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一个心理学上的范畴。它的经典定义是: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作为心理学上的范畴,它包括:生理素质、先天素质、个人素质。我国学者熊大成等学者认为:“人的素质是个性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而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积极培养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什么是创新素质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内涵首先是创新人格。我国学者周昌忠认为,创新个性有六大特点:即勇敢、甘愿冒险、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其次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跨越性、深刻性、多路性、预见性。第三方面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对创新活动的一种理性的意识。第四方面是创新品德。它包括勤奋经意额、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有理念和信念,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第五方面是创新美感。有了美感,就会产生追求美的动机和冲动,因而产生创新的活动。创新素质还包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要呈现为“新、专、博”,能积极进行知识储备,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创新素质的灵魂
自古以来,有才无德者,不能称之为有用之才;有德无才者,也不能算是人才。而人的素质呈现为:“‘行’是外层,‘知’是中层,‘德’是核心和灵魂”,所以修身立德影视创新素质的灵魂。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品质。具有高尚品德的科学家在进行发明创造中,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名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重德轻才固然不对,重才轻德,尤其危险。所以,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具备了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
三.创新素质的核心
创新素质的核心是科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佳方式。我们都知道,最早的自行车是没有内胎的,不安全,也不方便,内胎的使用纯属偶然。英国的邓普禄是个苏格兰医生,他发现儿子每天在卵石上骑自行车,颠簸得厉害,他一直担心儿子会受伤。有一次,他在花园浇水,手里的橡胶水管的弹性一下出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发明了自行车内胎。可见,深入思考,并探究,才能发现科学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要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
1、改变教师的作风和教风
一位留德学者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個问题 ,是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也许能讲出20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改变。要做创新型的教师,要有全新的观念,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艺术,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讨论研究,讲述来实现创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另外,教师还要转变观念,不能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形式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对学生只有伤害 ,创新教育更无从谈起。要对学生充满了爱,不能过于苛求完善、完美,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会学生思考,犹如教给学生一把科学钥匙。杨振宁先生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是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这实质上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不重视思考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更难成为优秀人才。而思考力的提高和锻炼,则需要大量的阅读,提高知识面。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所以,遇到问题不要绕道走,要追根究底,直到弄懂为止。
3、帮助学生建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认识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美国的布朗尼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增强自信心,你就变得有创造性。”
(3)敢于面对失败。要不害怕失败,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4)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不良心理因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束缚着孩子的创造力。
4.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培养
在校园内建立浓厚的文化环境,优雅的生活环境,为学生创造舒心的学习氛围,也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地奋发学习。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愉快、积极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
总之,有了创新,人类社会才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有了创新,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作为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也要不断发展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够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八小学河南473007]
一、什么是创新素质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内涵首先是创新人格。我国学者周昌忠认为,创新个性有六大特点:即勇敢、甘愿冒险、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其次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跨越性、深刻性、多路性、预见性。第三方面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对创新活动的一种理性的意识。第四方面是创新品德。它包括勤奋经意额、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有理念和信念,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第五方面是创新美感。有了美感,就会产生追求美的动机和冲动,因而产生创新的活动。创新素质还包括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要呈现为“新、专、博”,能积极进行知识储备,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创新素质的灵魂
自古以来,有才无德者,不能称之为有用之才;有德无才者,也不能算是人才。而人的素质呈现为:“‘行’是外层,‘知’是中层,‘德’是核心和灵魂”,所以修身立德影视创新素质的灵魂。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品质。具有高尚品德的科学家在进行发明创造中,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名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重德轻才固然不对,重才轻德,尤其危险。所以,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具备了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
三.创新素质的核心
创新素质的核心是科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佳方式。我们都知道,最早的自行车是没有内胎的,不安全,也不方便,内胎的使用纯属偶然。英国的邓普禄是个苏格兰医生,他发现儿子每天在卵石上骑自行车,颠簸得厉害,他一直担心儿子会受伤。有一次,他在花园浇水,手里的橡胶水管的弹性一下出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发明了自行车内胎。可见,深入思考,并探究,才能发现科学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要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
1、改变教师的作风和教风
一位留德学者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個问题 ,是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也许能讲出20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改变。要做创新型的教师,要有全新的观念,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艺术,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讨论研究,讲述来实现创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另外,教师还要转变观念,不能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形式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对学生只有伤害 ,创新教育更无从谈起。要对学生充满了爱,不能过于苛求完善、完美,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会学生思考,犹如教给学生一把科学钥匙。杨振宁先生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是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这实质上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不重视思考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更难成为优秀人才。而思考力的提高和锻炼,则需要大量的阅读,提高知识面。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所以,遇到问题不要绕道走,要追根究底,直到弄懂为止。
3、帮助学生建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认识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美国的布朗尼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增强自信心,你就变得有创造性。”
(3)敢于面对失败。要不害怕失败,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4)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不良心理因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束缚着孩子的创造力。
4.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培养
在校园内建立浓厚的文化环境,优雅的生活环境,为学生创造舒心的学习氛围,也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地奋发学习。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愉快、积极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
总之,有了创新,人类社会才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有了创新,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作为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也要不断发展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够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八小学河南47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