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弗赖登塔尔语)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这个大背景。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成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桥梁呢?
  一、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1.收集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要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学习“十几减9退位减”的内容时,我改变了原来的传统教法,让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购物活动的体验,加强对十几减九退位减的理解,再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中引出数学问题。这种生活化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地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2.开放小教室,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灵活地选组教材,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如在开展“春游”综合实践课中,我先播放了义乌乐园几个游玩项目的录像,然后问学生:“如果你要去玩的话,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说:“我想了解价格,哪些项目是免费的,哪个项目比较刺激,每次能坐几人……”我又出示价格表并问学生:“你想玩哪些项目?打算怎么玩呢?”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有的项目可以根据玩的人数和别人合作,以减少开支。我接着问:“如果在儿童节那天,学校给每人20元的游乐券,你又打算怎么玩?能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吗?”这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观看录像→出示价格→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在这堂综合实践课中,学生在游玩中学习数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3.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带着问题,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主动预习新课,上课就成了学生交流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场所式。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养成细心留意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并解决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二、日常生活数学化,运用数学
  以往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旦遇到生活实际问题往往就无法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要召开依次家长座谈会,共有35人参加,要给每人准备200ml饮料。去哪家上场买合算?”同时出示不同商场的优惠措施(略)。请小组设计方案,在组内交流整理后,汇报交流。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方案,并各有各的优点。有的从省钱考虑,建议买大瓶装的;有的从方便考虑,建议买小瓶的。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还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的购物中,得出:买东西既要考虑产品的特点,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由于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教师还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从生活中学,为生活而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该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去体验、去感受,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内涵,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责编黄海)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动机深、参与程度深、思维层次深、运用水平深的学习模式。以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提出了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知识所蕴含的核心范式为载体,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平台和空间为前提,遵从知识重演性、课堂发展性、习题的梯级性为指引,来说明和展示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多元工具;验证反思;思维演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
1 新年好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2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倍数和因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奇妙
前些天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赛课,刘老师的一节课让我感触较深,现就列出其中的几个片段,供大家赏析。  一、导入  师:我们班同学有多少人?生齐说: 51人。  师:今天我们分小组学习,要求每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能分成两人一个小组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1:因为51不能被2整除。生2:个位不是2、4、6、8、0。  师:能分成5人一个小组吗?生齐说:不能。  师:理由?生1:51不能被5整除。生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  小结: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很难数出三种形状饼干的块数。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索  
题目:将1~9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数的和都相等。  教学实录:    一、尝试交流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  师:会做的同学请举手。(约20%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你们能介绍一下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是试出来的。  生:我也是试出来的,我的运气很好。  师:做数学可不能靠运气!如果老师将题目改为“将15~23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每一
[摘 要]数学概念理解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育领域至关重要。数学理解的递归模型为揭示概念理解过程提供了新视角。基于递归模型,遵循客观抽象与直观具体、历史顺序与“超回归”倒序、证伪与证实、行为实践与表达证明的设计准则,重构数学概念教学模型,促进数学概念理解。  [关键词]递归模型;数学概念理解;融通;分数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陆琪,双子座,O型血。  职业是作家、商人与女性情感导师。  眼前的这个男人 ,白衬衣,灰框板材眼镜,他看起来非常聪明斯文,带着点浙江口音、并且语速极快的普通话让他显得似乎有一点油滑,套用一句吴语方言来形容,就是“敲敲头顶,脚底板都会响”。  陆琪正在创作一部小说,目前拟定的名字叫做《算爱师》,其中的主角是一个以为别人算计爱情为职业的人。  而他,仿佛就是那从书中走出来的男主角。从第一个一百万到1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等待质量检测的小提琴成品。图/新华  一把中国制造的小提琴能有多便宜?  在淘宝网上,产自江苏黄桥的入门琴价格从199元起。  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低价位,撑起了中国提琴总产量的70%,也占据了世界提琴版图的30%。  2019年4月12日,在中国乐器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提琴产业之都黄桥”作为“乐器行业功勋单位”受到表彰。  在当地,不会拉琴的农民造琴的历史已有50多
[摘要]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温故中唤醒学生的经验和思维,为新知学习提供最基本的智能保障,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让他们学会解读运算方法,在真初的计算练习中领悟算理,在分层探究中发展数学思考力。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