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朗读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们展示了读与理解的关系。小学阶段学习语文并不是要深入研究语法结构、语言的构成,而至关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语感。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一个词“语感”,而这个语感的展现,就要靠朗读。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去朗读,掌握技巧,丰富语感,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对学生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将朗读的技巧介绍给学生。并严格地训练学生说普通话。如我校学生说“四”“子”总是翘舌带儿化。这种不正确的说话习惯从他们咿呀学语时就已经开始了,这种习惯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所以,在训练时,我克服重重困难严格而又耐心地一次次强调,不厌其烦地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时形成正确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简单技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
  朗读是学生个性的表现,是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展示。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人云亦云,不能训练成一个统一的朗读模式。课堂上的朗读忌千篇一律,忌无心去读或刻意模仿朗读。因此,我在朗读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地读,在小组里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创意。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读出个性,读出特点。在学生充分理解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形式的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如我们的学生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龟兔赛跑》等故事性强的文章时,在这里我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生动的表情,灵活的动作,活泼的课堂氛围,有趣的故事放在一起汇聚成了孩子们一个个独有的创意。不但读得生动形象,深入角色,无形中也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明白了道理。更让孩子们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三、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努力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来读。孩子们喜欢的才是孩子们最用心、读得最带劲、最有神采的地方。孩子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能够整篇地去寻找最美、最好、最喜欢的语言,而这部分也往往是文章的精华、灵魂所在。孩子们这个时候也许会用上所有的能力,认真反复练习,企图征服大家;也许会在读的时候找到自己与文章的共鸣从而实现朗读中的自然流畅,真情流露。我们的学生在读《寻找雷锋的遗迹》《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所选的内容,无论是句还是段都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在整个过程中自选、自练、自读、自悟,孩子们读得声情并茂,震撼心灵。不仅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淡化朗读技巧
  新课标中指出,在朗读教学中要淡化朗读技巧。强调返朴归真、自然清新。也许这感觉与前面教学朗读技巧很矛盾。我认为不然,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技巧的基础上,我在朗读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突出这一技巧。而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运用。纯粹靠朗读技巧读出来的感情只是强加于学生的,这样硬生生的东西不能叫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找感觉,自己流露情感,自然就会读出轻重,所具备的技巧自然便得到应用。我的要求就是自己觉得读起来让人听着感觉很美、很舒服就可以了。
   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也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要让学生读出感情,就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处在协调的环境中,形成协调的氛围,有感而发。例如在朗读《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配上了轻柔而甜美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容易就会读出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来。再如朗读一些关于四季景物的文章时,我会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带他们去找四季的快乐,去寻找与文章同步的情感。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风筝》一文时,由于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放过风筝的,所以,我亲自带领学生制作风筝,到空地上去放风筝,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做风筝和放风筝的乐趣。当然,为了与文章一致,我又刻意地去放飞我们亲手制作的风筝,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文中的孩子们的心情达成了共鸣,就会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带到朗读中来。事实证明,无须教师过多的介绍,无须学生刻意的模仿,学生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读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读得声情并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教学和课外实践等情境的创设,成为了朗读训练时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朗读中,不仅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更要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出内心的真情。
  总之,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创新,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读好,读真,读出个性,读出创意。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文化小学)
其他文献
<正> 1.前言铱的发现比铂晚50多年.铱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熔点高(2447℃),比铂的熔点高700℃左右,硬度也高(无论是铸态、加工态或退火态均为铂的5倍多).还具有高的
"尬&#215;"类词成为当今颇受欢迎的网络流行语,这样一种网络语言的走红,是由各种机制推动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借鉴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尬&#215;"类词进行研究,发现其在使用
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一个人阅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以后在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生活质量会越好—下一代的素养会越高。阅读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地把培养幼儿前阅读(也称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的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
1.前言铑络离子在不同介质中于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的极谱波已有不少报道.我们在LiCl-NaOH底液中,应用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络合剂对微量铑做极谱测定,效果较好.双-4-酰基吡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并不是知识机械地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
<正> 1.引言液膜分离是在溶剂萃取分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适于湿法冶金和处理工业废水.液膜分离技术需要借助于载体的作用来实现,载体选择性的高低,主要决定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读训练的意识,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关注语言范式,写词句  词句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师生进行双边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同时,提问还能培养学生流利表达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1.提问要有针对性  由于在一个班中学生总是有好有差之分,水平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它不以单纯学习和掌握知识为目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需要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寻找和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较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制取CO2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基于问题学习”法组织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