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此次展演研讨会中来自不同层次学校学生、一线舞蹈教师及领导所提出与本学校有关舞蹈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困惑,以及知名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所给与的建议和提出的对策为中心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笔者对湖北省舞蹈教育行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探寻问题的根源、完善舞蹈教育模式并最终加大改变现状的可能性。
关键词: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现状;行业
6月20~22日,2017年湖北省大专院校舞蹈教学成果展演以及23日的展演成果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展演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办,湖北省舞蹈家协会承办,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共包括有北京现代舞团以及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职业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歌舞剧院中专等9所院校的十三堂课程参与了此次展演,其中包含了芭蕾基训课、编导课、古典基训课、古典舞技术与身韵课、民间舞课、毯子功课、拉丁舞教学课等教学内容。虽然展示课内容丰富而精彩,但在展示后的研讨会当中还是暴露了许多学校舞蹈教育的问题。此次研讨会便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不同舞蹈专业之间、不同舞蹈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沟通交流的平台,参会人员提出自身所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以及困惑,之后再由所有人员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身想法以及提供宝贵意见和解决措施。同时参会的艺术家也对此次会议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时代意义做出了肯定。笔者结合不同学校代表发言内容中所涉及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的现状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并从四种不同层次学校中的舞蹈教育进行思考和深入分析,最后期望借微博之力能够促进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近几年,我国舞蹈教育飞速发展,学校舞蹈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从艺术专业院校向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舞蹈教育已步入繁荣而成熟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舞蹈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可分为专业舞蹈院校、综合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师范大学中的舞蹈院(系)、综合大学中艺术学院里的舞蹈院(系)、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系(舞蹈专业)、非舞蹈专业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非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本文结合研讨会参会学校及谈话内容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层次学校。
1艺术类职业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一级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艺术职业学院以及省市的艺术学校便承载了舞蹈专业的基础教育。近年来全国艺术类高考发展迅猛,各大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相继开设了舞蹈类相关专业,这也凸显出职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其教育水平和教育成果的一个巨大考验。
1.1招生质量不均与培养目标模糊
高职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普通中学,中专毕业学生寥寥无几。招生来源的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但由于现阶段的高职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办学实践中,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管理者将艺术职业教育办成了本科艺术院校的附中或本科艺术教育的压缩,造成艺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错位。对中专教学内容的重复、对本科教学内容的复制以及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制定培养方案都会影响到本校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2建议措施
改革课程培养模式,从新制定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综合实践应用型”职业人才,而高职的培养目标就更应具有职业向导性,其毕业生应基本满足于本地区的专业人才需求。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等基本教学条件上有区别与艺术类本科院校和师范类院校。避免与其“同质化”的发展,也可扬长避短发挥其强项。卢矜曾并提出艺术高职的学生要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技能,同时在自己所属专业范畴内进行简单创作或编配的能力;具有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能力:具有艺术产业化普及与推广的能力、业余艺术教育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己有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能力结构的原则是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这样看来,高职学生不仅需具有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有晚会编导、艺术产业推广、活动策划、大众艺术教育普及等能力,并保持其最基础的“社会实践性”,及时的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并且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要求。学校就业处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深入调查本地区的人才需求以及就业状况,定期的汇报给学院的教育处,以便其以就业为向导来调整和更新培养方案。
2高等师范类大学艺术学院
自建国以来我国师范类院校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课程改革的落实,不同层次学校迫切需要大批量的综合实力扎实的舞蹈教师,这样一来培养各层次舞蹈教师的重担便落到师范类大学艺术学院上。
2.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与就业问题
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專业自从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设立本科舞蹈专业以来正式成立。舞蹈教育专业相比舞蹈表演专业无论是从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都是十分稚嫩的,在办学之初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只是权威舞蹈院校,这也使得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有失其师范性。总的来看,高师舞蹈教育专业与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区别。专业舞蹈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是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舞蹈感觉好、表演能力强的专业舞蹈演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大多会进入专业的艺术团体从事专职舞蹈演员工作。而舞蹈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综合实力较强并带有示范性质的舞蹈教师,与舞蹈表演方向学生相比她们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例如授课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开发新课程能力等方面却占有一定的优势。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模糊的培养目标下很难培养出具备综合实力的师范生,这就使得其毕业生就业困难,不能在教师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导致就业面狭窄。于是相当多的毕业生难以面对基础舞蹈教育改革的激烈竞争,纷纷“在充电”“下岗”;甚至难以承受市场经济的巨大诱惑,纷纷“转行”“再就业”等。 2.2建议措施
2.2.1制定合理培养方案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应根据招生条件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水平合理的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下综合能力过硬的舞蹈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高师应发挥其浓厚的文化氛围的优势,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这些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开设文学、美学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应加入声乐、钢琴、少儿舞蹈编排等有助于学生更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课程。在此过程中高师舞蹈教育需铭记自身的办学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做贡献,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并且带有明显的“师范性”。
2.2.2明确就业方向
高师舞蹈专业与其他院校相比,其特殊之处就是在于它的“师范性”,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之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自然就清晰明了许多。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将会进入中小学加强舞蹈教育建设,带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同时将舞蹈文化在新时代的青少年以及家长中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舞蹈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不仅能让孩子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专业的舞蹈教育也可以让更多家长接触到专业舞蹈领域的平台,一些有舞蹈天赋或者有对舞蹈有兴趣的孩子就有渠道和机会接触专业的舞蹈教育,这样一来便解决了舞蹈基础教育阶段招生质量低下的问题,长久以来便可建立高师就业与中专招生的良性循环体系。
3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
发达国家舞蹈教育专业发展相对成熟,也为我国舞蹈教育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英国的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给予高等舞蹈教育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强了舞者自身的生存能力,广泛而实用的课程使其就业的选择远远超出了舞蹈表演、编导和教学,而是还有舞蹈管理、舞蹈治疗、舞蹈研究、舞蹈批评、舞蹈历史、舞蹈人类学、舞蹈社会学和舞蹈政治学等等,使热爱舞蹈并立志为其献身的人们不必因就业机会的狭窄而悲伤离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便成为舞蹈事业的传播平台,培养高素质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的舞蹈事业的继承与创新的传播者。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既有舞蹈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性”又兼备师范类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同时有具有其特有的“综合性”。
3.1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僵化
总结参会学校代表发言,笔者发现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内容单一、种类趋于相同,甚至于是在模仿专业院校的课程种类。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培养目标模糊。此问题在以往文章中被多提及在此就不多做讨论。
3.2建议措施
建立“多元化、应用型”培养目标:
由于综合类学校舞蹈学与专业院校的招生来源、质量与专业院校都有所不同,所以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都应与不同于专业院校,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专业表演人才并不适合其学校自身特点与发展。但由于其专业开设较晚还未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能在某些方面模仿某些权威专业院校的办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综合类院校自身带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当今社会中文艺界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多元化、应用型”的艺术人才来保证其发展与进步。综合类院校有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人文环境,所处其中的舞蹈学专业便可以合理利用学校优势吸纳不同专业的养分来扩充自身的教育,尝试开设不同的舞蹈相关的学科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起更全面、更丰富、更实用、更有特色的舞蹈学专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美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他们在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了自身和环境的资源开拓有特色的办学方向。美国的舞蹈教育家们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在综合类大学里“舞蹈”的概念应该并且早已远远超越了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单一领域。要深入贯彻以人本化教育理念,综合类学校舞蹈学专业应灵活运用本学校丰富的学科资源尝试进行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的创新开发,建立一些例如各国优秀舞蹈欣赏方法、舞蹈与健身、舞蹈治疗、舞蹈心里学、舞蹈观众的开发、舞蹈管理等课程。接受过更加全面课程培养的毕业生将会具有更全面多元化的综合能力,相比单一舞蹈技能較强的专业院毕业生来说具备另外一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古兰丹姆.论舞蹈教育在体育院校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0.
[2]王耀华.高师舞蹈教育论.第一版长沙[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人学事版社,1996.
[4]郑岩.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中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高德峰.对艺术职业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
[6]卢矜.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艺术教育,2005.
作者简介:
杨思嘉(1994—),陕西西安人,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关键词: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现状;行业
6月20~22日,2017年湖北省大专院校舞蹈教学成果展演以及23日的展演成果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展演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办,湖北省舞蹈家协会承办,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共包括有北京现代舞团以及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职业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歌舞剧院中专等9所院校的十三堂课程参与了此次展演,其中包含了芭蕾基训课、编导课、古典基训课、古典舞技术与身韵课、民间舞课、毯子功课、拉丁舞教学课等教学内容。虽然展示课内容丰富而精彩,但在展示后的研讨会当中还是暴露了许多学校舞蹈教育的问题。此次研讨会便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不同舞蹈专业之间、不同舞蹈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沟通交流的平台,参会人员提出自身所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以及困惑,之后再由所有人员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身想法以及提供宝贵意见和解决措施。同时参会的艺术家也对此次会议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时代意义做出了肯定。笔者结合不同学校代表发言内容中所涉及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的现状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并从四种不同层次学校中的舞蹈教育进行思考和深入分析,最后期望借微博之力能够促进湖北省学校舞蹈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近几年,我国舞蹈教育飞速发展,学校舞蹈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从艺术专业院校向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舞蹈教育已步入繁荣而成熟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舞蹈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可分为专业舞蹈院校、综合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师范大学中的舞蹈院(系)、综合大学中艺术学院里的舞蹈院(系)、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系(舞蹈专业)、非舞蹈专业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非艺术院校中的舞蹈院(系)。本文结合研讨会参会学校及谈话内容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层次学校。
1艺术类职业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一级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艺术职业学院以及省市的艺术学校便承载了舞蹈专业的基础教育。近年来全国艺术类高考发展迅猛,各大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相继开设了舞蹈类相关专业,这也凸显出职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其教育水平和教育成果的一个巨大考验。
1.1招生质量不均与培养目标模糊
高职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普通中学,中专毕业学生寥寥无几。招生来源的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但由于现阶段的高职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办学实践中,一些职业院校的办学管理者将艺术职业教育办成了本科艺术院校的附中或本科艺术教育的压缩,造成艺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错位。对中专教学内容的重复、对本科教学内容的复制以及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制定培养方案都会影响到本校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2建议措施
改革课程培养模式,从新制定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综合实践应用型”职业人才,而高职的培养目标就更应具有职业向导性,其毕业生应基本满足于本地区的专业人才需求。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等基本教学条件上有区别与艺术类本科院校和师范类院校。避免与其“同质化”的发展,也可扬长避短发挥其强项。卢矜曾并提出艺术高职的学生要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技能,同时在自己所属专业范畴内进行简单创作或编配的能力;具有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能力:具有艺术产业化普及与推广的能力、业余艺术教育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己有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能力结构的原则是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这样看来,高职学生不仅需具有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有晚会编导、艺术产业推广、活动策划、大众艺术教育普及等能力,并保持其最基础的“社会实践性”,及时的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并且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要求。学校就业处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深入调查本地区的人才需求以及就业状况,定期的汇报给学院的教育处,以便其以就业为向导来调整和更新培养方案。
2高等师范类大学艺术学院
自建国以来我国师范类院校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课程改革的落实,不同层次学校迫切需要大批量的综合实力扎实的舞蹈教师,这样一来培养各层次舞蹈教师的重担便落到师范类大学艺术学院上。
2.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与就业问题
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專业自从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设立本科舞蹈专业以来正式成立。舞蹈教育专业相比舞蹈表演专业无论是从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都是十分稚嫩的,在办学之初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只是权威舞蹈院校,这也使得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有失其师范性。总的来看,高师舞蹈教育专业与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区别。专业舞蹈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是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舞蹈感觉好、表演能力强的专业舞蹈演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大多会进入专业的艺术团体从事专职舞蹈演员工作。而舞蹈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综合实力较强并带有示范性质的舞蹈教师,与舞蹈表演方向学生相比她们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例如授课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开发新课程能力等方面却占有一定的优势。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模糊的培养目标下很难培养出具备综合实力的师范生,这就使得其毕业生就业困难,不能在教师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导致就业面狭窄。于是相当多的毕业生难以面对基础舞蹈教育改革的激烈竞争,纷纷“在充电”“下岗”;甚至难以承受市场经济的巨大诱惑,纷纷“转行”“再就业”等。 2.2建议措施
2.2.1制定合理培养方案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应根据招生条件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水平合理的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下综合能力过硬的舞蹈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高师应发挥其浓厚的文化氛围的优势,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这些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开设文学、美学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应加入声乐、钢琴、少儿舞蹈编排等有助于学生更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课程。在此过程中高师舞蹈教育需铭记自身的办学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做贡献,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并且带有明显的“师范性”。
2.2.2明确就业方向
高师舞蹈专业与其他院校相比,其特殊之处就是在于它的“师范性”,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之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自然就清晰明了许多。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将会进入中小学加强舞蹈教育建设,带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同时将舞蹈文化在新时代的青少年以及家长中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舞蹈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不仅能让孩子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专业的舞蹈教育也可以让更多家长接触到专业舞蹈领域的平台,一些有舞蹈天赋或者有对舞蹈有兴趣的孩子就有渠道和机会接触专业的舞蹈教育,这样一来便解决了舞蹈基础教育阶段招生质量低下的问题,长久以来便可建立高师就业与中专招生的良性循环体系。
3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
发达国家舞蹈教育专业发展相对成熟,也为我国舞蹈教育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英国的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给予高等舞蹈教育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强了舞者自身的生存能力,广泛而实用的课程使其就业的选择远远超出了舞蹈表演、编导和教学,而是还有舞蹈管理、舞蹈治疗、舞蹈研究、舞蹈批评、舞蹈历史、舞蹈人类学、舞蹈社会学和舞蹈政治学等等,使热爱舞蹈并立志为其献身的人们不必因就业机会的狭窄而悲伤离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便成为舞蹈事业的传播平台,培养高素质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的舞蹈事业的继承与创新的传播者。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既有舞蹈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性”又兼备师范类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同时有具有其特有的“综合性”。
3.1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僵化
总结参会学校代表发言,笔者发现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内容单一、种类趋于相同,甚至于是在模仿专业院校的课程种类。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培养目标模糊。此问题在以往文章中被多提及在此就不多做讨论。
3.2建议措施
建立“多元化、应用型”培养目标:
由于综合类学校舞蹈学与专业院校的招生来源、质量与专业院校都有所不同,所以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都应与不同于专业院校,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专业表演人才并不适合其学校自身特点与发展。但由于其专业开设较晚还未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能在某些方面模仿某些权威专业院校的办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综合类院校自身带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当今社会中文艺界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多元化、应用型”的艺术人才来保证其发展与进步。综合类院校有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人文环境,所处其中的舞蹈学专业便可以合理利用学校优势吸纳不同专业的养分来扩充自身的教育,尝试开设不同的舞蹈相关的学科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起更全面、更丰富、更实用、更有特色的舞蹈学专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美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他们在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了自身和环境的资源开拓有特色的办学方向。美国的舞蹈教育家们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在综合类大学里“舞蹈”的概念应该并且早已远远超越了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单一领域。要深入贯彻以人本化教育理念,综合类学校舞蹈学专业应灵活运用本学校丰富的学科资源尝试进行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的创新开发,建立一些例如各国优秀舞蹈欣赏方法、舞蹈与健身、舞蹈治疗、舞蹈心里学、舞蹈观众的开发、舞蹈管理等课程。接受过更加全面课程培养的毕业生将会具有更全面多元化的综合能力,相比单一舞蹈技能較强的专业院毕业生来说具备另外一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古兰丹姆.论舞蹈教育在体育院校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0.
[2]王耀华.高师舞蹈教育论.第一版长沙[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人学事版社,1996.
[4]郑岩.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中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高德峰.对艺术职业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
[6]卢矜.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艺术教育,2005.
作者简介:
杨思嘉(1994—),陕西西安人,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