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真实学习力的释放是学习共同体的真谛。”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2019年6月,我带着41个新居民家庭的孩子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开始实施班级课堂变革。对于家庭教育支持力缺失的学生来说,释放他们真实的学习力,也许是扭转被动局面的上上之策。
  与平行班比较,本班的学习慢了整整一个单元。半年来,我告诉自己不能急,仍然根据学生的特殊学情,保持适合的节奏,绝不为了进程而无视学习现状。还是坚信那句话:“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
  在充分阅读深度学习与神话教学的相关书籍后,我以“熟读、结合注释说故事、梳理线索、推想结果、想象过程(写)、感受形象”这六个进程组织开展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的学习活动。
  一、抓好朗读,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教学活动从读正确、读熟练开始。我站在角落静静地看。读了一两遍课文后,不少学生停了下来。一部分学生继续伪装学习,读得磕磕绊绊。学习准备不充分,必然导致认知的浅表化。如果知识之间无法建立深度联结,就难以产生真正的学习。
  我故意选了一个学习自觉性还不错的学生小A。听到名字的一刹那,他咯噔了一下,大概觉得老师不会叫他这样的乖孩子。他疙疙瘩瘩地读完了35个字,错了3个。这个结果让他意外,他的头一直低垂着。
  几个反应快的学生立刻心领神会:“继续读!”“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读。”我建议道。独立读时,学生一般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只有和同伴一起读,发现彼此读得不一样时,他们才会停下来,琢磨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学习共同体倡导的协同互助,正好弥补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缺陷,避免了独立学习的孤立无援,让所有学生都能安全、安心地投入学习。
  听到“嘀嗒嘀嗒”的倒计时声响起,学生自动停了下来,这已经成了一种默契。深度学习的慢并不是一股脑儿的慢,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准确判断。遇到简单已知的内容时,一秒钟也不浪费;遇到迷思与困惑时,哪怕几十分钟,也要等待,直到学生清晰明确为止。
  我提醒学生:“听录音,注意读的节奏。”听完三次录音,开始第二次同伴协同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我又指名小A来展示,这次他读得正确、流畅、有节奏,自己也很满意。我又找了每组中相对而言朗读能力需要加强的学生来展示,结果都比第一次好了许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对方法、切实练习”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内心自信了,他们就更愿意与同伴建立深入合作的关系,乐于学习,并尝试挑战困难。
  因为坚守“保障每个孩子高品质的学习权”,所以我舍得在看似简单的“读正确、读熟练、读出节奏”中,花更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锻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知道,即便只是读好35个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二、组际协同,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进行五分钟协同学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后,我请完成的小组起立,并特意选了这几天参与度相对不高的第二组进行汇报。其中一个组员面露难色:“我们还有几个地方不会……”“不怕,还有别的小组啊,他们会帮助你们!”
  这个学习能力并不弱的小组确实遇到了困难,居然没说清楚“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还漏说了“名曰女娃”。
  话音刚落,看起来实力相差甚远的第九组就迫不及待开始补充。“我帮他们补充,‘名曰女娃’就是‘她的名字叫女娃’。”学生小B汇报。
  “后面两句话可以这样说,‘常常衔着西山上的小树枝、小木头、小石子,用来填东海’。”第四组的学生小C继续补充。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倾听,坚持相同的内容不重复,补充同伴没有表达过的观点和不同的意见。更可贵的是,即使听到不合理的想法,大家也能及时、真诚、小心地予以帮助,不再有以往的轻蔑了。
  我特别认同学习共同体的非竞争理念。弱化竞争,意味着帮助学生消除来自同伴的威胁,避免遭受同伴的鄙视和嘲笑。强化协同和包容,满足学生对于安全和爱的需求,他们就能全身心投入高品质的学习之中。
  三、多维串联,在思辨中深入文本
  (一)寻找线索,读写之间串联
  在我有限的认识里,总觉得学生习得的知识处于一种零散状态。帮助他们将习得的知识结构化,同时运用结构化思维去学习知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我把寻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与梳理课文线索结合起来。
  寻找线索是从一次习作经历开始的。我们运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推荐一个地方,在活动体验中理解“脚下地点的移动变化”就是行文的线索。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盘古开天地》的线索。他们不但在文中找到了关于时间与盘古的两条线,还发現了这两条线与宇宙形成过程的关系,这真是意外的惊喜。之后,他们协同学习《精卫填海》,很快找到了精卫一连串的动作“游、溺、衔、堙”,确定了“精卫的动作变化”就是课文的线索。
  通过这样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在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断提升。他们常常忘记了时间和疲劳,追着我刨根问底。
  (二)梳理故事,生生之间串联
  在“结合线索,确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各组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第一组根据已有经验,想当然地以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就是起因,最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是结果,“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则是过程。七个小组和他们想法一致。
  第三组不同意,认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只是介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是起因,“常衔西山之木石”是过程,“以堙于东海”是结果。
  第五组补充:“前面都和第三组一样,有一点不同。对于‘以堙于东海’,我们认为也是过程,这件事没有结果。因为精卫最后填海有没有成功,课文没有写。”
  这下子,其他小组恍然大悟。第五组的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那一束束暗暗投射的佩服的目光就是最高的赞誉。这是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我抓住这一刻,继续追问:“精卫为谁填海?”小C说:“为了自己的家人,她担心家人在寻找她的时候被海水吞没。”小D说:“为了别人,她担心别人路过这里,也面临危险。”小E说:“课文说,女娃是炎帝的女儿。注释说,炎帝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所以,她是担心自己部落的族人。”小F说:“家人、族人,都是她的亲人,我觉得她是为了自己的亲人。”
  这时,下课铃声响起,大家都认可了这个想法。我正准备收拾书本离开教室,一向文静的小G追过来:“老师,不只是亲人,其实还为了前面讲过的其他陌生人,第一次来到东海的所有人。”
  第二节语文课上课前,我郑重邀请小G再次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一刻,她的笑容特别灿烂,就像雨后的阳光。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权,就是为了激活课堂上曾经的“观光者”,让他们重获思考的机会、表达的机会、被人看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三)想象补白,文本之间串联
  《精卫填海》的神奇,在于想象的宏观,没有《盘古开天地》那么细致具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补白的训练点:“精卫在填海过程中会面临什么困难?请同学们小组协同,展开神奇的想象,写下来一起交流。”
  其中,第三组是这样写的——
  一天早上,精卫来到西山,衔上小树枝去填东海。东海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填也填不满。突然,一片巨大的海浪把她卷入水中。天神看到了这一幕,让她重生,变成了一条应龙。变成应龙的女娃用尾巴一下子把一座大山移入东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东海终于被填完了。神仙又让应龙变回女娃,回到了亲人身边。
  通过交流练写成果,学生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扩大了,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初,我们要用五课时甚至六课时学完一篇课文。几个月后,我们用三课时就学完了《精卫填海》。我们克服了家长支持力不足、时间紧迫、基础薄弱等困难。我们始终相信,我们可以更快,也能更好。“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这绝不只是一句安慰,而是每个学生、每位老师、每所学校一起经历的一个美好过程。
  (浙江省绍兴市群贤小学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  当下的阜阳,工业化率、城镇化率都已跨入提速发展的“窗口期”。阜阳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外延扩张、内涵提升“双作用力”推动下,以中心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发展转型,成为新的引爆点。一座活力迸发的新阜阳,正在撞击着每一位关注阜阳的人。  当你行走阜城时,一股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2013年,阜阳市地区经济总量将跨过千亿门槛。站在“千亿阜阳”的时空坐标点上,“皖西北中心城市”的大阜城形态,正在跃
摘 要:对绍兴市2014—2016年高三学生体质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加强数据有效追踪研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变化,总结有效经验与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拓宽了检测工作反馈、评价、监督、激励等导向作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质检测;数据追踪;反馈;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42-05  绍兴市从20
我和儿子的尴尬事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身材高大魁梧,高度近视,手脚胖大,多读了几年书,以至于四体不勤,大脑僵化,唯有面对儿子时,方显“英雄”本色。  我儿子,今年8岁,还算英俊,学习优秀,游泳不错,轮滑尚可。他喜爱看书,拥有藏书几百册,爱书如命。  儿子第一次关注他的“小鸡鸡”是在去年的冬天。那天,我带儿子到公园里玩“火箭筒”。由于防护腰带固定在他的腰胯处,因此每次起跳和降落时,挤压和摩擦使得儿子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大都有“作后分享”的要求。通过定目标、明角色、晰对象等措施,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一定情境的分享活动,能将学生带入交际语境,有助于“读者意识”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自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表达的质量,有效提升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分享;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
“下课了?这节课过得好快啊!”“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上这样的课?”……学生围着教师兴奋地说道。究竟是什么课让这群学生如此喜爱呢?这还得从花生地里的《落花生》说起。  学校后山有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荒地,我们将它开辟出来,建成了“智慧学农园”,根据时令变化种植蔬菜瓜果和花卉,还养殖了小动物。  新学期的某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智慧学农园”。看到地里的花生长势喜人,我灵机一动,何不以天地为课堂,
母亲讲述:  女儿差点把我掐死  那天下午放学后,女儿晓蕊到我的办公室写作业,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在。我知道晓蕊下午上了作文课,就让她拿出写的作文让我看看。那天的作文题目叫《友谊就像那座桥》。女儿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几乎没有朋友,更谈不上友谊,这样的作文我无法写下去,请老师原谅!”  女儿的作文内容让我感到震惊,我不由分说地把那页作文纸撕下来,命令她重写。让我吃惊的是,我的这一举动激怒了晓蕊,一向
【摘 要】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支架意识。针对学生的特点,可尝试通过程序性支架、情境性支架、图表式支架、策略性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显化思维过程,为学生的习作架起思维之梯,助力学生达成习作要求,提升习作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过程;学习支架;习作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促进学生更好地与
【摘 要】学习地图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设计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其引入教学,教师须通过“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三步骤,实现课堂变革,让“教课文”真正转为“教语文”。  【关键词】学习地图;文体意识;学习任务 ;拓展阅读  如何从“教课文”转为“教语文”?实践发现,学习
【摘 要】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教学时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写作的样板或演说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立论、选材、论证等维度去审视、去评判,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议论文;批判性思维;思维训练  议论性文体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提升思维。在教学这类文体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摘 要】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没有篇章页,语文要素分散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处。为了精准施教,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晰语文要素,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三维一体,厘清能力层级图谱,准确制定课时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低段教学;语文要素;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與语文要素为双线,围绕阅读与表达两大系列构建起了较为清晰的、螺旋上升式的能力体系。从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