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心寺有个得道高僧,十六岁离开父母出家修行。自出家以来,他每天青灯黄卷,早诵晚唱,晨钟暮鼓,自感沾山水之灵气,吸佛道之精华,已经六根清净,六尘不染,了却了一切尘缘。
一天,寺里来了一个青年,想了却尘缘,皈依佛门,在这里寻一份清净,找一方净土。青年跪在了高僧的面前,说:“师傅,请收下我做你的徒弟吧。”高僧看了看他,问道:“你真的能了却尘缘?”青年肯定地点点头。高僧不相信眼前这个青年真能一心向佛。于是,高僧拿出一个早已蒙尘的铜镜递给青年,说:“佛门净地,纤尘不染。既入空门,尘缘必了。这面镜子就像是你的心,如果能擦净,就请你再来。”
青年拿起铜镜跪别而去。回到家,净了身,燃了香,心无杂念,虔诚地拿起铜镜擦了起来。上面的浮尘轻轻一擦就掉了,然而,有几个黑色的印痕却怎么也擦不掉。于是,青年拿出一块磨石,打磨起来。就这样,青年起早贪黑打磨了半个月,铜镜终于光亮照人。
青年高兴地拿着铜镜又来见高僧。高僧看了看,摇摇头。青年不解地问高僧:“难道铜镜还没擦净吗?”高僧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青年拿起铜镜,看了又看,终于看见了一道印痕。这道印痕若隐若现,如丝线般在光亮的镜子上。青年的脸红了一下,接过镜子走了。
青年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个镜子,无论春夏秋冬,从来没有停息过。可是,直到那个铜镜被磨得薄如蝉翼,印痕还是没有被磨去。青年绝望了,他想,一定是高僧以为自己没有诚心,难绝尘缘,才弄了这么一个镜子来暗示他。青年感到佛光消失了,心里的那盏灯也熄灭了,眼前一片黑暗。他不禁仰天长叹:“佛啊,看来我今生是与你无缘了。”
高僧圆寂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先出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佛祖,而是他的父母。他心里长叹道:看来自己也是难了尘缘,近百年的修行仍难成正果,何况那个青年啊!人心如果真的如镜,为什么就不能博大一些呢?谁又能把前尘过往擦得不留一丝痕迹?看来,人是需要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啊!
一天,寺里来了一个青年,想了却尘缘,皈依佛门,在这里寻一份清净,找一方净土。青年跪在了高僧的面前,说:“师傅,请收下我做你的徒弟吧。”高僧看了看他,问道:“你真的能了却尘缘?”青年肯定地点点头。高僧不相信眼前这个青年真能一心向佛。于是,高僧拿出一个早已蒙尘的铜镜递给青年,说:“佛门净地,纤尘不染。既入空门,尘缘必了。这面镜子就像是你的心,如果能擦净,就请你再来。”
青年拿起铜镜跪别而去。回到家,净了身,燃了香,心无杂念,虔诚地拿起铜镜擦了起来。上面的浮尘轻轻一擦就掉了,然而,有几个黑色的印痕却怎么也擦不掉。于是,青年拿出一块磨石,打磨起来。就这样,青年起早贪黑打磨了半个月,铜镜终于光亮照人。
青年高兴地拿着铜镜又来见高僧。高僧看了看,摇摇头。青年不解地问高僧:“难道铜镜还没擦净吗?”高僧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青年拿起铜镜,看了又看,终于看见了一道印痕。这道印痕若隐若现,如丝线般在光亮的镜子上。青年的脸红了一下,接过镜子走了。
青年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个镜子,无论春夏秋冬,从来没有停息过。可是,直到那个铜镜被磨得薄如蝉翼,印痕还是没有被磨去。青年绝望了,他想,一定是高僧以为自己没有诚心,难绝尘缘,才弄了这么一个镜子来暗示他。青年感到佛光消失了,心里的那盏灯也熄灭了,眼前一片黑暗。他不禁仰天长叹:“佛啊,看来我今生是与你无缘了。”
高僧圆寂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先出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佛祖,而是他的父母。他心里长叹道:看来自己也是难了尘缘,近百年的修行仍难成正果,何况那个青年啊!人心如果真的如镜,为什么就不能博大一些呢?谁又能把前尘过往擦得不留一丝痕迹?看来,人是需要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