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应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提高识别学生资源的能力,以多元理论为指导,提升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层次,以模块建设为主线,强化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实效性,以表现性评价为引导,促进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发展性,并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资源 开发利用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应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提高甄别学生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发和利用好学生资源,是贯彻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它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个性解放、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以多元理论为指导,提升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层次
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的教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思路。应尽可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展示与开发,使课堂更富生气,所以教师应成为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学习和探索,并不断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
1、多元预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带着生活中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走进课堂的,学生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所以预习由教师与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计划,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组织知识与经验,来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2、多元导入
巧妙的导入,如同纽带,联系着旧课与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一堂课如何开头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元的。
3、多元互动
要利用学生资源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和自主支配的时空。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才能生成更多更好的资源并充分加以开发利用。
4、多元实践
创造性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现实生活必需通过实践来体验,以学生认知、情感及实践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查、访谈、听证会、辩论赛等多元实践方式,选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感人事迹作为素材,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模块建设为主线,强化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实效性
1、预习案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2、导学案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生成
导学案设计以课前问题预设为基础,注重课堂随机问题生成,以“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为主线进行课堂模式教学,从而强化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实效性。所以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学生的表情、课堂的氛围,学生资源在课堂中是即逝的,教师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是否利用、怎样开发,这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善于倾听,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疑点,巧妙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巩固案设计,全面把握学生资源
训练检测在思品课教学中是重要部分,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巩固案,通过巩固案设计能对学生新课学习情况、知识把握程度及存在疑问准确的把握,让师生及时作出评价,并进行释疑,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小组团队功能。例如巩固案设计适时的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题。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所以,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立足新教材,以学生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提问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进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三、以表现性评价为引导,促进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发展性
1、任务性
任务性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它要求完成一项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或动手做某事。通过完成任务可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知道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过程性
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感受体验为形式进行活动,如知识竞赛、制作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走访等。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3、反思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当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做到尽善尽美,使学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往往有一些学生资源未能及时利用,教师也应对它们进行归纳与思考,从而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资源 开发利用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应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提高甄别学生资源的能力,并积极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发和利用好学生资源,是贯彻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它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个性解放、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以多元理论为指导,提升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层次
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的教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思路。应尽可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展示与开发,使课堂更富生气,所以教师应成为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学习和探索,并不断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
1、多元预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带着生活中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走进课堂的,学生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所以预习由教师与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计划,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组织知识与经验,来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2、多元导入
巧妙的导入,如同纽带,联系着旧课与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一堂课如何开头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元的。
3、多元互动
要利用学生资源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和自主支配的时空。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才能生成更多更好的资源并充分加以开发利用。
4、多元实践
创造性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现实生活必需通过实践来体验,以学生认知、情感及实践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查、访谈、听证会、辩论赛等多元实践方式,选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感人事迹作为素材,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模块建设为主线,强化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实效性
1、预习案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2、导学案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生成
导学案设计以课前问题预设为基础,注重课堂随机问题生成,以“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为主线进行课堂模式教学,从而强化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实效性。所以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学生的表情、课堂的氛围,学生资源在课堂中是即逝的,教师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是否利用、怎样开发,这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善于倾听,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疑点,巧妙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巩固案设计,全面把握学生资源
训练检测在思品课教学中是重要部分,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巩固案,通过巩固案设计能对学生新课学习情况、知识把握程度及存在疑问准确的把握,让师生及时作出评价,并进行释疑,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小组团队功能。例如巩固案设计适时的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题。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所以,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立足新教材,以学生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提问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进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三、以表现性评价为引导,促进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发展性
1、任务性
任务性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它要求完成一项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或动手做某事。通过完成任务可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知道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过程性
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感受体验为形式进行活动,如知识竞赛、制作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走访等。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3、反思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当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做到尽善尽美,使学生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往往有一些学生资源未能及时利用,教师也应对它们进行归纳与思考,从而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