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完美”策略浅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完美”的语文课堂吗?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不妨作这样一个假设:
  完美的教师+完美的学生+完美的过程+完美的结果+……=完美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在现实中存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缺乏、学生素质不高、师资水平不齐。在这种现实下奢谈“完美”的语文课堂是不现实的,有时候即使我们想“作秀”都不可能。对完美语文课堂的追求我们可以也只能这样去理解:由一个不完美的教师,带着一群不完美的学生,去创造一个经过、结果逐渐趋于完美的课堂这样一个过程。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往往用一种“完美”的眼光去评价一節课,这样就在无形中伤害了许多教师的心: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评课时总会被提出一大堆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呢?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趋于“完美”呢?评课者要改变观念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要下大力气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让我们的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让我们的教学由“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当然对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而言,这可能有些勉为其难,可能有些不切实际。然而唯其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才会逐渐趋于“完美”。要一步登天当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从“培养两种意识”和“注意两个角度”做起,逐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完美”起来。
  一、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培养两种意识
  一是“问题意识”。关于“学”与“问”的关系,许多前辈大师们都作过精彩的论述,兹不赘举。其最著名者,当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名言。的确,能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的标志之一。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教师或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而应是师生共同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对语文教学的“文本”——课文——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往往千差万别。如果幻想在课堂上把与课文有关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清楚,那恐怕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是生怕学生在下课时还有“问题”的。在语文课堂上常见的结束语“大家都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清楚吗?”等,其实都反映了我们的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学生把什么问题都“弄懂”、希望自己把什么问题都“讲清楚”、希望课堂结束时学生“不带着问题离开”。其实,这正说明我们的“问题意识”还没有形成,或者还不够强。要让语文课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让学生在离开课堂时“不带走其它,只带上问题”。唯其如此,方能让学生走近“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理念。
  二是“思维意识”。我们要明白,语文课堂,不是追求表面花哨文章的场所,不是一种浅层的、简单的技术,也不是一些所谓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无序堆砌,而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一堂语文课的评价,不应该只看气氛是否活跃,而应主要看学生是否在积极的、主动的、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常常看到和听到这样的语文课: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课堂上电脑多媒体俱全,学生又是唱又是画又是跳,课堂气氛热闹无比。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却让人不敢恭维。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斥着视听图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要让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是多么困难!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沉”下来、“静”下来,独立地思考而不人云亦云。一节语文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个“思维”的结束,而应成为学生一个新思维诞生的起点。我们要让学生带着新的思考离开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思维体操”的游戏乐园。只有这样,“课改”所希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目标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学、乐学语文,语文课堂才会走上逐渐趋于完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注意两个角度
  一是让一节课有一两个亮点。我们都很清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让每一节课都精彩或“完美”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不能让节节课精彩,但我们可以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寻找一个能让你的课堂闪光的亮点。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凸现你的亮点,让它真正“亮”起来。这样,或许你的课堂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亮点该向何处寻找?语文课上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或者一篇新颖巧妙的板书、一次放飞思维的想象或者一次激烈的讨论等都可以成为亮点。特别是课程标准提出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要“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要“互动”“创新”式地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要求,只要我们将这些要求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就能给语文课堂设计出无穷的“亮点”来。
  二是让一节课有一两个高潮。如果课堂始终是按部就班,没有变化,那么,课堂很容易陷入“一潭死水”“死气沉沉”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让课堂有一两个高潮,让你的课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你的课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这样,你的学生就将欲罢而不能。怎样才能让课堂达到高潮呢?首先,教师要有激情。语文是一门充满激情的艺术,没有激情便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能打动学生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都要富有激情。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也就不可能感动学生。其次,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讲究曲折变化,不能老是“读、讲、问、练”,没有新意。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合作、探究”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在教学中大胆运用。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猜读”“别解”“新续”等新的诠释,往往会让你的课堂精彩迭出、高潮不断。
  当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对语文、对生活、对人生产生了无穷的“问题”;当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面对大千世界、世相人情时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当我们的课堂上“亮点”频现、“高潮”迭起时,谁还会说它不是“完美”的课堂呢?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以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次在主变例行检修过程中发生直流接地故障后,由于长电缆电容效应引起的断路器误动作。分析了引起跳闸的原因,对此类跳闸事件的防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直流接地;长电缆;电容效应  2017年11月14日内蒙古某500kV变电站在进行2号主变例行检修过程中发生了直流接地异常情况,随后1号主变高压侧断路器跳闸事件,其他一次设备无异常情况、1号主变相关保护无动作信息。跳闸事件发生后
【摘 要】  小学体育特长生(以下简称“体育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较薄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情境,见缝插针结合文本进行拓展与延伸,把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提出了提高体育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育特长生 口语交际 现状 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要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人才为根本,以信息和高科技为核心的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企业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和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科技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受到资金、技术的制约外,人才往往成为科技
本文通过分别讲述高血压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研究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含量等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相关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的关系。
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对称与协调发展,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
【摘 要】  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也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传统教育知识的传授仅是简单的书本传授,比较生硬,小孩的注意力本就控制力低,很容易走神,将幼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合理运用并创新教育办法,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办法来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价值工程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必要的功能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强调的是项目的功能分析和功能改进。尽管在建筑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价值工程
高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在思想方面需要进行包括“大局观”“系统论”“服务性”在内的理念培养,同时在操作中则需真正做到“以制度为准绳”,尊崇制度、服从制度。科学发展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理念培养随着各个高校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展开,以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建设已成为诸多高校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总体要求。若实现这一发展,我们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