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一部“为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思想力作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77-03
  评价始终是撬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方健华所长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成果,40万字的专著《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源于2010年作者所写的博士论文,2013年1月立项为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014年升级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量的企业调研,借鉴先进理念,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进行理论建模,构建出三级评价标准体系。2014年至2016年,将建构的“评价标准体系”开发成网络平台系统,推广、应用于省内外近10所学校,进行了近3年实践验证。该著作通过对中职校学生评价的问题检视和价值反思,创造性地建构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系统地回答了“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评价效果怎样”等中职学生学习评价的核心问题,是一本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实践指导力的力作。
  一、正本清源:让评价回归职业素养
  作者以一个职教研究者的犀利目光透视当前的中职教育,立志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之殇”:有的职业学校把对口单招作为“主业”,把职高生变成了普高生,使学生陷入“应试之殇”;有的职业学校模仿企业技工培训的教学模式,以考证为目标,把职业教育变成了职业培训,使学生误入“考证之殇”;有的职业学校视技能大赛为擦亮学校教学质量的金字招牌,通过“选秀”、停课集训、赛前强化等多种措施把技能大赛异化为竞赛高手的“秀场”,直接导致竞赛高手的严重片面发展,使学生落入“应赛之殇”……。在看到这些“现实之殇”的同时,作者入木三分、精辟入里地指出“现实之殇”背后折射的是学生评价观的异化,如“应试之殇”反映出学校仍然深陷“知识本位”的评价泥潭,“考证之殇”“应赛之殇”更多的折射出“技能本位”评价观的大行其道,有的学校错误地将“能力本位”理解为“技能本位(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位”等,从而使“技能至上”之风盛行,将“育人”变成了“制器”……。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在一系列的价值分歧与冲突面前,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臂高呼,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让评价回归常识,这一评价常识就是由单纯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工具性评价转变为超功利的博雅性价值取向的目标性评价;从管理主义评价转向发展主义评价;从“硬评价”更多转变为“软评价”;从标准化评价转向个性化评价。
  作者基于深邃的職教观察和长期的职教研究,以特有的实践理性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评价观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教学观的转变,不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就不足以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为了引导中职校评价观的转变,作者正本清源、引经据典、逐一考证,不惜泼墨如水,从本原的词源学入手,甚至从甲骨文、金文考证起,来论述素养、职业素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比较了技能与能力、素养与素质、素质与能力等易混淆的概念,从国外学者的论述到国内权威的研究,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从厚实的理论支撑到强大的政策依据,以一项项数据的调查统计、一个个案例的筛选佐证、一本本文献的参考对比、一句句经典的点睛引用,力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以详实的文献检索、深入的数据分析、厚实的理论关照、严密的逻辑推理,勾勒出“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这一学生评价嬗变与超越的主线,指出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素质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追求,是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
  只有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评价,才能建设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价值内涵和更阔大的教育画面。作者作为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的掌门人自然会将“着眼点”投向全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他力推的全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大赛就是明证;作为一个资深的学者他自然会“从问题出发”,将当前职业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着力点”,寻求“一个支点”来撬动全省职教教学质量的提升,他力推的“问题即课题,课题即解决问题”就是佐证;作为一个有情怀的职教人自然会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作为改革突破的“落脚点”,体现了一位职教“行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基于问题的理性思维选择,这些系统的思考正是基于对教育原点的回望、对评价本原意义的追寻和对学生生命的真切关怀。
  二、理实建构:让素养评价真正入地
  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却坐视问题的存在,无心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则问题的意义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实现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视角转移,聚焦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无论学理、法理、事理、常理如何充分,如果不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建构,如果不能在中职校成熟地应用,所有的论述都将变得苍白。“凡是没有经过课堂检验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有效性都值得怀疑”,同样凡是没有在中职校实践应用并取得实效的评价体系其有效性更值得怀疑,实践始终是检验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无论是作为一个职业教育的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我们都清楚,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的建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评价指标从哪里来,这些指标的科学性和维度如何区分,这些指标的可测量性如何判定,如何将这些指标系统地集成在一起,评价数据如果快速的收集与处理,如何根据这些收集的数据进行教学的“诊断与改进”,这些都需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整体的推进策略。对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作者并没有根据理性推断而“生成”,也没有根据大量文献检索而“合成”,更没有“拿来主义”,而是将通常的“对学生评价”转化为“为学生评价”,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有极强代表性的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和对中职校、教师、学生的职业素养调查,体现了一个职教“行者”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他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基于企业需求和中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经“协商性价值选择”,确立了8个基本素养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相应的评定标准(观测点),形成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三级指标体系。在进行权重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选用AHP层次分析法并借助当前先进的yaahp7.5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最终确定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指标权重体系,保证了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在完成构建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之后,作者并没有停下研究与实践的脚步,为了证实所建构的基于“素质本位、需求导向”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验证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和体系的科学性,作者开发了“基于Web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选择苏南、苏中、苏北三所中职学校进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测试实践,并对实际测试效果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研究,全面评估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综合数据显示基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科学而可靠、稳定而有效,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经受了实践的严格检验,为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所能必须产生的实际结果”,教育研究与成果呈现的意义亦在于产生的实际结果。职业核心素养应该是中职校给中职生“剩下”的东西,《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为如何判定“剩下”、如何引导中职校尽可能多的“剩下”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必将对中职校教学评价及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许洁
其他文献
我申报的岗位是橱窗清洁员,学校是我们的家,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爱护自己的家,清洁橱窗既能为学校服务,又能让我得到锻炼,一举两得。我服务,我快乐!  ——四10班学生 王悦  志愿服务岗,看似小小的岗位却让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体验、生长,慢慢领悟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  ——教师 丁倩微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真心感觉学校开设“小小服务岗”是个非常好的点子,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提
沈茂德 学校,应该有属于校园的宁静  杨九俊 “合作”的风景  李雪林 培养魅力教师 成就快乐学校  唐 琴 领跑,让特级教师彰显质感  钱海荣 人生的另一条河流  顾爱勤 追求课堂“年轻态”  朱永元 那一声“朱哥”  赵 芳 编织教育科研的网  沈利妹 在“被成长”中成长  姜树华 “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朱联生 关于“E”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鲁文园 整合理念下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创
摘要: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建设是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承接和传统特色的张扬,也是学校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通过回溯传统、融通学科、联接社会等课程开发方式以及校本课程教学、天文研究性学习、天文社团活动等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基地最终形成了实践互动、开放创新的“做中学”的教学生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源源不断地助推着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关键词
摘要:喜玩、乐动是儿童天性,教育理应“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学会玩的动课程”是校本课程,也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和实践。它把学校课程切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对于前者,分别提出与践行各自的教学主张;对于后者,又分为“项目活动课”和“主题活动课”。“玩”不等于“游戏”,还指“玩味”、“玩索”和“玩绎”;“玩—动”课程不等于游戏课程,也不等于“游戏教学和非游戏教学的游戏化”。  关键词:学
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高考是每年始终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当今社会,高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每一所高中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来提高高考质量。而影响高考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用系统思维方式来指导高三备考工作,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所谓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是一
摘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论语》学习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大意义还在于促成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其未来发展和健康生活的需要。笔者尝试运用在演唱中亲近《论语》、在时尚中认识《论语》、在世事中理解《论语》、在厚积中内化《论语》、在反躬自省中实践《论语》等五种教学方法进行《论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论语》的热情,实现了学生人文
摘要: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为积极应对变革,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推出了“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08-04  一、学校文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
随着互动型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决策、实施和开发,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创造力,需要课题引领者和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和智慧分享。因此,在“多元阳刚助学”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构建以管理者、教师、幼儿为主体的课程决策团,通过“主题游戏审议”“图示意义增值”“教育叙事指导”等路径,尝试课程领导,实现智慧共享和理念引领,从而保障“阳刚助学”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主题游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19-04  邢晏春,1944年5月生于苏州,1962年随父亲——苏州评弹名家邢瑞庭学艺,1963年开始从事苏州评弹工作,历任评弹演员、教师、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悉心从事苏州评弹音韵、语言的研究。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传承人。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以下简称联小)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随着扬中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生源素质的下降、地理因素的制约……然而联小却能在这样的逆境中突围,走出一条有着联小特色的道路。先后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少先队活动课程”试点学校、“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表演”小学一等奖、“江苏省经典诵读基地”等等,在扬中市历次学业成绩检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