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区角活动指的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机会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全体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到相应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在区角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操作探索,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区角活动的开展,有益于真正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把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大的教师在这点上已达成共识。我们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就小班区角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善于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决定了他们对环境有强烈的依附性,因此,创设一个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是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
1.空间的扩展。幼儿园的活动室较小,幼儿人数又多,我们利用桌椅、柜分隔成7个区角:几次活动之后,我们发现在区角中幼儿的活动很拥挤,同伴间发生的冲突也较多,根本的原因就是空间太小了。小班幼儿自己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就提醒了我们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增大环境的扩张力。我们就重新布置活动区角:利用走廊,墙面、空中。每个区角的活动场地大了许多,幼儿间减少了身体的磨擦,冲突也小了,幼儿玩得也更投人了。
2.标记的运用。在创设环境时,应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协调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简洁明了的标志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游戏规则。小班幼儿收拾、整理材料的能力较弱,我们就在放材料的小筐与存放的地方都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幼儿就能把玩具对标记“入座”了,幼儿既收拾的快,又很整齐了。
3.材料的投放。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材料的准备。大部分的材料均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准备的,但我们也注重师生共同来准备材料。虽然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弱,但我们相信幼儿,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地位,教师不包办代替所有的材料准备,而是鼓励幼儿参与到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
第二,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材料的投放应体现层次性。因为幼儿的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应投放相应不同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材料,而我们目的不在于幼儿选择怎样的材料,重要的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第一,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教师要指导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并且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还可以采用个别观察的方法,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了素材。
第二,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参与者。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针对不同的区角,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使游或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和幼儿玩同样的材料,主要是给幼儿一个示范。
2.合作参与。教师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等地玩,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喜欢独立地玩,合作性不够。如表演区的幼儿总是不能协调好同伴间的关系,谁也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发现后就扮演大灰狼进人幼儿的游戏中,并适时地进行间接指导。
3.指导性参与。教师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人。区角活动提倡的是幼儿自主地玩,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环境的创设中融合了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以实现其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这样幼儿不只是随便地玩,而是有目的地去探索了。
第三,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帮助者。小班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弱.因此活动中求助于教师的较多,教师发现之后应给予帮助,使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獨立、主动开展游戏,多放手、多鼓励、少包办。
第四,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宜地加以引导。
一为应适时,即把握好时机。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看到同伴在使用某一物品.他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自控能力较差,发生争抢的现象就较多,教师就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地解决幼儿的这一纠纷。
二为应适度,即避免教师过多或不及的引导。教师引导时过多,幼儿就缺乏一种自我独立性,往往会依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而教师的引导不及,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在存在盲目现象同样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
第五,教师要做一个赏识者。“游戏是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区角活动充分肯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内心是充满欢喜的。每次活动中,一个小的发现、一件小的作品,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教师尽量能把幼儿的所有“成果”展示出来,如平面的作品张贴出来,立体的作品可悬挂在空中或摆设在桌柜上,给幼儿个直观的成功体验。
通过多次的尝试,我们对小班区角活动的开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实践中还应多思考、多探索,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善于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决定了他们对环境有强烈的依附性,因此,创设一个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是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
1.空间的扩展。幼儿园的活动室较小,幼儿人数又多,我们利用桌椅、柜分隔成7个区角:几次活动之后,我们发现在区角中幼儿的活动很拥挤,同伴间发生的冲突也较多,根本的原因就是空间太小了。小班幼儿自己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就提醒了我们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增大环境的扩张力。我们就重新布置活动区角:利用走廊,墙面、空中。每个区角的活动场地大了许多,幼儿间减少了身体的磨擦,冲突也小了,幼儿玩得也更投人了。
2.标记的运用。在创设环境时,应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协调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简洁明了的标志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游戏规则。小班幼儿收拾、整理材料的能力较弱,我们就在放材料的小筐与存放的地方都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幼儿就能把玩具对标记“入座”了,幼儿既收拾的快,又很整齐了。
3.材料的投放。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材料的准备。大部分的材料均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准备的,但我们也注重师生共同来准备材料。虽然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弱,但我们相信幼儿,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地位,教师不包办代替所有的材料准备,而是鼓励幼儿参与到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
第二,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材料的投放应体现层次性。因为幼儿的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应投放相应不同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材料,而我们目的不在于幼儿选择怎样的材料,重要的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第一,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教师要指导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并且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还可以采用个别观察的方法,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了素材。
第二,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参与者。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针对不同的区角,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使游或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和幼儿玩同样的材料,主要是给幼儿一个示范。
2.合作参与。教师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等地玩,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喜欢独立地玩,合作性不够。如表演区的幼儿总是不能协调好同伴间的关系,谁也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发现后就扮演大灰狼进人幼儿的游戏中,并适时地进行间接指导。
3.指导性参与。教师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人。区角活动提倡的是幼儿自主地玩,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环境的创设中融合了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以实现其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这样幼儿不只是随便地玩,而是有目的地去探索了。
第三,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帮助者。小班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弱.因此活动中求助于教师的较多,教师发现之后应给予帮助,使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獨立、主动开展游戏,多放手、多鼓励、少包办。
第四,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宜地加以引导。
一为应适时,即把握好时机。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看到同伴在使用某一物品.他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自控能力较差,发生争抢的现象就较多,教师就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地解决幼儿的这一纠纷。
二为应适度,即避免教师过多或不及的引导。教师引导时过多,幼儿就缺乏一种自我独立性,往往会依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而教师的引导不及,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在存在盲目现象同样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
第五,教师要做一个赏识者。“游戏是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区角活动充分肯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内心是充满欢喜的。每次活动中,一个小的发现、一件小的作品,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教师尽量能把幼儿的所有“成果”展示出来,如平面的作品张贴出来,立体的作品可悬挂在空中或摆设在桌柜上,给幼儿个直观的成功体验。
通过多次的尝试,我们对小班区角活动的开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实践中还应多思考、多探索,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