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思维翅膀,翱翔语文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案例:
  这是我听的某校“新秀杯”教学基本功大赛时的一堂高一语文课,教学内容为柳永的慢词《雨霖铃》。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文章分析探究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出示幻灯片):各位同学,大家请看幻灯片(幻灯片背景是一幅意境十分悠远、广阔的画面,画面上有一扁舟,水面烟波浩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诗句,描述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请回答。
  (问题刚一结束,请了一位女同学回答)
  生(满脸胀得通红,结结巴巴):嗯……
  师(从容):请坐下,好好想想。大家仔细地看一下这张幻灯片啊,想想老师为什么会选这张幻灯片作为背景图呢?
  (问题刚一结束,又请了一位女同学回答)
  生(看着幻灯片,思索了约30秒):宽阔
  师:其他同学你认为她的回答正确吗?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问题刚一结束,再请了一位男同学回答)
  生:(吞吞吐吐):渺茫
  师:很好,这段文字就是展示给我们一幅宽阔、渺茫的画面。
  ……
  诊断分析:
  以上这一教学片段常常萦绕在我的心间,老师 “快马加鞭”式的提问方式让我很是困扰,在课堂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不知他是要展示该班学生思维敏捷还是要让人明白自己问题引导得到位。因为在这样短促的时间内甚至可以说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怎么可能完整的或者是稍有偏差的把他想要的结果——答案说出来呢。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快”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主体意识缺乏的具体表现。
  高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强调学生的经历与参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的真正贯彻就在于教师要充分地把握好教学的时间,能够做到课前给足时间预习,课上给足时间释疑,课后给足时间巩固夯实。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单方面知识的传授,自始至终地让学生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新课程颁布下来之后,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即便在思想上了然,可实践中又怕这怕那,担忧自己无法掌控课堂。尤其是在新课程刚颁布不久,一些试点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你做,我做,大家做”的合作探究。一堂课就是一个庙会,分了好多的组,各“王婆”都在争着展示自己“瓜”的优越性,十分热闹,若细究本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往往令人堪忧。
  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因此,我觉得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情分析,统筹课堂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地备课,柳永的这首慢词《雨霖铃》严格遵循了这一时期双调的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的特点。既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点,让学生在课前朗诵全词,找出能体现情感基调的词,再由情感基调去理解分析景物,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样,必能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解决问题,能够很好地引领他们去解决问题,为更好地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巧设问题,激活课堂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应达成的目标,要有所预设,而基于课堂的不可预见性,也要从教材拓展开去,备迁移、备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引发他们阅读欲望和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巧设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给足他们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占领课堂。研究显示:成年人等待答复的耐心通常不超过一秒钟,而孩子根本来不及思考。当“等待时间”增加到三秒以上,孩子们的回答往往更合逻辑、完整且带有创造性。并且,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不可能完全要求学生在很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很正确的回答。
  简单来说应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去消化阅读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用心去体会文本的情感。
  3.合作探究,翱翔课堂
  我们老师要相信学生有和文本独立对话的能力,要少一点理性的分析,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多一点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读感悟,潜心会文,慢慢地、细细地体会蕴含在文本深处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
  如此看来,我们的课堂,不妨多些活动,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够真正体现新课程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那么他们的这种体验也就更为真实深刻,教学也就更能够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地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每次具体表现,因地制宜地开展充实、具体而细致的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够在体验感悟、因文悟道中,实现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真正把握文本的内涵。■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回想沿着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一路走来的点滴。真是感慨诸多。曾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几乎是“挖空心思”地备课、讲课,可到头来收效甚微。正当我迷茫时.“课改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揭示长寿的奥秘,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直到现在这把开启生命长寿之门的钥匙还不能使人如愿以偿地掌握.
期刊
表述上的差异,透视出许多深刻的内容。尤其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更能透视深刻的内容。面对秦始皇的豪华仪仗,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首先,反映出两人不同的生活背景。刘邦是个亭长(这个官职或许连“吏”的级别都够不上)。说白了是个“混混儿”,但可上通官府,下压百姓,三教九流,社会闲杂都纳入了他交往的范畴。繁杂的社会关系,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圆滑、贪婪、奸
夏季,又正值暑假期间,小孩的单独活动时间多,同时也是意外伤害高发季节.因此,家长们要谨防小孩夏季发生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应及时予以正确处理.
期刊
为什么许多人在精心地进行自我保健,但收效甚微呢?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认识观念过于陈旧,对自我保健过程中许多重要问题存在着许多误解,归纳起来,主要有8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期刊
童话和寓言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如《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等。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如《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等。  寓言和童话的区别在于:一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绝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疾病或生理障碍,也不是心理问题,更不涉及到道德或情操,往往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缺乏性知识,存在某些性偏见,才导致具体行为上的矛盾和中突
摘 要:学习国学成为共识。今天的国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既要注重传统学术,又要回归日常生活,更能指导今后的实践。从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国学的内在魅力、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三个角度来看国学教育的作用,以期达到国人在全球化环境中自觉的反省而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  关键词:国学教育 民族文化 养成教育     国学相对于西学,是中国学术的一种称谓,由章太炎提倡而被广泛接受。章太炎的“国学”包括中国古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怎样艺术地表现感情呢?我国诗人所采用的传统方法就是“托物抒情”,即把难以直言表达的抽象感情,寄寓在具体的、可感的事物中,使抽象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虽然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魔力,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一些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生成。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会让学生激情澎湃,才思涌动,既能让其准确把握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的导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似乎点醒了那些照本宣科、漠视学生情感需求的教师,让更多的人去思考,在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