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读教材,明确目的
首先,数学教师应明确数学实践课与传统课本学习的不同,它是对传统课本学习的必要补充。课本知识来自于前人的认知成果,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认识。学习传统数学课本时,由于考试的需要,习题的繁重,教师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将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数学实践活动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将实践活动列入课本,让数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热爱“活着”的数学。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不同的年级教材设置的实践课内容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阶梯式、渐进式的设计活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课选取的是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内容编排则与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活动有关,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生本,用心设计
1.活动内容要有“趣”。我们要在教材编排的基础上对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适当增设、删减,因人而异地创设有趣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录下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购物的,为活动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活动伊始,我又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活动热闹场面为依托,开展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活动形式贵在“活”。一是活动课形式要灵活。例如:在设计“生活中的数”这节课时,可采用以下形式:在讲“生活中的数学——快乐的家园”时,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农场或附近农户家实地教学,也可以用分配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每人用彩泥做一两种蔬菜,上课时教师可以将所有的蔬菜收集上来,在草地上随机组合进行教学。二是数学活动课时间灵活掌握,根据学生的积极程度、参与程度、感兴趣程度而定。
3.活动过程重在“动”。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腦想,全身心参与其中,做到玩中学数学、动中学数学、用中学数学。一是让学生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取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数学活动课应把训练学生细致、全面、快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且贯穿于活动始终。二是让学生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数学活动课应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三是让学生多动脑,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活动课虽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但仍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
三、充分准备、运筹帷幄
1.知识积累。活动课一般都设置在一册课本几个单元的知识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平时的数学教学要指导学生会学、学会,做好知识上的储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转化、迁移等方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2.物质准备。活动课前我们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所需材料、人员分配、分工协作等问题,做到万事俱备、只待上课。如设计“班级旧物市场”时,要求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安排家长与学生一起购物,并在班组内讨论提出问题,针对所提问题讨论研究如何分组、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哪些物品、如何交换等问题,为接下来的活动有序进行打下基础。
四、指导参与、评价激励
活动过程的开展重在教师的指导,这是核心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教师应尽力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入情入境入戏,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调查、探究、实践,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求同存异。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和活动过程适当进行评价、激励,为孩子们树立信心,促进活动课出实效。
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了“数学+活动=数学好玩”的特点,“学以致用”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地。因此,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活动、实践为载体,组织学生全程参与,以培养数学兴趣、数学思维为目的,让学生从书本、课堂走向生活、社会,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南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区
首先,数学教师应明确数学实践课与传统课本学习的不同,它是对传统课本学习的必要补充。课本知识来自于前人的认知成果,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认识。学习传统数学课本时,由于考试的需要,习题的繁重,教师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将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数学实践活动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将实践活动列入课本,让数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热爱“活着”的数学。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不同的年级教材设置的实践课内容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阶梯式、渐进式的设计活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课选取的是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内容编排则与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活动有关,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生本,用心设计
1.活动内容要有“趣”。我们要在教材编排的基础上对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适当增设、删减,因人而异地创设有趣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录下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购物的,为活动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活动伊始,我又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活动热闹场面为依托,开展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活动形式贵在“活”。一是活动课形式要灵活。例如:在设计“生活中的数”这节课时,可采用以下形式:在讲“生活中的数学——快乐的家园”时,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农场或附近农户家实地教学,也可以用分配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每人用彩泥做一两种蔬菜,上课时教师可以将所有的蔬菜收集上来,在草地上随机组合进行教学。二是数学活动课时间灵活掌握,根据学生的积极程度、参与程度、感兴趣程度而定。
3.活动过程重在“动”。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腦想,全身心参与其中,做到玩中学数学、动中学数学、用中学数学。一是让学生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取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数学活动课应把训练学生细致、全面、快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且贯穿于活动始终。二是让学生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数学活动课应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三是让学生多动脑,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活动课虽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但仍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
三、充分准备、运筹帷幄
1.知识积累。活动课一般都设置在一册课本几个单元的知识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平时的数学教学要指导学生会学、学会,做好知识上的储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转化、迁移等方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2.物质准备。活动课前我们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所需材料、人员分配、分工协作等问题,做到万事俱备、只待上课。如设计“班级旧物市场”时,要求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安排家长与学生一起购物,并在班组内讨论提出问题,针对所提问题讨论研究如何分组、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哪些物品、如何交换等问题,为接下来的活动有序进行打下基础。
四、指导参与、评价激励
活动过程的开展重在教师的指导,这是核心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教师应尽力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入情入境入戏,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调查、探究、实践,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求同存异。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和活动过程适当进行评价、激励,为孩子们树立信心,促进活动课出实效。
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了“数学+活动=数学好玩”的特点,“学以致用”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地。因此,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活动、实践为载体,组织学生全程参与,以培养数学兴趣、数学思维为目的,让学生从书本、课堂走向生活、社会,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南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