是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内在精神。这一擒一纵,内容的舍取十分精准。其次,在行文布局中要善于“潜伏”一条情感变化的暗线索,而且转变要自然合理,不可突兀。如老舍对母鸡的情感转变线索是:从一开始“厌烦”到感到“惊讶”最后发出由衷的“赞美”。第三,要注意“纵”和“擒”的主次之分。“纵”要略,“擒”要详,不可“纵”“擒”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倒置,喧宾夺主。只要注意以上三点,运用此法,就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形成对比,从而让人读起来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进入课堂,各种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但仍有不少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仍然没有牢固树立“以学为本,以生为主”的“双主”意识,仍然徘徊、逗留在“怎么教、如何教”的教法问题上(走的是传统路线),忽略或淡化了以学生“怎样学、如何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积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外,更多的还需要我们从操作层面引导教师把目光聚焦于
期末考试前,学生们显得紧张而忧郁,教师们则个个面露愠色,整座校园显得烦闷而焦躁。  办公室里,闷在作业堆里的我,飞速地在本子上用笔圈画着学生们的错别字,望着满眼的红“×”,一股无名之火腾地在胸中蹿出。难写的字、重点背的课文,都强调了不下十遍,怎么就记不住呢?这是迎接考试的态度?深深的忧虑像一瓶散发着馊味的饮料,溢满了整个心房。  忽地,门外传来一阵阵开心爽朗的笑声,抬起沉重的头,定睛一看,哟——原
在教学中习作是一个重点,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里,尽管写被列在了最后,但这恰恰体现了写的重要性。写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输出活动,具有较高的难度。写看起来只是让学生进行写話或者习作,但是相对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而言,已经是一种挑战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了。在通常情况下,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通过习作来完成的,这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且通过习作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有技巧的,近年来的小学教学研究表明,微习作一样可以培养学生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写作的一种习作训练策略。统编本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彰显着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学生现在不仅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优秀片段,挖掘教材蕴藏的写作元素,充分把写的训练有机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能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精妙的词句段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巧借课文,反复品读这些新颖独特的词语、富有哲理的句子、引发共鸣的段落,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助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促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灵动、更加鲜活。  一、积累词语,个性表达  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词汇量的积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常贫乏,表达缺乏感染力。要使学生能够写出独特的句子,拥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一些小古文,这些小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浓缩,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那么,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呢?  一、激  激,即激发兴趣,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诵读、品读感悟、诗画结合……如此种种,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更加精彩。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另辟蹊径,巧借比较来让学生学习古诗,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诗词在创作、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进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刻。  一、比较题目  在古诗词中,诗题是一首诗浓缩的精华,它往往包含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独具匠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题的比较入手,帮助学生发现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体验式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缺乏对体验式阅读的深入研究,以至于学生的体验学习大都停留在浅层,水过地皮湿,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创新体验式阅读形
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标有着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认识16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并且要会写其中的800个左右,同时还要求低年级学生对汉字要“多认少写”,积极进行自主识字等学习活动。目前,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在这样的识字教学形式下,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较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小学生的识字热
我开设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理想的风筝》,三次试教,反复琢磨第二个活动板块,在一波三折中领略了阅读教学的无限魅力:从沉潜文本到关注表达最后贴近童心,三个阶段,是阅读教学的三重门,同样是三道不同的风景。  一、关注文本,触摸心灵  《理想的风筝》通过三个故事让学生慢慢地接近刘老师,触摸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灵魂,而这个灵魂也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勇敢地前行,走过了人生中许多坎儿。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