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高考已谢幕,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I、Ⅱ中的历史试题虽各有差异,各具特色,但也呈现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之处体现出的命题指导思想将会对08届高三师生备考提供了新的复习思路和有益借鉴。
一、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共同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体现的知识考点,大都是教材和考纲所规定的学生应知能会的内容。试题都抓纲守本,坚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比较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完全摈弃了教材中繁、难、偏的内容,命题思路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始终注重基础,强调主干,紧扣课本和考纲要求。如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I除选择题第12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外,其他所有选择题都突出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核。全国文科综合卷Ⅱ除选择题第21题考查新课程中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和贸易制度化内容、第25题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其余选择题都是以主干知识为基础。
2、命题指导思想体现新课标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对文字材料阅读、图表的分析理解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感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探究,不断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试题全面渗透新课程指导思想,考核能力要求层次性强,试题以课本和考纲中要求的主干知识为载体,通过文字和图表材料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和探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答案,突出了能力立意的考查。文科综合卷I试题较多采用文字和图表材料的呈现方式,体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要求。如第13、15、18、19、21、23、38、40题中运用了许多文献资料和图表数据材料,考查学生在新背景中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12个选择题有6题以文献或图片材料为背景,占了历史选择题比重的50%,主观题则取消问答题与材料分析题的界限,完全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设置新的意境。全国文科综合卷II中的历史试题也普遍采用文献和图片资料的呈现方式,选择题有5题,分别是第12、13、15、21、23题,其中选择题第23题本身就是考查新课程的知识点,实际上新课程理念在选择题中就占了一半,主观题就不言而喻了。可见为了新旧课程高考的衔接,新课程意识已深入到旧课程高考中。这也是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题的一个突出亮点。
3、关注热点和焦点
近几年全国文科综合试题都体现出考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分人,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通过对试题内涵的领悟来实现。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也是如此。如文科综合卷Ⅰ第20题通过蒋介石掌握国民党最高权力这一史实考查普遍关注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材料分析题第38题则应对了大国崛起问题;第40题“绍兴和议”隐含了“和谐”的主题。文科综合卷Ⅱ第13题考查了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就成为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回应了“东突问题”;第16、17、18三题组合式选择题则突出了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祖国统一问题;第40题隐性介入了“三农”问题和改革问题。
二、对200B年高三师生复习备考启示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从命题指导思想、试题形式到内容凸现以上三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对2008届高三复习和备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该引起师生密切关注。
1、以考纲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夯实基础
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会成为空中楼阁,高考试题强调能力,但能力的基础源于教材的知识。2007年高考试题折射出的命题信息更要求2008届高三师生在复习时要过基础知识巩固关。第一轮复习首先要精读课本,从教材标题到提要、正文、图片、表格数据、注释、引言,必须了如指掌,多动脑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外延,并能准确再认再现每个知识点。其次要构建章节知识的网络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完成历史知识由点成线、由线铺成丽的组合,才能捕捉历史阶段特征,才能打得开,收得拢。
2、注意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旧课程复习中
新课标注重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创设新的意境来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解决、探究历史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死的知识学活。因此高三师生在组织复习时,第一要注意收集报纸杂志上与新课程有关的信息,特别要注重新旧课程中知识要素相衔接的内容。第二,在训练过程中,多收集与课本基础知识相关联的文字材料和图表资料,加以综合整理,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素投放在特定的资料背景下,通过对文字图表资料的分析、概括、对比、综合、探究,对这些知识要素进行充分的感悟。另外,还要加强对一些研究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的思维练习。第三,在专题复习重组专题结构时,尽量贴近和围绕新课程的专题构成,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如进行中国经济史复习时,可设计这样几个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历程等。
3、收集热点,切入课本相关知识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鲜明特色。通过当今社会与世界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景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功能。文科综合命题设计,大都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目的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联系,凸现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因此2008届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收集整理,如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民生问题、党建问题、大国崛起问题、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问题、国家分裂与统一问题、和谐社会与和平发展问题、建立法制社会问题等。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重大的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寻找当今重大社会问题或热点问题的历史依据。二是对与当今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相联系的历史问题进行现实分析,寻找历史问题的现实意义。三是训练时要以一定的材料背景把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切入课本知识体系中。 上述浅见是本人对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的一些简单认识,及对2008年高三师生复习和备考的一点启示,仅供高三师生借鉴。
一、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共同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体现的知识考点,大都是教材和考纲所规定的学生应知能会的内容。试题都抓纲守本,坚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比较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完全摈弃了教材中繁、难、偏的内容,命题思路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始终注重基础,强调主干,紧扣课本和考纲要求。如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I除选择题第12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外,其他所有选择题都突出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核。全国文科综合卷Ⅱ除选择题第21题考查新课程中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和贸易制度化内容、第25题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其余选择题都是以主干知识为基础。
2、命题指导思想体现新课标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对文字材料阅读、图表的分析理解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感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探究,不断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试题全面渗透新课程指导思想,考核能力要求层次性强,试题以课本和考纲中要求的主干知识为载体,通过文字和图表材料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和探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答案,突出了能力立意的考查。文科综合卷I试题较多采用文字和图表材料的呈现方式,体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要求。如第13、15、18、19、21、23、38、40题中运用了许多文献资料和图表数据材料,考查学生在新背景中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12个选择题有6题以文献或图片材料为背景,占了历史选择题比重的50%,主观题则取消问答题与材料分析题的界限,完全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设置新的意境。全国文科综合卷II中的历史试题也普遍采用文献和图片资料的呈现方式,选择题有5题,分别是第12、13、15、21、23题,其中选择题第23题本身就是考查新课程的知识点,实际上新课程理念在选择题中就占了一半,主观题就不言而喻了。可见为了新旧课程高考的衔接,新课程意识已深入到旧课程高考中。这也是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题的一个突出亮点。
3、关注热点和焦点
近几年全国文科综合试题都体现出考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分人,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通过对试题内涵的领悟来实现。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也是如此。如文科综合卷Ⅰ第20题通过蒋介石掌握国民党最高权力这一史实考查普遍关注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材料分析题第38题则应对了大国崛起问题;第40题“绍兴和议”隐含了“和谐”的主题。文科综合卷Ⅱ第13题考查了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就成为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回应了“东突问题”;第16、17、18三题组合式选择题则突出了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祖国统一问题;第40题隐性介入了“三农”问题和改革问题。
二、对200B年高三师生复习备考启示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从命题指导思想、试题形式到内容凸现以上三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对2008届高三复习和备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该引起师生密切关注。
1、以考纲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夯实基础
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会成为空中楼阁,高考试题强调能力,但能力的基础源于教材的知识。2007年高考试题折射出的命题信息更要求2008届高三师生在复习时要过基础知识巩固关。第一轮复习首先要精读课本,从教材标题到提要、正文、图片、表格数据、注释、引言,必须了如指掌,多动脑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外延,并能准确再认再现每个知识点。其次要构建章节知识的网络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完成历史知识由点成线、由线铺成丽的组合,才能捕捉历史阶段特征,才能打得开,收得拢。
2、注意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旧课程复习中
新课标注重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创设新的意境来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解决、探究历史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死的知识学活。因此高三师生在组织复习时,第一要注意收集报纸杂志上与新课程有关的信息,特别要注重新旧课程中知识要素相衔接的内容。第二,在训练过程中,多收集与课本基础知识相关联的文字材料和图表资料,加以综合整理,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素投放在特定的资料背景下,通过对文字图表资料的分析、概括、对比、综合、探究,对这些知识要素进行充分的感悟。另外,还要加强对一些研究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的思维练习。第三,在专题复习重组专题结构时,尽量贴近和围绕新课程的专题构成,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如进行中国经济史复习时,可设计这样几个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历程等。
3、收集热点,切入课本相关知识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鲜明特色。通过当今社会与世界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景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功能。文科综合命题设计,大都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目的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联系,凸现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因此2008届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收集整理,如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民生问题、党建问题、大国崛起问题、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问题、国家分裂与统一问题、和谐社会与和平发展问题、建立法制社会问题等。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重大的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寻找当今重大社会问题或热点问题的历史依据。二是对与当今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相联系的历史问题进行现实分析,寻找历史问题的现实意义。三是训练时要以一定的材料背景把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切入课本知识体系中。 上述浅见是本人对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的一些简单认识,及对2008年高三师生复习和备考的一点启示,仅供高三师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