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成功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国家需要人才,社会需要栋梁,而教师则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教的有效性;二:学的有效性。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有效果,这里的效果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即一堂课上完了,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一堂课45分钟内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它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造成,而主要是后者,作为一个任课教师,必须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切忌把整班学生当作原有水平相同的情况来组织实施教学,否则会使“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也使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下.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有目的性
要使全班学生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首先要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讲“无理数”前以历史故事讲述无理数一词的出典: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正方形对角线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比来表示,即遭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反对,认为这是无理的,希伯索斯为真理献身,而产生了无理数,通过探究可顺势导入无理数的教学.
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學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必须丢弃“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二、上课、提问、板演应有针对性
教学的基点应放在一个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原有水平上,把“差”生尽力拉上来,把“优”生努力推上去.
教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总的原则为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必须照顾到全体学生.组织课堂数学教学应遵循:
1、教学目标主导性原则.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先让所有学生都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位置不可颠倒.
2、学生参与原则.采用有效手段强调学生参与意识,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比如讲角平分线这一节时,先鼓励学生动手画,然后选几个学生作的图(选的要有代表性),让全班同学辨别,最后让学生得出角平分线是过角的顶点,在角的内部把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这一概念。鼓励后进生起来讲,讲对了全班同学都给予鼓励,若讲得有偏差,可以集体讨论指出偏差所在。
3、交往与民主原则.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比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完了,可以让数学成绩略次一点的同学来批改,对了给打满分,错了指出错误,全班予以鼓励。
4、巩固强化原则.要求学生时刻不忘学习效果,而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及时克服困难,巩固知识,使之顺利进行学习.
三、课堂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性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已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向他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以加深他们的理解,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而难度较高的题目,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可通过课外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点要放得低些,使之解题正确率高些,以此提高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课堂练习必须多层次设计.
四、课后作业布置和课后辅导应有灵活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后作业是通过学习,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布置作业切忌一刀切,必須选做,对课本中基础题一般都要求学生做作业,对“差”生可先进行揭示,以使进一步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对“优”生要求做好提高题,实际上,教师可把基础题适当修改,使知识延伸.
课后辅导也须分两个层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且必须保持连续性,这也是课内辅导的灵活补充.对“差”生的作业尽量面批,或尽量边批边讲边练,根据其遗漏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其练习.其中有些学生的困难是由于以前知识没有学好,对于这些学生就要设法帮助他们弥补缺陷,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有些学生学习的困难是由于智力发展的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学生要适当放低要求,多进行灵活辅导,集中力量让他们把最基本的、最必要的知识弄懂,多练,逐步提高要求,当取得一定成效后及时在辅导中鼓励,循序渐进,使之跟上一般水平,最后达到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教育者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国家需要人才,社会需要栋梁,而教师则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教的有效性;二:学的有效性。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有效果,这里的效果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即一堂课上完了,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一堂课45分钟内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它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造成,而主要是后者,作为一个任课教师,必须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切忌把整班学生当作原有水平相同的情况来组织实施教学,否则会使“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也使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下.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有目的性
要使全班学生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首先要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讲“无理数”前以历史故事讲述无理数一词的出典: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正方形对角线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比来表示,即遭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反对,认为这是无理的,希伯索斯为真理献身,而产生了无理数,通过探究可顺势导入无理数的教学.
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學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必须丢弃“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二、上课、提问、板演应有针对性
教学的基点应放在一个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原有水平上,把“差”生尽力拉上来,把“优”生努力推上去.
教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总的原则为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必须照顾到全体学生.组织课堂数学教学应遵循:
1、教学目标主导性原则.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先让所有学生都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位置不可颠倒.
2、学生参与原则.采用有效手段强调学生参与意识,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比如讲角平分线这一节时,先鼓励学生动手画,然后选几个学生作的图(选的要有代表性),让全班同学辨别,最后让学生得出角平分线是过角的顶点,在角的内部把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这一概念。鼓励后进生起来讲,讲对了全班同学都给予鼓励,若讲得有偏差,可以集体讨论指出偏差所在。
3、交往与民主原则.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比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完了,可以让数学成绩略次一点的同学来批改,对了给打满分,错了指出错误,全班予以鼓励。
4、巩固强化原则.要求学生时刻不忘学习效果,而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及时克服困难,巩固知识,使之顺利进行学习.
三、课堂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性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已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向他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以加深他们的理解,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而难度较高的题目,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可通过课外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点要放得低些,使之解题正确率高些,以此提高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课堂练习必须多层次设计.
四、课后作业布置和课后辅导应有灵活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后作业是通过学习,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布置作业切忌一刀切,必須选做,对课本中基础题一般都要求学生做作业,对“差”生可先进行揭示,以使进一步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对“优”生要求做好提高题,实际上,教师可把基础题适当修改,使知识延伸.
课后辅导也须分两个层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且必须保持连续性,这也是课内辅导的灵活补充.对“差”生的作业尽量面批,或尽量边批边讲边练,根据其遗漏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其练习.其中有些学生的困难是由于以前知识没有学好,对于这些学生就要设法帮助他们弥补缺陷,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有些学生学习的困难是由于智力发展的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学生要适当放低要求,多进行灵活辅导,集中力量让他们把最基本的、最必要的知识弄懂,多练,逐步提高要求,当取得一定成效后及时在辅导中鼓励,循序渐进,使之跟上一般水平,最后达到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教育者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