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好的开始,它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创设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学习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么,怎样创设才会呈现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呢?
一、利用实践操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如果注重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对“折纸游戏”探索规律,创设如下情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折痕与上一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2次、3次后,分别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n次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进行折纸活动,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全班的交流,得到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折痕数随折纸次数快速增加,且每折一次后,原有折痕数不变,新增折痕数为上一次折叠后纸的层数12-n,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1+2+22+32+…+12-n。方法2,每次折后觀察折痕数与纸张的形状,发现纸张被折痕分成若干个长方形,且折痕数比长方形数少1,折痕将纸张分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恰好是折叠后纸的层数,折n次的层数为2n ,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2n-1。针对上述两种答案提出问题: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则两种方法都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至少有一种求法是错误的。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情境,把教学的难点在轻轻愉悦的气氛中解决了。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导入:1962年,美国发射了一艘飞往金星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根据设计预测,在发射44分钟后,太空飞船上9800个太阳能装置自动开始工作,100天后将环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太空飞船飞行不到4分钟,就发生了故障,随即坠入大西洋中。后经调查组仔细调查,发现工作人员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字漏了一个“一”号,于是负数变为正数,结果影响了全部计算方案,造成试验失败,也使美国航天局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
由此可见,符号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在前面,大家已熟悉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了,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乘法将如何运算呢?怎样才能避免符号出错呢?
通过这则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醒了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十分到位。
三、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模拟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模拟商店中现场购物的体验,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辩论的等等。更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现实情境,也可以采用学生模拟表演等形式,达到所需教学情景情境的效果。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仿真教学情境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问题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以其逼真的动态画面,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等腰三角形、飞机、古建筑等多幅图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再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教师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火把”的一根导火线,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又是灵活多样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与学习,利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利用实践操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如果注重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对“折纸游戏”探索规律,创设如下情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以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折痕与上一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2次、3次后,分别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n次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进行折纸活动,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全班的交流,得到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折痕数随折纸次数快速增加,且每折一次后,原有折痕数不变,新增折痕数为上一次折叠后纸的层数12-n,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1+2+22+32+…+12-n。方法2,每次折后觀察折痕数与纸张的形状,发现纸张被折痕分成若干个长方形,且折痕数比长方形数少1,折痕将纸张分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恰好是折叠后纸的层数,折n次的层数为2n ,所以折n次后的折痕数为2n-1。针对上述两种答案提出问题: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则两种方法都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至少有一种求法是错误的。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情境,把教学的难点在轻轻愉悦的气氛中解决了。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导入:1962年,美国发射了一艘飞往金星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根据设计预测,在发射44分钟后,太空飞船上9800个太阳能装置自动开始工作,100天后将环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太空飞船飞行不到4分钟,就发生了故障,随即坠入大西洋中。后经调查组仔细调查,发现工作人员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字漏了一个“一”号,于是负数变为正数,结果影响了全部计算方案,造成试验失败,也使美国航天局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
由此可见,符号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在前面,大家已熟悉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了,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乘法将如何运算呢?怎样才能避免符号出错呢?
通过这则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醒了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十分到位。
三、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模拟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模拟商店中现场购物的体验,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辩论的等等。更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现实情境,也可以采用学生模拟表演等形式,达到所需教学情景情境的效果。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仿真教学情境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问题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以其逼真的动态画面,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等腰三角形、飞机、古建筑等多幅图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再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教师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火把”的一根导火线,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又是灵活多样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与学习,利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