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而且难学的学科,这对于数学教学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纠正这种错误的心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教师还应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就会真正钦佩喜欢数学老师,因为“爱屋及乌”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现在的初中生虽然日趋成熟,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不成熟阶段,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课容量小,但是初中数学课容量大,反复训练机会少,所以他们就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所学的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让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充满乐趣,充满探究,充满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美的。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推理运算中、“多一毫米则长,少一毫米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例如,我在讲授“相反数”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老师叫一位同学随便说一个数,让他的好朋友说出相反数,绝对值。这个游戏很容易、简单,也很简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巩固了基础,当然在上课时,老师对待学生要真诚、宽容,关心他们的各项发展,这样学生和老师密切配合,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好得多。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就目前农村初中的现状看,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有理数运算没有入门的学生不在少数。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己动手做不对的学生,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又有何快乐而言呢?例如,我在讲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移项”叫做“跨栏”,把“合并同类项”叫做“找朋友”,然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要遵循的法则,这样把一个枯燥的计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讲,每一道解方程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但喜欢解方程,而且巩固了枯燥的数学计算,也让我很好地完成了数学目标。
三、磨炼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寻求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而学是学不好数学的。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充分明白,没有成年累月的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经历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我接触过很多学生,他们一提起数学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更有甚者伤心地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呢?一点意义也没有。”我记得数学书上有一道题备受争议,就是进水排水的问题,曾经我的学生也对我说,“老师,这太费劲了,打开水龙头,再用抽水机排水,真是太浪费资源了。”是啊,现在都讲究节能减排,低碳,这个题是不是真有问题呢,后来我就把这道题改成了水库蓄水问题,由于洪灾每天水库要进水排水,否则就决堤了,把这道题改了以后,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然后点评时,我告诉学生,洪灾不等人啊,是你们救了这个水库,拯救了很多受洪灾危害的无辜的生命,这时学生备受鼓舞,很有成就感。我觉得数学模型的构建可以造就学生的成功感,磨炼他们的数学意志。
四、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种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客观地说,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阶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另外,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皮亚杰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少,恰使学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中考时,数学每年都是最让学生头痛的一科,偏难的命题也是挫折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我在讲授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总是很痛苦地说:老师好难啊!我告诉学生那是因为你没有目标,所以就没有努力,没有努力谈何成功,我总是把这部分内容转嫁给学生,让学生融入数学模型,让他们当老板,做决策,学生立刻就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怎么建立数学模型,知道怎么选择最大利润,选择销售方案等等,我总体感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认为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的艰辛劳苦,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五、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基础,并及时肯定学生
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教”,还要让学生“学”,这就要求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及时给学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延伸,基础得到巩固,并且能及时发现错误引起注意,不论错与对都要给予肯定,我在组织课堂训练时,如果学生板书有错误,我就给学生讲:“错得好,他的错误告诉了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应该感谢他,但是我希望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排斥学生的错误不代表永远接受,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把错误一分为二地看待,不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希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作者单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4中学)
一、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现在的初中生虽然日趋成熟,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不成熟阶段,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课容量小,但是初中数学课容量大,反复训练机会少,所以他们就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所学的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让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充满乐趣,充满探究,充满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美的。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推理运算中、“多一毫米则长,少一毫米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例如,我在讲授“相反数”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老师叫一位同学随便说一个数,让他的好朋友说出相反数,绝对值。这个游戏很容易、简单,也很简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巩固了基础,当然在上课时,老师对待学生要真诚、宽容,关心他们的各项发展,这样学生和老师密切配合,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好得多。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就目前农村初中的现状看,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有理数运算没有入门的学生不在少数。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己动手做不对的学生,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又有何快乐而言呢?例如,我在讲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移项”叫做“跨栏”,把“合并同类项”叫做“找朋友”,然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要遵循的法则,这样把一个枯燥的计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讲,每一道解方程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但喜欢解方程,而且巩固了枯燥的数学计算,也让我很好地完成了数学目标。
三、磨炼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寻求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而学是学不好数学的。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充分明白,没有成年累月的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经历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我接触过很多学生,他们一提起数学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更有甚者伤心地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呢?一点意义也没有。”我记得数学书上有一道题备受争议,就是进水排水的问题,曾经我的学生也对我说,“老师,这太费劲了,打开水龙头,再用抽水机排水,真是太浪费资源了。”是啊,现在都讲究节能减排,低碳,这个题是不是真有问题呢,后来我就把这道题改成了水库蓄水问题,由于洪灾每天水库要进水排水,否则就决堤了,把这道题改了以后,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然后点评时,我告诉学生,洪灾不等人啊,是你们救了这个水库,拯救了很多受洪灾危害的无辜的生命,这时学生备受鼓舞,很有成就感。我觉得数学模型的构建可以造就学生的成功感,磨炼他们的数学意志。
四、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种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客观地说,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阶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另外,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皮亚杰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少,恰使学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中考时,数学每年都是最让学生头痛的一科,偏难的命题也是挫折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我在讲授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总是很痛苦地说:老师好难啊!我告诉学生那是因为你没有目标,所以就没有努力,没有努力谈何成功,我总是把这部分内容转嫁给学生,让学生融入数学模型,让他们当老板,做决策,学生立刻就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怎么建立数学模型,知道怎么选择最大利润,选择销售方案等等,我总体感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认为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的艰辛劳苦,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五、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基础,并及时肯定学生
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教”,还要让学生“学”,这就要求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及时给学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延伸,基础得到巩固,并且能及时发现错误引起注意,不论错与对都要给予肯定,我在组织课堂训练时,如果学生板书有错误,我就给学生讲:“错得好,他的错误告诉了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应该感谢他,但是我希望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排斥学生的错误不代表永远接受,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把错误一分为二地看待,不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希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作者单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4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