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中的地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紧扣考纲要求,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引导考生用所学知识逐步探索完成相应题目。本文以近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参考,论述了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应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生活地理;地理复习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贯彻实施,强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
  一、 全国卷中地理试题生活化的体现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发展有密切关系,高考题也越来越紧跟时代步伐,在选材、立意、考查内容等方面侧重于生活实际、时事热点,注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在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均有体现。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2题,通过展示2017年3月25日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图,设置相关问题。这组题情境不仅新颖生动,而且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我国东部地区”“时间为3月25日(立春)”“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以判断当地的立春时节树木发芽,为落叶阔叶林,这要求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事物,扩展自身见识;第2题则判断同一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隶属不同行政区,管理方式不同,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这两小题分别考查了“区域植被类型的判断”“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身边的生活常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
  全国卷Ⅰ中还有部分问题看似很简单,但答案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如2017年全国Ⅰ卷36题第3小题:“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生活常识很可能会答非所问,但实际上答案就来源于生活之中。
  2018年全国Ⅰ卷中第9-11题也是以生活中的情境材料为切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旅游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9题不仅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10题虽然是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但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践,需要学生具备生活常识。第11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旅游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地理试题生活化的充分体现。
  地理高考改革的要求就是依托地理基础,运用地理综合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社会上的现实地理问题。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要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完成。这也需要教师在复习中要关注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二、 2019年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策略
  (一) 走近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近年来高考试题大多以生活中的情境为依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高三复习中应该渗透生活中的热点知识,对一些跟地理有关的重大事件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在二轮复习时可以用专题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比如,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合作问题、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国内时事等。此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留心生活。
  (二) 回归课本,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常以生活中的事物、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但却不是考查的重点。在复习中可以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题材,认识其命题思路和切入方法,及时把握住高考命题的走向。
  全国卷地理试题往往通过围绕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剥丝抽茧、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理解与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复习中要结合考纲对地理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抓主干知识、原理性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应对多种多样的生活热点。面对生活中的地理,回归课本是根本,灵活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出路。
  (三) 活学活用,设置生活化地理试题
  高三复习不能盲目刷题,教师要认真筛选地理试题和资料,选用一些生活化的地理试题,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何结合现有生活经验和常识,如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漸养成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试题生活化的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高三地理复习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毅南.关注生活中的地理[J].时代教育,2014(6):156.
  [2]郭芳英.例谈生活化地理试题设计思路[J].地理教学,2016(11):55-58.
  [3]刘福香.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J].教育科学,2012(8):76.
  作者简介:
  孙静,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的激趣在现阶段由于缺乏“新的营养”,已渐渐失去往日蓬勃的生机,以“三性”为理论依据,为“激趣”溯源固本显得非常必要,激趣的植入点——人本性;激趣的根本点——生活性;激趣的生长点——实践性。这些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激趣;溯源固本;人本性;生活性;实践性  如果把“激趣”比作一棵老树,那是因为这棵老树作为历经十多年课改,被广为熟识和培育,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的运用占有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读有所获,是我探究的目的和方向。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关键词:读物推荐;阅读指导;开展活动;熟读精思  《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让我领略了一代少年的风采;《朗读者》中每一位朗读者的经典朗读,唤起了我对读书的热爱;《百家讲坛》中大师们的独到见解,让我倍感读书的重要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设计古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摘 要:如何还原历史的“温度”,让中学生触摸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史料”,让学生们去体验、探知历史的形成和真相。本文结合实践,对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进行了深入解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史料;体验;应用  历史的有趣在于透过众多繁杂的线索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却不喜欢历史,并声称“学不会”历史。原因在于一些教育者剥夺了学生寻找真相的权利,只是将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摆在
摘 要: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把握不好,将概念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用几个大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摘取一些教学片段做简要赏析。  关键词:问题引领;三角形的认识;概念教学  【片段一】在问题中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3个三角形):他们形状,大小,位置不同,为什么都
摘 要:提高生物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因课时紧张而不开设实验课或减少实验课课时、学生被动做实验、听实验、看实验等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并深层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反客为主,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通过整合教材,挖掘生物实验史的教学价值等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摘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形式上看,使用古汉语组成的古诗词,节奏感强,跳跃性大,意义涵盖广。在新时代,学习古汉语诗词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还能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人文交流。然而小学阶段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意识淡薄,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格外重视。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一、 古诗词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古诗是凝结人类劳动与智慧的文化瑰宝,其利用简练、
摘 要:初中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学生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词汇能力,语法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并进行独特的立意和构思,才能写作出比较优秀的文章。因此“厚积薄发”成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们必须要经过充分的积累,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展开写作活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策略  英语科目中的书面表达,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等语言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