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随着课程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数学知识到数学问题产生了新的飞跃,生活生成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然而,数学问题的主旨是“用新的法则寻求解决的快捷方式。”于是,根据现在教材“活性’”弹性”的特点,我们在思考走进教学的新门径。当这种思考生成时,又对教学进行定位,又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进行了思考。至此,在这多种背景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用数学科带动其他学科,最后,同步培养产生共振效应。
  一、 构建模式:实践证明,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涉及到优化教学模式问题。当然,在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遵循:第一,能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意识。第二,设计一个开放性或动态型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第三,创设民主科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发展,以”寻求新视角中学生“,使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心理,运用有效的刺激促进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由”答问式“转为”质疑式“,于是构成教师”设疑、拓思、诱导“,学生”生疑、质疑、交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自主探究“为主,突出了”三个转变:(1)由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变;(2)由单项信息交流向多项信息交流转变;(3)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转变。
  二、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强烈倾向,兴趣是智慧的“触发器”,是创新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有意识地创新。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前,先给学生讲故事。今天是猴大王的生日,小猴们买了一个蛋糕孝敬,可小猴们又不敢怠慢猴二王和猴三王,所以讨论把蛋糕的1/3给猴大王,蛋糕的2/6给猴二王,蛋糕的3/9给猴三王。没等小猴说完,猴大王大怒,”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吃得最少!“这是猴二王也叫了起来,”不对啊!是我吃的蛋糕最少。“猴三王也叫了起来,”你们吃的都比我多!“故事讲完后,我接着问:”你们说到底谁吃的最多?一个蛋糕粉完了吗?“顿时,气氛活跃了,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立刻抓住稍纵即逝的”直觉“和”灵感“,利用学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心理,巧妙地投入知识,以简驾繁,化难为易,酌取精要,牵动思维,很快给蛋糕故事找到答案。这节课像磁场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使我们欣慰的是学生能谈论分数在生活中的用途,能用分数编写数学问题。
  三、引导探究:叶圣陶说过:”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不是把现成的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一是问题探究,从设疑、思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概括出新知识;二是实验探究,借助动手实验操作,创设激励思维的情景,获取新知识;三是练习探究,设计典型技能题,再练习中领悟知识。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自学教材后,教师发问:”倒数的求法,结语中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经过一阵认真思考、研究后,大家讨论:有的说”零没有倒数。“有的说”如果把0的分母看作1,分子和分母互换,就是1/0,而1/0没有意义,所以0的倒数不存在。“在火热的氛围中,教师跟踪追问:“求倒数怎么和0不能做除数联系起来了呢?”学生答道:”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本身。如果求0的倒数要用1/0,但0不能做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全班同学纷纷发言,一时间创新的火花在探究中得以迸发、闪烁,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自主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四、启发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结底是思维活动。教育家魏书生早在20多年前就大力提倡课堂质疑。为此他的学生都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久之学生大都具备了创造思维的能力。在魏书生课堂教学的影响下,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第一,要自己去挖掘问题,看到每一个结论时,都要想想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条件变了,结论又会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事物;第二,要敢问、会问,不要怕暴漏自己而把问题隐瞒,从而丧失学习的机会;第三,不要接受现成的答案,要在独立中发现并逐步追寻论证、推导到最初点,善于设悬念,在疑问中求知。其间,教师要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要因问浅了,觉得不屑一顾;问深了,认为故意要教师难堪,由此而损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周总理曾说过:“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敢于提出的看法,这就是很重要的锻炼,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成为懒汉。”这就是说,善于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養学生创新精神。
  五、鼓励求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不是啃书本,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我们认为,用求异性,把一些平时易于忽略或处于隐蔽状态的问题和矛盾,激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启迪,能够诱发其求异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另辟蹊径,进行创造思维的能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如“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未达标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对第一问学生很容易解答,对第二问多数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160-120)÷ 160.但有的学生与众不同,用1-75%(一问结果),显然未达标的占25%,这是从整体去构思的表现,算理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
  【结束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诸多条件。因为数学问题不是单一的,它是多项价值思维的综合产物,我们在实践中得以尝试,同时收获了最佳答案。所以,用数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鼓励性。于是,我可以说: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既能拉动思维,又能形成新的思维动作,有益于发展,值得保持、深化与发扬。
其他文献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老师引领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课堂,应该是师生思维、语言同构共生的栖息地,应该是跳动着文学的音符,涌动着生命活力的优美乐章,应该是流淌出生命的色彩,让学生自由飞翔的蔚蓝天空。在这样的语文教学境界里,学生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活’有千钧任翕张。”才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奇迹发生,才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才有“精骛八极,神游四海”的思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关键词:写作;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本来就应该具备创新性。学生作文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有创意的表达,更需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即使是相近的题材,
期刊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种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是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1、在操作活动中产生兴趣。小学生的特点
在浮选厂矿浆中,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金属会影响复合矿石中硫化矿的可浮性。本文研究了在控制良好的分批浮选试验中,黄药对铅、锌氢氧化物与黄铜矿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研
U型钢可缩性支架在地下矿山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对于松软破碎地段矿岩的支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拱形参数理论上计算,还没有详细的论述,只是在岳翰等
Traversella 矽卡岩发育于 Traersella 闪长岩体接触变质带,应用相平衡原理确定早期矽卡岩阶段的温度为625~550℃,晚期为525~300℃.不同类型的矽卡岩中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相应的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最终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索,加强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说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
凭借精致的深入调查和详实的田野日志,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最终付梓的博士论文《街角社会》向我们解构了意大利贫民窟内以一套相互义务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时代精神与民族品格往往从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中国故事也从中开篇立序.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头与支柱,是每一代国人身上都留有的时代印记.随着社会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与媒介的演变紧密相连.通过对“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络直播+非遗”两种当下最典型的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研究发现,“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