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艺术的服务者,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景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确立全新的数学课堂观念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它意味着对保守性教育和传统性教育的突破,确立与之适应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教学要充满创新活力。
创造性的教主要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设法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提出新想法、新创意。
创造性的学表现为:学生不在于寻求什么结论,而在于展现我是怎样探索这一结论的过程,在于展现探索过程的新颖独特、灵活多样和敢于超越。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分组讨论,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新知,发现规律,变学习的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需要建立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
1.自主活动教学:我们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可以得到发挥。小组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由大家一起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树立良好的协作精神,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整个活动中,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尝试探究性教学: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材料、组合、构造、功能、形态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扩散思维,从多种途径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以及视察性和讨论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其直觉思维,真正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把他折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四份,同学们能很快想出一种折法。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认真探索有没有其他折法,造成悬念,从而激起了他们积极探索的欲望。他们在讨论思考中很快又能把新问题解决。这样,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超越,从而实现不断创新。
3.问题发现法教学:能够发现问题往往比能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就是一种创造。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多发表见解,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鼓励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要相信自我。例如:在学完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后,有学生提出:“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足球场的面积和高大建筑物的表面积是不是太麻烦了?”在学完数字和字母相乘的时候乘号可以省略成“.”或省略不写时,有学生提出:“除号可以省略成什么?可以省略不写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创新性教学,课堂管理要民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课堂教学实行民主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类型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新性的课堂,要改变单一的教师管学生、学生听老师的模式,不许学生怎样,甚至“禁止学生怎样”等一些歧视学生为“敌对”的管理政策。强调管理制度的形成来自于学生的自觉愿望,并使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我约束的准绳,强调师生平等,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形象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才能熏陶学生。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对他们能够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商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世界,欢乐、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作业设计要有所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基础知识练习、综合能力练习和思维拓展练习。这三个方面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础知识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能力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思维拓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的形成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操作实践性作业,思维性作业,等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活动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彻底地从“读会书”向“会读书”转变。只有不断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一、确立全新的数学课堂观念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它意味着对保守性教育和传统性教育的突破,确立与之适应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教学要充满创新活力。
创造性的教主要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设法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提出新想法、新创意。
创造性的学表现为:学生不在于寻求什么结论,而在于展现我是怎样探索这一结论的过程,在于展现探索过程的新颖独特、灵活多样和敢于超越。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分组讨论,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新知,发现规律,变学习的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需要建立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
1.自主活动教学:我们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可以得到发挥。小组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由大家一起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树立良好的协作精神,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整个活动中,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尝试探究性教学: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材料、组合、构造、功能、形态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扩散思维,从多种途径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以及视察性和讨论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其直觉思维,真正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把他折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四份,同学们能很快想出一种折法。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认真探索有没有其他折法,造成悬念,从而激起了他们积极探索的欲望。他们在讨论思考中很快又能把新问题解决。这样,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超越,从而实现不断创新。
3.问题发现法教学:能够发现问题往往比能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就是一种创造。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多发表见解,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鼓励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要相信自我。例如:在学完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后,有学生提出:“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足球场的面积和高大建筑物的表面积是不是太麻烦了?”在学完数字和字母相乘的时候乘号可以省略成“.”或省略不写时,有学生提出:“除号可以省略成什么?可以省略不写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创新性教学,课堂管理要民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课堂教学实行民主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类型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新性的课堂,要改变单一的教师管学生、学生听老师的模式,不许学生怎样,甚至“禁止学生怎样”等一些歧视学生为“敌对”的管理政策。强调管理制度的形成来自于学生的自觉愿望,并使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我约束的准绳,强调师生平等,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形象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才能熏陶学生。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对他们能够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商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世界,欢乐、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作业设计要有所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基础知识练习、综合能力练习和思维拓展练习。这三个方面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础知识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能力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思维拓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的形成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操作实践性作业,思维性作业,等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活动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彻底地从“读会书”向“会读书”转变。只有不断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