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塑文意,借“读”滋共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教育已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在全面感悟文本的情况下,通过情境的创设,追溯文意,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与作者创作意图相一致的情感共鸣,以致借情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读品味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从而进一步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以情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情感教育 以境诱情 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特别在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教育回归本真的氛围下,情感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本意就是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受到启迪和感悟,从而达到心灵的震撼,产生共鸣。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融为一体,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谈认识。
  一、创设情境,含情入文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含情入文,让学生在情感的促使下自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巧设导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塑情,叩击心灵。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动作,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心灵。
  2.充分运用辅助教学工具。(1)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替代了挂图、标本、模型,而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它突破了课本的局限,让学生从更广阔的场景、更具体的角度来认识事物。(2)以问题为线索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悬念,把知识载体变新变活;还可以创设一些渗透性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境诱情,情境相融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数是娴雅精致、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从方方面面反映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在作品中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情境相融。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回忆儿子与父亲在生活中相处的感人场景:像小时候上学时,父亲为你撑伞挡雨回家时的情景,每天以佝偻的身躯背你过河上学时的情景……这样一联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和理解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场面,从而理解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父子之情,进而使学生的感情与文本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达到教是为了自省的目的。
  三、升华诵读,共鸣情感
  “三分文章七分读”,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和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可以展示和延伸作品的形象和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和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还要注意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教师应该恰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传达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块主阵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还应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心灵的港湾中。
其他文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七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他们战胜懈怠、坚持初中语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力保障。  在一年多的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中,我站稳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在改善学困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上双管齐下,开展了心理情感教育活动、结对帮扶、知识补漏、课堂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摘 要: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只要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掌握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读图能力 读图习惯 读图方法 析图能力  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会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之一。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现在的教材中文字性的知识点已经很少
摘 要: 传统教学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但这些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传统和创新的作业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剖析,进而阐述小学语文创新设计的五种对策:差异性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设计、研究性作业设计,最后论述
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幼儿在美术活动如绘画、泥塑、制作、手工等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它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窗口,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所说。从孩子的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眼中的世界,解读出孩子心中的想法,创造出孩子喜欢的环境。幼儿创
一、作文评改困难的原因  语文教师教学时都会有同感:最费神的莫过于作文。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重”主要是因为它是学生語文综合能力的标志,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了解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难”主要表现为学生难学、难写。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阅历及思维方式都不相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就不一样。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并不只是针对某一个或一类学生,而是兼顾全班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是作
从对现代中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是比较好学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家都认为较好学的学科,调查数据显示,大致有85%的中学生不喜欢写作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积极的情绪。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的体验及其带来的喜悦。因此,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拥有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成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凭借“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的优势,它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青睐,开始进入学校课堂上。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电脑主机、投影仪构成了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通过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探索并正确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项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各学科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包括多方面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复习中的优势;实验复习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复习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 化学课程整合 多媒体技术 化学实验复习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关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的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网络和多媒体是当前信息技术的热点
摘 要: 自从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首创式地提出“数学文化”以来,这一课题受到了数学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教师们纷纷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因素,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充分体验到由此带来的丰满与张力。本文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充满深情画意的高职数学课——从数学文化引入函数的单调性。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职数学课 函数的单调性  1.课堂片段展示  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运动学研究特征中的可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的阐述,对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应用辅助手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辅助手段对促进实心球技术掌握的原理,提出了几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分类。  关键词: 运动学 可传递性 不可传递性 实心球技术动作教学  一、引言  研究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弊病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所运动的时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