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当前在提高教学效率时有许多教师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即问题导学法,它的应用主要是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本人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教学经验谈及一些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师引导
问题导学法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被应用得很普遍,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又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惑,出现了许多问题,那么,怎样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来进一步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引导,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性话题。
一、“导”在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具体地讲,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最主要直接性动因就是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才会大大增加,思维也会随之活跃。笔者很注重在开始新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各种形式的小活动来促进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举个例子,在整数和除数的课题学习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列举出一些数字,然后师生共同判断其能否被2、3、5整除,比速度看谁答得最快。当然,老师最终以神速获胜,这时学生就显然很疑惑,于是问及使用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则能够顺势引入新的课题:能够被2、3、5整除的数都具备相同的特征,结合这些特征来进行判断,显然就要轻松许多。之后本人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同时介绍数学家给学生认识,也另外给学生提出一道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质疑过程中迫切的想要解出问题的答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跟随老师的步子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导”在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举个例子,在“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本人给学生设计出这样一组问题:
①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②矩形的性質以及定理包括哪些,你们能不能将他们列举出来?
③你能否快速地说出这些定理的逆命题?
④你能否判断出这些新的命题是否都是真命题?怎样证明呢?
⑤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者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同时有哪些内容或者知识点你还不明白?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迁移类推,最终就得到答案了。推陈出新,在训练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新的知识点来穿针引线,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又要进一步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坚决不能使学习以及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坡度降低,而使学生觉得兴味索然。
三、“导”在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长知识,同时还要涨智慧。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学会”逐步发展成为“会学”,从而使得数学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比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课本的阅读方法,新学期伊始,本人运用新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教材的解读,同时给他们提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其拟订阅读计划,这过程中就要注意到以下几点:①阅读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②阅读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阅读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站在学生角度来讲,根据思考题目所提出相对性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来浏览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又比如在数学教材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时(相遇问题),本人给学生拟出一组思考题:①根据例题和示意图,思考想象的真正含义?②回答教材中所列出的方程是结合什么样的等量关系来确定的?③观察解题过程和思路,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具体步骤以及关键是什么?④你能否再根据其它的等量关系列出其它的方程式?⑤对比一下,这些方程式中哪一种最为简便?结合这些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审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具体方法。学生能够在看的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在想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充分恰当的利用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式,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并了解该类应用题的具体解题方法和途径以及题目中所蕴含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思考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展开解题思路,以不同的角度及方式来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深层次的锻炼和培养提升。
另外,利用思考题进行引路,来指导学生具体学习,这个过程艰苦而又漫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要经历老师拟订思考题以及师生共同拟定思考题的过程,最终学生能够独立浏览课本。此类题目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结论有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也有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因此更有助于学生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能够进一步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导”在重难点突破,加深知识的理解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章节之间都具备一定的重难点的区别,与此同时,一些重点知识往往也就成了难点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到:①引导教学的起点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感性材料;②紧抓难点突破关键点;③指导学生在初步的观察、推理以及分析判断和联想中进行推理。
举个例子,在“合并同类项”课题学习时,要正确地理解字母的意义以及幂的意义,同时其也是教学的重点,并且字母的抽象性又使其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本人在以下几个环节做出引导性内容:
①计算。三个苹果被吃掉两个后还剩几个;
②猜想。(),(),();
③概括。在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在头脑中对合并同类项建立了较为清晰的表象,然而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概括,即合并同类项具体就是使得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而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则不发生变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同类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④运用。由于根据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整个认知的起点,而在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在观察以及语言和思维三者的合理作用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对其具体方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和定位,使解题思路获得新的突破,顺利地攻破解题过程中的难点。
当然,在问题设置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课本以及教材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生活实际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碧镗.浅谈数学“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2]廖金木.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3]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师引导
问题导学法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被应用得很普遍,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又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惑,出现了许多问题,那么,怎样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来进一步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引导,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性话题。
一、“导”在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具体地讲,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最主要直接性动因就是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才会大大增加,思维也会随之活跃。笔者很注重在开始新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各种形式的小活动来促进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举个例子,在整数和除数的课题学习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列举出一些数字,然后师生共同判断其能否被2、3、5整除,比速度看谁答得最快。当然,老师最终以神速获胜,这时学生就显然很疑惑,于是问及使用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则能够顺势引入新的课题:能够被2、3、5整除的数都具备相同的特征,结合这些特征来进行判断,显然就要轻松许多。之后本人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同时介绍数学家给学生认识,也另外给学生提出一道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质疑过程中迫切的想要解出问题的答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跟随老师的步子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导”在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举个例子,在“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本人给学生设计出这样一组问题:
①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②矩形的性質以及定理包括哪些,你们能不能将他们列举出来?
③你能否快速地说出这些定理的逆命题?
④你能否判断出这些新的命题是否都是真命题?怎样证明呢?
⑤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者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同时有哪些内容或者知识点你还不明白?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迁移类推,最终就得到答案了。推陈出新,在训练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新的知识点来穿针引线,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又要进一步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坚决不能使学习以及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坡度降低,而使学生觉得兴味索然。
三、“导”在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长知识,同时还要涨智慧。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学会”逐步发展成为“会学”,从而使得数学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比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课本的阅读方法,新学期伊始,本人运用新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教材的解读,同时给他们提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其拟订阅读计划,这过程中就要注意到以下几点:①阅读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②阅读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阅读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站在学生角度来讲,根据思考题目所提出相对性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来浏览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又比如在数学教材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时(相遇问题),本人给学生拟出一组思考题:①根据例题和示意图,思考想象的真正含义?②回答教材中所列出的方程是结合什么样的等量关系来确定的?③观察解题过程和思路,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具体步骤以及关键是什么?④你能否再根据其它的等量关系列出其它的方程式?⑤对比一下,这些方程式中哪一种最为简便?结合这些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审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具体方法。学生能够在看的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在想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充分恰当的利用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式,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并了解该类应用题的具体解题方法和途径以及题目中所蕴含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思考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展开解题思路,以不同的角度及方式来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深层次的锻炼和培养提升。
另外,利用思考题进行引路,来指导学生具体学习,这个过程艰苦而又漫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要经历老师拟订思考题以及师生共同拟定思考题的过程,最终学生能够独立浏览课本。此类题目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结论有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也有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因此更有助于学生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能够进一步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导”在重难点突破,加深知识的理解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章节之间都具备一定的重难点的区别,与此同时,一些重点知识往往也就成了难点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到:①引导教学的起点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感性材料;②紧抓难点突破关键点;③指导学生在初步的观察、推理以及分析判断和联想中进行推理。
举个例子,在“合并同类项”课题学习时,要正确地理解字母的意义以及幂的意义,同时其也是教学的重点,并且字母的抽象性又使其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本人在以下几个环节做出引导性内容:
①计算。三个苹果被吃掉两个后还剩几个;
②猜想。(),(),();
③概括。在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在头脑中对合并同类项建立了较为清晰的表象,然而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概括,即合并同类项具体就是使得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而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则不发生变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同类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④运用。由于根据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整个认知的起点,而在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在观察以及语言和思维三者的合理作用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对其具体方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和定位,使解题思路获得新的突破,顺利地攻破解题过程中的难点。
当然,在问题设置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课本以及教材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生活实际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碧镗.浅谈数学“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2]廖金木.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3]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