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
潘文彬,男,1966年生,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副校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20多年来,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灵动而实在”的教学风格,撰写并出版了《走在语文路上》《潘文彬讲语文》等著作,在《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00余篇。
2004年5月,《江苏教育》以《南湖一小的语文教学“M4”》为题,向全国推介了他及其团队的成长事迹。2006年9月,《中国教师报》在头版以《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的力量有多大?》为题,再次宣传了他及其团队的成长经历。
一、听写生词。回顾内容,温故知新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请大家拿出本子,准备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准备)
师:提笔就是练字时。同学们在写字时,要坐姿端正、凝神静气地写好每一个字。每个词我只报一遍,可要注意听哟!
(听写词语:简陋烙印吆喝咖啡)
师:请同桌的同学互换批改,批改的时候,一看字写得是否正确;二看字写得是否漂亮,并把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字用圆圈标出来。(生互改,师巡视)
师:咱们班大多数同学的字写得都很规范、漂亮。如果有错的。请订正一遍。(学生订正)
师: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莫泊桑觉得自己的文章总是写得不生动。就去拜福楼拜为师,他三次拜访福楼拜,终于求得了真知。写出了许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课题当中。刚才,这位同学围绕着“拜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很清楚、明白。那么,莫泊桑三次去拜访福楼拜,每次是为何而去的呢?
生:莫泊桑第一次去求教福楼拜,是因为他的文章总是写不生动;第二次是他按照福楼拜的教导,观察了几天,仍一无所获而去求教的;第三次是他写了一些作品,拿去请福楼拜指导。
二、抓住关键。圈点批注。潜心会文
师:莫泊桑三次去求教福楼拜,每次福楼拜都做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请大家浏览课文,聚焦福楼拜的话语,想一想,福楼拜三次指导都着重指导什么?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会用什么词?(生读文,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真好!这位女同学,请你说。
生:福楼拜三次指导着重指导莫?白桑学会观察。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
生:(齐答)同意!
师:看来,要把文章写生动,光读书是不够的,还得要把观察的功夫练到家。让莫泊桑学会观察是福楼拜三次指导的核心。我把“观察”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板书:观察)
师: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的那些话语耐人寻味。下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揣摩福楼拜的话语,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你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把你的体会简要地写下来。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批注,师巡视)
三、交流对话。咀嚼文字。得意得言
师:刚才大家静心读书,圈点批注,记下了自己的阅读收获。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谁第一个说?
生:“‘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这句话让我体会到福楼拜对莫泊桑很不客气,一点面子都不留给他,直接点出功夫不到家才导致他写的文章不生动。
师:“直接点出”其实就是这句话中的哪个成语的意思?
生:(齐答)直截了当。
师:从这个成语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直截了当”这个成语中,我还体会到福楼拜写作经验很丰富,他一眼就能看出莫泊桑写作中的问题。
师:他一语中的,这就是大师的眼力和智慧。
生:从“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写作要日积月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把作文写好的,而且观察还要细心。只有肯吃苦,勤练习,才能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
生: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写作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去揣摩,而且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写出生动、具体、有特色的文章。
师:是啊!只有详详细细地记,而且还要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够练就出写作的真功夫。这是福楼拜第一次指导的要点。(板书:坚持)一起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段话的意思。
生:(齐读)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师:继续往下交流,就像刚才这样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生:(先读后说)“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从福楼拜的这段话中。我读出了我们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事物,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
师:读得好。说得也好!让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到这里来,对于福楼拜的这番谈话,你们还有什么体会要说的吗?
生:我体会到在观察的时候要仔细,我们要学会用耳朵去听。
师:哦!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呢?
生:福楼拜说了“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吆喝”是要用耳朵来听的。
师:是的,观察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才会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同学们,你们拄意到没有,福楼拜这次指导的话语比较特别。再读一读,看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段话一连用了9个问号。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一连用了9个问号i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生:在这段话中,福楼拜用了一组一组的对比来体现马车的不同。
师: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你知道,福楼拜为什么要这样一组一组的对比着来说吗?
生:福楼拜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是想让莫泊桑明白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马车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得要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比较,这样才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一些特殊的东西。这段话还有什么特别之处?(无学生举手应答)
师:我们来看看这第一问和最后一问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两问都是让莫泊桑知道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每一样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每一样事物都是……(该生语塞了)
师:没关系!请你把这两句话读一读,好吗?
生:(读)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读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这两个句子都是反问旬,并且是重复的,意思一样。有强调的作用。
师:这个特别之处终于被你发现了。同学们,面对福楼拜滔滔不绝地提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你们的心中有 疑问吗?
生:福楼拜为什么用问题来问莫泊桑,而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呢?
师:对呀!莫泊桑是来求教的,福楼拜为什么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莫泊桑呢?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下面就请大家来思考这个问题,好吗?
生:我觉得,福楼拜在这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可以让莫泊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揣摩,这样明白的道理会让他记得更深、更牢。
师:说得好!是让莫泊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揣摩。其他同学还有要说的吗?
生:如果福楼拜直接告诉莫泊桑的话,就会显得过于肤浅,没有什么价值。可是这样说,就能够启发莫泊桑自己去观察,亲自去实践,真正去发现这些事物的不同点,获得丰富的写作内容。
师:说得太精彩了!还有补充的吗?
生: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可以让莫泊桑在细心领悟福楼拜的话语当中体会到写作的真谛,而且会让他记忆得更加深刻。
师:是啊!这就是一个大师的高明之处。当学生有了困惑的时候,大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用一连串的问题来……
师:哎!有人说了,大声一点!
生:来引导他。
师:对,用这样的话语方式来引导他、启发他。这就是大师的一种教育智慧啊!谁来当福楼拜滔滔不绝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生:(读)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这次指导的要点是观察要细致。(板书:细致)那这次指导。对莫泊桑有影响吗?
生:(齐答)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齐读)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关于影响,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生:我注意到了这句话中的“烙印”这个词。
师:嗯!你能说说对“烙印”的理解吗?
生:烙印,是说把一块铁加温、加热,温度很高的时候把它摁在某一个东西上面,就会产生一个印子。这个印子非常得深。磨不掉。
师:你说得非常好!那在这里,“烙印”该怎样理解呢?
生:这里是说福楼拜的这一个个问题给莫泊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一辈子都忘记不了。
师:好的。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生:我从第9自然段“这些作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福楼拜希望莫泊桑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坚持写作。
师:是呀,坚持对于写好文章太重要了!很多同学对这段话作了批注,谁还有补充?
生:福楼拜的这句话还告诉莫泊桑写作一定要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在写作中表现出下笔如有神的才气。
师:说得太好了!记住,只有坚持,才能拥有下笔如有神的才气。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福楼拜说这番话时的神情了吗?
生:福楼拜是面带微笑说这番话的。
师:“微笑”是这篇课文中唯一的一个描写福楼拜神情的词语。这个细节值得关注。那你知道福楼拜为什么微笑吗?
生:福楼拜很高兴,因为莫泊桑在他的指导下开始有了进步,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师:这是一种欣慰的微笑。
生: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这些作品比较满意,因为莫泊桑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这样有利于他今后更快的进步。
师:是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一种满意的微笑。
生:莫泊桑终于学会了观察。福楼拜感到很开心。
师:一个“终于”道出了莫泊桑学会观察的不容易。这怎能不让大师感到开心呢?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个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文学大师对后辈的关爱、提携和勉励。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啊!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师:继续交流,假如你就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
生:(先读后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这段话是福楼拜多年积累的写作经验,把它告诉了莫泊桑,希望莫泊桑要去写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写过的特点,写出新意。
师:福楼拜把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告诉了莫泊桑,这是大师的一种胸襟。对于这句话还有要说的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写作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创新,要努力去发现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因为创新是写作的动力!
师:你太有才气了!是的,“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是福楼拜告诫后辈写作必须要出新。(板书:出新)试想,如果别人发现了,或者别人写过了,你再来写,行吗?
生:(齐答)不行!
师:其实,“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是写作的生命力之所在。那么,福楼拜是怎样把这一点说清楚的呢?再读读文章,想一想。(生默读,师巡视)
生:福楼拜是通过举例来告诉莫泊桑一定要细心观察,去描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避免人云亦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师:你说得太好了!是用举例子来说的。那福楼拜举了几个例子呢? 生:(齐答)两个。 师:第一个例子,谁来读? 生:(读)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师:第二个例子,你来读!
生:(读)今后,……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福楼拜在这里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因为举这两个例子能够使莫泊桑理解得更深刻、更彻底。
生:因为这两个例子很平常,一般人很难从这几种事物中发现什么不一样的特点来。如果莫泊桑能从这些事物当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引人入胜。
师:你看,福楼拜举的这两个例子虽然很平常,但是他能从平常当中发现不平常。这就是大师的经验和智慧啊!
生:我感到福楼拜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让莫泊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师:同学们,在这里福楼拜提到了“画家的那种手法”,那什么是“画家的那种手法”呢?我们一起读读莫泊桑写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的一段关于左拉的话——
(媒体出示)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师:这段话是描写左拉的,左拉是莫泊桑的好朋友,也是法国著名作家。请同学们放声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莫泊桑是怎样运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左拉的?(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莫泊桑的这段话描写得怎么样? 生:莫泊桑的这段话将左拉的身材、面貌、神态描写得十分细腻生动,让我们一看就能联想到左拉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你有了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事物所产生的奇妙的效果。
生:在这段话中,莫泊桑通过写一些细节把左拉刻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出左拉的精神、气质。这段话写得真是传神、精彩!
师:看来,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摹事物的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写作基本功。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它铭记在心。
生:(齐读)对你所要写的东西,……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四、感悟成就。追忆恩师,提升主题
师: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在文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师:读完了最后一段,再去读读书后面的“作家卡片”,用心感受莫泊桑在文学上的成就。(生自读“作家卡片”)
师:同学们,莫泊桑这近300篇的短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在1880年到1890年这10年中创作的,也就是在他30岁到40岁之间写成的。莫泊桑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文学大师屠格涅夫认为,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天才”;伟大的导师恩格斯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现在,你们知道莫泊桑在文学上的这些成就是怎么来的吗?
生:莫泊桑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因为他得到了福楼拜的精心指导,还在于他肯吃苦、勤练习、认真观察、积累素材,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成名的。
师:实际上,你说了两点:第一是老师的教,第二是自己的学。其实,这两方面都不可少!正是由于一个善教,一个勤学,才使得莫泊桑在文学上拥有了过人的才气,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板书:善教勤学)
师:同学们,1880年,对于莫泊桑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羊脂球》(媒体出示),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使他一举成名,跻身于大师的行列。可是,就在这一年,他师从多年的恩师——福楼拜却离他而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莫泊桑,对于恩师的离去,你会怎样追忆呢?请你联系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生:恩师啊,您可知道,我的《羊脂球》问世之后,受到广泛好评。此时不正该是您感到自豪的时候吗?而您在这个时候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回想当初,我的文章总写不生动,是您教会我要去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发现事物的特点,让我找到了写作的门路。恩师啊,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决不让您失望!(掌声响起)
师:好!铭记教诲,化悲痛为力量,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恩师!
生:老师啊,我的成功是您心血与汗水的结晶。老师啊。为什么?为什么您不能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啊,我会永远、永远地记住您!(掌声响起)
师:多么深情的追忆啊!是呀,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同学们,这个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与“师恩难忘”这个主题有关的。相信通过另外3篇课文的学习。对于即将毕业的你们来说,对“师恩”的理解与感悟一定会更加深切的。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再深情一点。
生:(深情地读)莫泊桑拜师!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成功地刻画了莫泊桑、福楼拜这对师生的形象。请大家回顾全文,看看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的。
师:是的,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了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语言描写是这篇课文的最大特色。人们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够灵活而直接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尝试练笔,迁移运用,读写融合
师:大家再来读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写左拉的这段话,细细领悟“画家的那种手法”,然后,请你尝试着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班上的某一位同学。我们要来比一比,猜一猜,看谁能把自己所描写那位同学的身材、面貌、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让人一听就能猜出你描写的是谁。(生练笔,师巡视,写后交流)
生:(读)她,有着男孩子般大大咧咧的性格。那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眉宇间流露出一股机灵的劲儿。高高翘起的鼻子下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别看它小,可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忙碌了。头上那对短短的羊角辫,走起路来忽上忽下的,就像拨浪鼓一样,可爱极了。
师:知道他写的是哪一位同学吗?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的肯定是我们班张××同学,他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张××刻画得惟妙惟肖。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但是对于这两位大师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莫泊桑那样把福楼拜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肯吃苦,勤练习,持之以恒。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也衷心地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读一读这两位大师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从中汲取一些营养。
潘文彬,男,1966年生,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副校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20多年来,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灵动而实在”的教学风格,撰写并出版了《走在语文路上》《潘文彬讲语文》等著作,在《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00余篇。
2004年5月,《江苏教育》以《南湖一小的语文教学“M4”》为题,向全国推介了他及其团队的成长事迹。2006年9月,《中国教师报》在头版以《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的力量有多大?》为题,再次宣传了他及其团队的成长经历。
一、听写生词。回顾内容,温故知新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请大家拿出本子,准备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准备)
师:提笔就是练字时。同学们在写字时,要坐姿端正、凝神静气地写好每一个字。每个词我只报一遍,可要注意听哟!
(听写词语:简陋烙印吆喝咖啡)
师:请同桌的同学互换批改,批改的时候,一看字写得是否正确;二看字写得是否漂亮,并把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字用圆圈标出来。(生互改,师巡视)
师:咱们班大多数同学的字写得都很规范、漂亮。如果有错的。请订正一遍。(学生订正)
师: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莫泊桑觉得自己的文章总是写得不生动。就去拜福楼拜为师,他三次拜访福楼拜,终于求得了真知。写出了许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课题当中。刚才,这位同学围绕着“拜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很清楚、明白。那么,莫泊桑三次去拜访福楼拜,每次是为何而去的呢?
生:莫泊桑第一次去求教福楼拜,是因为他的文章总是写不生动;第二次是他按照福楼拜的教导,观察了几天,仍一无所获而去求教的;第三次是他写了一些作品,拿去请福楼拜指导。
二、抓住关键。圈点批注。潜心会文
师:莫泊桑三次去求教福楼拜,每次福楼拜都做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请大家浏览课文,聚焦福楼拜的话语,想一想,福楼拜三次指导都着重指导什么?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会用什么词?(生读文,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真好!这位女同学,请你说。
生:福楼拜三次指导着重指导莫?白桑学会观察。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
生:(齐答)同意!
师:看来,要把文章写生动,光读书是不够的,还得要把观察的功夫练到家。让莫泊桑学会观察是福楼拜三次指导的核心。我把“观察”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板书:观察)
师:福楼拜三次指导莫泊桑的那些话语耐人寻味。下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揣摩福楼拜的话语,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你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把你的体会简要地写下来。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批注,师巡视)
三、交流对话。咀嚼文字。得意得言
师:刚才大家静心读书,圈点批注,记下了自己的阅读收获。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谁第一个说?
生:“‘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这句话让我体会到福楼拜对莫泊桑很不客气,一点面子都不留给他,直接点出功夫不到家才导致他写的文章不生动。
师:“直接点出”其实就是这句话中的哪个成语的意思?
生:(齐答)直截了当。
师:从这个成语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直截了当”这个成语中,我还体会到福楼拜写作经验很丰富,他一眼就能看出莫泊桑写作中的问题。
师:他一语中的,这就是大师的眼力和智慧。
生:从“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写作要日积月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把作文写好的,而且观察还要细心。只有肯吃苦,勤练习,才能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
生: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写作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去揣摩,而且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写出生动、具体、有特色的文章。
师:是啊!只有详详细细地记,而且还要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够练就出写作的真功夫。这是福楼拜第一次指导的要点。(板书:坚持)一起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段话的意思。
生:(齐读)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师:继续往下交流,就像刚才这样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生:(先读后说)“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从福楼拜的这段话中。我读出了我们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事物,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
师:读得好。说得也好!让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到这里来,对于福楼拜的这番谈话,你们还有什么体会要说的吗?
生:我体会到在观察的时候要仔细,我们要学会用耳朵去听。
师:哦!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呢?
生:福楼拜说了“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吆喝”是要用耳朵来听的。
师:是的,观察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才会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同学们,你们拄意到没有,福楼拜这次指导的话语比较特别。再读一读,看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段话一连用了9个问号。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一连用了9个问号i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生:在这段话中,福楼拜用了一组一组的对比来体现马车的不同。
师: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你知道,福楼拜为什么要这样一组一组的对比着来说吗?
生:福楼拜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是想让莫泊桑明白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马车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得要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比较,这样才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一些特殊的东西。这段话还有什么特别之处?(无学生举手应答)
师:我们来看看这第一问和最后一问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两问都是让莫泊桑知道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每一样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每一样事物都是……(该生语塞了)
师:没关系!请你把这两句话读一读,好吗?
生:(读)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读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这两个句子都是反问旬,并且是重复的,意思一样。有强调的作用。
师:这个特别之处终于被你发现了。同学们,面对福楼拜滔滔不绝地提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你们的心中有 疑问吗?
生:福楼拜为什么用问题来问莫泊桑,而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呢?
师:对呀!莫泊桑是来求教的,福楼拜为什么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莫泊桑呢?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下面就请大家来思考这个问题,好吗?
生:我觉得,福楼拜在这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可以让莫泊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揣摩,这样明白的道理会让他记得更深、更牢。
师:说得好!是让莫泊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揣摩。其他同学还有要说的吗?
生:如果福楼拜直接告诉莫泊桑的话,就会显得过于肤浅,没有什么价值。可是这样说,就能够启发莫泊桑自己去观察,亲自去实践,真正去发现这些事物的不同点,获得丰富的写作内容。
师:说得太精彩了!还有补充的吗?
生: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可以让莫泊桑在细心领悟福楼拜的话语当中体会到写作的真谛,而且会让他记忆得更加深刻。
师:是啊!这就是一个大师的高明之处。当学生有了困惑的时候,大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用一连串的问题来……
师:哎!有人说了,大声一点!
生:来引导他。
师:对,用这样的话语方式来引导他、启发他。这就是大师的一种教育智慧啊!谁来当福楼拜滔滔不绝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生:(读)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这次指导的要点是观察要细致。(板书:细致)那这次指导。对莫泊桑有影响吗?
生:(齐答)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齐读)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关于影响,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生:我注意到了这句话中的“烙印”这个词。
师:嗯!你能说说对“烙印”的理解吗?
生:烙印,是说把一块铁加温、加热,温度很高的时候把它摁在某一个东西上面,就会产生一个印子。这个印子非常得深。磨不掉。
师:你说得非常好!那在这里,“烙印”该怎样理解呢?
生:这里是说福楼拜的这一个个问题给莫泊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一辈子都忘记不了。
师:好的。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生:我从第9自然段“这些作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福楼拜希望莫泊桑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坚持写作。
师:是呀,坚持对于写好文章太重要了!很多同学对这段话作了批注,谁还有补充?
生:福楼拜的这句话还告诉莫泊桑写作一定要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在写作中表现出下笔如有神的才气。
师:说得太好了!记住,只有坚持,才能拥有下笔如有神的才气。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福楼拜说这番话时的神情了吗?
生:福楼拜是面带微笑说这番话的。
师:“微笑”是这篇课文中唯一的一个描写福楼拜神情的词语。这个细节值得关注。那你知道福楼拜为什么微笑吗?
生:福楼拜很高兴,因为莫泊桑在他的指导下开始有了进步,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师:这是一种欣慰的微笑。
生:福楼拜对莫泊桑的这些作品比较满意,因为莫泊桑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这样有利于他今后更快的进步。
师:是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一种满意的微笑。
生:莫泊桑终于学会了观察。福楼拜感到很开心。
师:一个“终于”道出了莫泊桑学会观察的不容易。这怎能不让大师感到开心呢?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个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文学大师对后辈的关爱、提携和勉励。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啊!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师:继续交流,假如你就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
生:(先读后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这段话是福楼拜多年积累的写作经验,把它告诉了莫泊桑,希望莫泊桑要去写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写过的特点,写出新意。
师:福楼拜把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告诉了莫泊桑,这是大师的一种胸襟。对于这句话还有要说的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写作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创新,要努力去发现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因为创新是写作的动力!
师:你太有才气了!是的,“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是福楼拜告诫后辈写作必须要出新。(板书:出新)试想,如果别人发现了,或者别人写过了,你再来写,行吗?
生:(齐答)不行!
师:其实,“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是写作的生命力之所在。那么,福楼拜是怎样把这一点说清楚的呢?再读读文章,想一想。(生默读,师巡视)
生:福楼拜是通过举例来告诉莫泊桑一定要细心观察,去描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避免人云亦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师:你说得太好了!是用举例子来说的。那福楼拜举了几个例子呢? 生:(齐答)两个。 师:第一个例子,谁来读? 生:(读)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师:第二个例子,你来读!
生:(读)今后,……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福楼拜在这里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因为举这两个例子能够使莫泊桑理解得更深刻、更彻底。
生:因为这两个例子很平常,一般人很难从这几种事物中发现什么不一样的特点来。如果莫泊桑能从这些事物当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引人入胜。
师:你看,福楼拜举的这两个例子虽然很平常,但是他能从平常当中发现不平常。这就是大师的经验和智慧啊!
生:我感到福楼拜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让莫泊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师:同学们,在这里福楼拜提到了“画家的那种手法”,那什么是“画家的那种手法”呢?我们一起读读莫泊桑写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的一段关于左拉的话——
(媒体出示)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师:这段话是描写左拉的,左拉是莫泊桑的好朋友,也是法国著名作家。请同学们放声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莫泊桑是怎样运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左拉的?(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莫泊桑的这段话描写得怎么样? 生:莫泊桑的这段话将左拉的身材、面貌、神态描写得十分细腻生动,让我们一看就能联想到左拉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你有了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事物所产生的奇妙的效果。
生:在这段话中,莫泊桑通过写一些细节把左拉刻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出左拉的精神、气质。这段话写得真是传神、精彩!
师:看来,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摹事物的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写作基本功。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它铭记在心。
生:(齐读)对你所要写的东西,……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四、感悟成就。追忆恩师,提升主题
师: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在文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师:读完了最后一段,再去读读书后面的“作家卡片”,用心感受莫泊桑在文学上的成就。(生自读“作家卡片”)
师:同学们,莫泊桑这近300篇的短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在1880年到1890年这10年中创作的,也就是在他30岁到40岁之间写成的。莫泊桑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文学大师屠格涅夫认为,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天才”;伟大的导师恩格斯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现在,你们知道莫泊桑在文学上的这些成就是怎么来的吗?
生:莫泊桑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因为他得到了福楼拜的精心指导,还在于他肯吃苦、勤练习、认真观察、积累素材,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成名的。
师:实际上,你说了两点:第一是老师的教,第二是自己的学。其实,这两方面都不可少!正是由于一个善教,一个勤学,才使得莫泊桑在文学上拥有了过人的才气,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板书:善教勤学)
师:同学们,1880年,对于莫泊桑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羊脂球》(媒体出示),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使他一举成名,跻身于大师的行列。可是,就在这一年,他师从多年的恩师——福楼拜却离他而去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莫泊桑,对于恩师的离去,你会怎样追忆呢?请你联系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生:恩师啊,您可知道,我的《羊脂球》问世之后,受到广泛好评。此时不正该是您感到自豪的时候吗?而您在这个时候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回想当初,我的文章总写不生动,是您教会我要去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发现事物的特点,让我找到了写作的门路。恩师啊,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决不让您失望!(掌声响起)
师:好!铭记教诲,化悲痛为力量,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恩师!
生:老师啊,我的成功是您心血与汗水的结晶。老师啊。为什么?为什么您不能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啊,我会永远、永远地记住您!(掌声响起)
师:多么深情的追忆啊!是呀,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同学们,这个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与“师恩难忘”这个主题有关的。相信通过另外3篇课文的学习。对于即将毕业的你们来说,对“师恩”的理解与感悟一定会更加深切的。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再深情一点。
生:(深情地读)莫泊桑拜师!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成功地刻画了莫泊桑、福楼拜这对师生的形象。请大家回顾全文,看看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的。
师:是的,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了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语言描写是这篇课文的最大特色。人们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够灵活而直接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尝试练笔,迁移运用,读写融合
师:大家再来读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写左拉的这段话,细细领悟“画家的那种手法”,然后,请你尝试着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班上的某一位同学。我们要来比一比,猜一猜,看谁能把自己所描写那位同学的身材、面貌、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让人一听就能猜出你描写的是谁。(生练笔,师巡视,写后交流)
生:(读)她,有着男孩子般大大咧咧的性格。那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眉宇间流露出一股机灵的劲儿。高高翘起的鼻子下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别看它小,可从早到晚就数它最忙碌了。头上那对短短的羊角辫,走起路来忽上忽下的,就像拨浪鼓一样,可爱极了。
师:知道他写的是哪一位同学吗?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的肯定是我们班张××同学,他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张××刻画得惟妙惟肖。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但是对于这两位大师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莫泊桑那样把福楼拜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肯吃苦,勤练习,持之以恒。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也衷心地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读一读这两位大师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从中汲取一些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