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加强环境观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中学地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环境地理教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献上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地理教学
  正确的环境观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合理利用时,就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利用不当,则会出现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各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地理环境教育要贯穿中学地理教学的始终。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对于地理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地理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人类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尽最大的努力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和全球生态意识,自觉地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要提高国民素质,就需要我们贯穿始终的教育。而中学地理课中的环境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必须加强初中地理课中的环境观教育。
  1、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也是目前茫茫宇宙中发现的唯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环境,我们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在地形部分教学中,通过讲述五种不同形态的地形,了解不同地形区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那么,在不同的地形区内,我们是如何因地制宜地适应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又如何呢?自然地引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比如:平原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便利等优势,人们通过这些优势。发展农业,同时进行治理活动,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地理总述部分的教学要恰当地渗透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理论。
  如:在讲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时,要充分分析自然环境对我们人类的吃食、衣着、交通、民居的影响,由于气温的变化,塔里木盆地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由于降水、地形、气温、土壤等原因,有傣族竹楼、湘西吊脚楼、因纽特人的雪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新疆的平顶屋等。不同的民居特色,充分说明人与环境关系密切。同时,在分析人与环境关系时,不但使同学们了解是什么,更要了解为什么,如:人类滥砍滥伐森林,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气候变化异常、旱涝灾害加剧。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就会造成全球温室效应温度升高,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自然资源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方面大自然向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像土地、森林、水、矿产等等,为我们生存提供了物质保障,才使我们生活多姿多彩。但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不能浪费和破坏。否则,大自然会惩罚我们的。如:水是生命之源,由于人为浪费污染,淡水危机已经影响到了许多人的生活和生产。在学习人口时,要让学生知道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否则就会带来许多问题。人类生活来源于自然环境,而环境的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使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国家有不同的地理环境
  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各地出现人与环境不协调时如何处理是学习的关键。如:埃及人民。在非洲北部干旱气l侯条件下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所淤积的沃土发展农业生产,’创造灿烂的古代文明,现在又建水库,开发石油、旅游、运河和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埃及经济,这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人口速增,他们为了生存,盲目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或种粮或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自然环境恶化的情况。而这些又反过来威胁着非洲人民的生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保护环境,努力提高生产水平,这是人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表现。
  4、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5、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分析环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
  环境问题在当今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环境信息。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信息的收集,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信息学习和探索。如当前,国际上兴起的“绿色技术”(末端治理技术、清洁工艺、绿色产品),它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入大量的资金、引进新的技术及人才调整生产结构与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环保的迫切性更能体现出来。再如,第四单元中学到人类活动与陆地自然资源的关系中,可引用于2002年末爆发、在2003年春天到处肆虐,可致人死,并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非典型肺炎”,教育学生人类必须与各种生物和平相处、共同生存,不能到处捕杀、食用各种野生动物,因为这样做会导致物种灭绝、各种新型传染病的纷纷出现和原有病毒变种,等等;教育身边的人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物。环保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总之,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关系协调,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反之,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历史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通过对后进生完成历史作业的消极心理因素的分析和探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针对后进生的历史作业设计原则: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后进生历史作业设计  一、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通过重视地图使用,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广大历史教师提出并积累了许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但令人担忧的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缺点与不足仍然存在: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能力较弱,知识的迁移及灵活运用能力差,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低等。笔者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程中教学安排与设计,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初中历史课堂
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而在高考试卷中,写景抒情诗的考查,也大都有所涉及。比如:全国卷2卷2007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9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新课标2010年卷: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011年卷,诗歌鉴赏题中第二问即“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只有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引导者、促进者、评价标准和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品德是成才的关键,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使命和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写到“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和包罗万象的内容,证明其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从教学内容而言, 中学历史涉及远古人类的文明、古代灿烂的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世界的
【摘要】比较法是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比较法简单易学,应用方便,并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不但教师易教,而且学生也易学易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答题技巧,而且能够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此,我就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想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先哲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