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听\说” 促“读\写”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训练。缺少任何一方面训练的语文教学都不是成功的、完整的教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急功近利,看似提高了学生应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实则使学生“听、说”能力低下,语文素养难以整体提高。在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如果能转变思路,通过抓“听、说”来促“读、写”,必然会带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成效明显,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话训练
  过去语文课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说的“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我认为真正的“听话教学”应该是:一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二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三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听”的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有趣、有味,使学生化被动“听”为主动“听”,不仅听老师的、同学的,还听自己的。听的形式和手段可多样化,形式如小品、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手段如录音、影视、录像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听时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注意力集中,姿态端正;听的过程中,要有点头、微笑、关注的眼神、表情等的回应;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但不能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
  3.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
  在语文课上,我进行了系统的听话训练:
  (1)听读。“听读”是指学生通过听口诵或录音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把握其内容,理解其意图,学习其表达,以提高听说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我采用了“语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觉感受中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写作,真正收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在阅读课上,我经常挑选一些名著、名篇或古典诗词进行 “听读”训练。第一步,教师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听出韵味,听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教师再读,学生听后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写成几句鉴赏性文字;第三步,学生诵读,找出感觉。
  (2)听述。“听述”是指学生通过听别人的讲述、讲解、会话、讨论,从而获得知识,学习表达技能,体会语言艺术,锻炼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听述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①讲趣味故事——让学生听懂故事梗概;②讲寓言故事——让学生听出寓意;③听诗歌朗诵——让学生品味意境;④听名言警句——让学生得到思想启迪;⑤听演讲——让学生听懂演讲词的内容和主题。
  (3)听问。“听问”是指学生通过听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出问题的实质、答问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向,或直接做出回答,从而提高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学原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上课时每个同学都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学生讨论后解答。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整个学习过程都在进行听问的训练。学生们在“问——答——听”中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听记。“听记”是指学生通过收听口语材料并加以记录以提高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教师的讲课中。例如,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听读课文来概括事件中心及相关知识点,教给学生边听边记的技巧,即听时要抓住重点并对重点内容做出相应的笔录。学生上课时边听边记,既训练了听话能力,又提高了听课效率。
  (5)听辨。“听辨”是指训练学生在听过一段或一篇在内容或表达上,或者是在读音或句读上有误的语言材料后,加以分辨区别,以提高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听辨可以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分析能力,巩固字、词、语法、逻辑、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知识。听辨指导可以在讲读教学中随时穿插进行,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混淆的字词,都是很好的听辨材料。听辨指导还可以结合作文进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内容、形式,或在用词、造句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听辨的材料。
  (6)听评。“听评”是指学生在听过语言材料后,当即发表评论,从而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评论可以采取口头评说的方式,也可以书面写出一篇简短的评论文章。我经常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文章发表评论,多数是口头评述,有时要求写成读书札记。这些活动,把“听、说、读、写”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能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训练。
  二、说话训练
  1.朗读
  “朗读”是训练学生规范的运用口头语言的先决条件,因而是说话训练的重要方式。可以利用每周两次早读课,进行朗读训练;上课时,可运用单个朗读、分小组朗读、齐读、轮读等方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背诵
  “背诵”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特色的基础上,不看原文而准确诵读。除了完成教学中要求的背诵内容外,我还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地背诵一些课外内容。例如古典诗词、精短美文、格言警句、名著片段等。通过背诵,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等,对写作大有裨益。
  3.复述
  “复述”是把读过的、看过的或听到的文字读物或声像材料用自己的话重述出来的一种说话方式,也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我在高一语文教学中用的较多。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包身工》、《孔雀东南飞》等,由于这些课文故事性很强,所以适合用学生复述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4.问答
  “问答”属交流型的说话训练,它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锻炼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与组织能力。这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我对此做了一点改进。我要求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5.发言
  “发言”也叫“即席式独白”。它具有临时性、广泛性、不确定性、非正式性等特点。上课时,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就能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如: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演讲,让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把自己的一些见闻感受在课堂上讲出来,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演讲的学生需要提前写好演讲稿,还要反复读、反复修改,最后上台演讲。其他学生通过听或积累了知识、或学会了写作技巧、或受到启发等。这样,全班同学在“听、说、读、写”上都有了收获。
  6.讨论
  “讨论”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议题,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求得观点一致的一种群体式的交流方式。就某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在课下讨论,还可用普通话竞赛、讲故事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听、说”活动贯穿始终。无论是字的认读、词的解释,还是句的分析、章的评论,都要借助于“听、说”。在阅读训练中,无论是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建立,还是阅读方法的指导,也都需要“听、说”活动的参与。所以,抓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
  写作教学和听说教学的结合也是很紧密的。“出口成章”和“下笔成文”在很多方面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听说的工具——口头语言和写作的工具——书面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如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序。写文章的实质也就是写话,所以两者联系密切。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对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要求,也都适合于说话训练的要求。口头作文,先说后写,写后评说,更是对听说能力的直接训练。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听说训练与作文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抓“听、说”训练来促进“写”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下笔成文”,又能“出口成章”。
  总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尤其是提高了人们对“听、说”能力的认识,从而必然带动“听、说”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样,听说教学的变革也必将推动升学教育向国民基础教育转化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听、说”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听、说”教学带动语文整体教学,并把“听、说”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的切入视角,必将会把语文教学带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
近几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国各省、市都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就思品中考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中考命题特点  体现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其学习和考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人文
期刊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
期刊
早在1985年,淮北煤师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金海侠副教授依据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继承前人“评点法”的精髓,结合系统论原则和语文教学实际,创立了“文眼导读教学法”。此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也许它是个普通的词语,也许是一个优美的句子,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展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对联、诗歌、流行语和口号标语等作为文化现象,都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折射出历史的风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如果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巧选妙用,就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对联 诗歌 口号标语 流行语 课程资源    一、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它雅俗共赏,语言或幽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构思一篇文章一样,课堂教学也有开头、中心、结尾,各部分之间也讲究过渡衔接,也讲究前后照应,更讲究一环扣一环,给人一种完整而又美的感觉。我借鉴吸收了诸多语文课堂结构模式,上了县级模式构建观摩课《秋天的怀念》,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些想法,很快在全县得以推广。现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商榷,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我大胆变革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