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创新活动的特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鼓励孩子去创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对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
  [关键词]幼儿教育 活动 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对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孩子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只创新发展的基础。我们还要注意,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
  创新能力是指儿童的创造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儿童天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法由于强调“跟着老师走”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儿童的想象力结果导致了儿童缺乏创新能力的后遗症。记得国内曾有一幅漫画非常确切的表现了这一现象:一群小朋友走进校门前脑袋是各种各样的,但出来时却都是一种形状了。在幼儿园里,如果教师把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创造性项目活动,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他们等着老师作示范。这即使长期被要求按照老师所定制的模式活动所造成的创造力缺乏的表现。
  幼儿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第一,无目的性。“创新”与“创造”在“新”的角度上讲,属于同一概念,但从“指向”这一角度讲却各有做重。“创造”更多体现“新事物”的结果,可嫩个是无形的思想或有形的物体。“创新”的特点则更多的体现在对一状态的新、旧性质的描述,伴随着创造过程的一种质的规定性,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但却可以存在于创造前或创造后。因此,幼儿的活动更多的是创新活动。
  然而,幼儿的创新活动也有自身的特点。对成人来说,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的价值。但对幼儿来说,绝大多数创新活动并无目的可言,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他们只是因为好玩,好动,好奇,对周边事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才带着“为什么”、“会怎样”等问题一头扎进各种活动中,首脑并用反复尝试。即使成人为孩子确定了创新目的,孩子也很容易改变。正因为幼儿的活动体现了更多的无目的性,致使成人不会轻易认可,从而使孩子的活动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创新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培养。
  第二,无成果性。因为幼儿的创新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因而没有显性的成果,自然也不足为奇.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创造活动大多数属于心理的创造,成人也从不指望孩子的创造能发明什么,这点倒是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心理空间。但幼儿的创新活动恰恰又会因其明显的非物质性,即无成果性而不受人们重视。
  第三,过程愉悦性。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活动过程是个创新的过程。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借助动作和思维去操作材料和环境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尽管他们活动的目的性不强,追求成果的意识不强,但这一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活动过程不仅是幼儿舒展动作,释放精力,获取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孕育和引发的过程。“过程”带给孩子愉悦,愉悦伴随“过程”产生,这正是幼儿创新活动所在。
  第四,个体特征性。评价幼儿的创新精神,其标准应因人而异。对某个个体来说,撇开简单模仿,能把两根鞋带系在一起就是创新,能把某块积木想象成楼房、汽车就是创新,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或图画等表达自己的意愿等等都是创新。然而,对他人或某个群体而言,或许这些游戏不再新鲜,这些“创造”已没有价值,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或抹杀个体的创意,那就是对个体创新精神萌芽的摧残。同样,如果我们对个体独特创意不及时发现、鼓励或不加珍惜甚至加以鄙视的话,这对个体的创新精神陪眼个也无益处。因此,我们只有对个体的创新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加以及时而真诚的呵护,创新精神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当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也同样体现了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有一次我在幼儿园的一张作业纸上的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画了很多类似椭圆的圈,我觉得很奇怪。“小作者”告诉我这是小朋友在发火,火气很大很多!哦,原来如此,别人哪能揣摩出他的意思哦。所以我总觉得,幼儿完成一幅画后,应该让他充分大胆的讲述,在讲述中感受作品的画面效果,感觉作品的话外音。并能欣赏别人的创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创新意识和欲望。再如,有个孩子把苹果画成了方形,理由是不想让苹果滚到地上。老师没有训斥孩子,而是鼓励他: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养出方苹果!我们再为小孩子叫好时,更应该赞赏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
  创造能力人人都有,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创造思维非常活跃,在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中,最能萌发创造意识。如玩沙、玩水或拼搭积木时,他们可凭借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进行创造活动,因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创新精神,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确对待他们的突发奇想,只有在魁岸了的游戏中,才会开启孩子的心智,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力呢?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将成人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教师要理解“上课”的含义,“上课”是教师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可以动手探索的资料,鼓励孩子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探索解决问题,并和孩子一起享受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只有这样,孩子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环境的设计变化必须按照孩子的兴趣变化而变化,教师应该尊重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将教室设计成具有自然气息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然地在其中探索。帮助他们学会观察、了解、探索。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将自己放在主角地位,这让孩子担心他们是否会把老师做的东西搞坏,心里产生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明显降低。第三:为了充分发觉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特别是利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启发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如在优美的乐曲中,老师给孩子吟咏一首小诗,朗读完毕,让孩子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绘画活动,其中教师适时引导,这样会再次激起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幼儿的想象更多是无意识的,幼儿的创新思想并不是经过苦思冥想得来的,而往往是在轻松的游戏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它的价值在于敢想,而不在于想到什么。因此,在保护幼儿想象积极性时,还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总之,成人要给予孩子一个充滿多种材料多种选择的环境,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智慧结晶的机会。将成人的要求强加在儿童身上,是最容易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的。
  教育途径的拓展,教育方法的更新,使幼儿园成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小學数学的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好数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而当今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当,在贯彻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对我们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也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的,不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学到大量知识。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这些问题联系实际,最后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
实行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自制力。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不同的教学。同样身处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生因为爱好、理解能力有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对其应当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好差异化教学,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一、初中语文教
高血压是人体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多发性疾病,高血压维持和发展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其中高血压与肾脏关系密切,长期高血压可损害肾脏大动脉、中、小动
新語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选定的目的就是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近年来,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总体把握,那么学生的自我评价则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完善的措施。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 要]课堂教学不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教师应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能力,让每一节课成为有效的课堂。创设纯正的英语环境,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关键字]以生为本 兴趣 小组合作 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这
教育专家班华教授认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除了教师的指导、说服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专家的言论告诉我们,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引导学生以自觉、自愿参与德育实践,转被动德育为学生的主动自我教育,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基础道德,紧贴学生成长  基本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根本所在,其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行为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三甲医院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的现状,对能够影响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