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次教师会议,有老师提出要取消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原因是在这三分钟里学生和老师傻傻地坐着,无事可做,浪费时间。大家各抒己见,轮到我发言时,我就平时一贯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赞同。 课前三分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课件呈现)播放一些歌曲,提前展示课文的重难点,延伸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 一、 唱一唱,放轻松 唱歌学英语,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教师会议,有老师提出要取消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原因是在这三分钟里学生和老师傻傻地坐着,无事可做,浪费时间。大家各抒己见,轮到我发言时,我就平时一贯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赞同。
全文查看链接
2.You can put(放)the water, milk or juice in it.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儿童的成长就是发展。儿童要健康良性地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文化,需要教育对童年进行理想的文化设计。这是确保童年良好生态的需要,也是教育之必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分为“天生的”与“文化的”。所谓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化经验的掌握,也是文化行为的形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这种文化的推理方式”。“文化的发展有助于透视使用符号去解决问题,解释读写能力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经过使用更抽象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于2012年秋季开始出版,2014年春季起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使用二年级下册。 修订后的二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十个单元的内容以及“小小设计师”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其中,“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课堂评价要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始终应该贯穿评价。但在教学中,教师却常常走进误区。 误区一:评价语格式化。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教师评价语单调、空泛,大多是“你真棒!读得真好”之类。更有甚者,学生形成条件反射:“棒棒棒,你真棒!” 误区二:评价语泛滥。有人用“四过”“一弱”来概括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四过”是指表扬过滥、过频、过高、过花,“一弱”是指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
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文盲不仅指不能阅读文字,也指不能阅读音乐”,虽然不会识读乐谱也能唱歌、欣赏音乐,但“具备识读乐谱能力的人将比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识读乐谱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扫盲的基础,也是学习音乐文化的重要工具,更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正了识读乐谱的表述,不再是模糊的“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
【教材依据】 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设计思路】 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
就像人的生命的能量及活力来源于不断补充营养,儿童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上,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好了,那么儿童学习数学就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路在何方?我联想到平时烧菜,这不就是既要让孩子喜欢吃,又要吃得有营养吗?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想,教学与烹饪肯定有许多相通之处。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我大胆开展了“舌尖上的美味数学”的尝试,借鉴烹饪对于营养的意义,注重采用陌生化的手段,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联系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比较、尝试、计算、画图、推理、抽象、交流等活动,把课堂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不断地进行数学化,从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提升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复习单元“Project 1”和“Project 2”,和旧教材相比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全面,不仅要复习巩固、延伸拓展、激发兴趣,而且增添了手工劳动环节,一节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多,让人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而许多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往往只关注到活动环节的设计,却忽视了各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使得一节课缺乏整体性,让人感觉比较零散。目前的数学亟须理清这千头万绪,编织教学主线,将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淡雅却又情意浓浓的散文。在作者的娓娓诉说中,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渐展开。粗粗一读,那平淡无奇的话语似乎很难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但当我们细细品味,便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那簇茉莉花散发出的“缕缕幽香”中。因为这一切的情,一切的爱都浸润在一个又一个不经意便会忽略的细节之中: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是细节在悄无声息地传递着夫妻之间的情与
走进现在的数学课堂,教材改了,教法变了,可如何改才能对学生胃口?如何变才更为有效呢?我认为改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以学定教”,变俯视学生为平视学生,乃至仰视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个体所特有的灵气和才华。下面我结合《秒的认识》三次磨课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俯视——高处不胜寒 俯视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教师高高在上,主角意识浓厚,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